5月8日上午,《日本蓝皮书》新书发布会暨日本形势选题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举行。
《日本蓝皮书(2022)》和《日本蓝皮书(2023)》由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组织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分别对2021年度和2022年度日本各领域形势进行了回顾,并重点围绕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对日本的冲击和影响及其选择与应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

《日本蓝皮书》新书发布会暨日本形势选题研讨会现场
《日本蓝皮书》是认识和解读日本形势的重要窗口,为今后的研究和战略提供了权威而丰富深入的资料和视角。会上,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郭建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研究员冀祥德,中华日本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发表致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日本蓝皮书》副主编张晓磊介绍了《日本蓝皮书(2022)》《日本蓝皮书(2023)》的研究成果。

《日本蓝皮书2022》与《日本蓝皮书2023》
在接下来的学术研讨环节中,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日本蓝皮书》主编杨伯江对蓝皮书涵盖的时间周期内的日本形势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严重。“百年变局”不仅有量的积累,更显示质的变化。这些变化自然投射于日本形势和中日关系,对其造成重要影响——特朗普政权的“美国优先”政策使中美战略博弈趋于长期化,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形势都造成冲击,俄乌冲突对各国的战略心理和安全观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的自助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面对国际变局,日本处于冲击、震荡、颠簸与战略回应、主动进取的双向轨道之中,战略蜕变加速,军事要素占比上升,安全领域成为转型突破口。一是安全投入加大,2027年军费将占到GDP的2%;二是防卫原则改变,从专守防卫走向“先制性反击”;三是安全概念泛化,广泛渗透影响到经济、金融、科技、产业政策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政治思潮也产生了重要变化。岸田首相提出“新资本主义”概念,但目前为止并无行之有效的政策路径,尚未取得预期成果。
同时需要关注的是,中日关系的两面性空前加大,结构性矛盾未见解决,海上领土争端进入战略胶着期;另一方面,在经济领域,中日间结构性互补关系依然存在。杨伯江所长援引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话说,“21世纪日本最好的国家战略是以中国为客户。”在节能、康养、绿色转型等多个领域,中日拥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杨伯江简要回顾了《日本蓝皮书》的历史,并指出《日本蓝皮书》已经成为年度性反映日本形势的重要成果载体
在百年变局下,日本的战略活跃度持续攀升,其国内政治局势、经济走向、外交战略态势等都是对我国战略环境形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在专家及作者代表发言环节,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珊研究员、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张伯玉研究员、张建立研究员、卢昊副研究员、田正副研究员、郭佩副研究员、朱清秀副研究员等9位专家作者代表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和成果进行发言,对过去两三年日本的整体态势进行梳理,对我国可能受到的影响提出真知灼见,并对今后的研究选题展开有教益的讨论。
文:袁舒 图片:郭然、袁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