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役中,共有八位正副司令员,在不同时间段领导志愿军与敌人浴血奋战。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正确指挥,加上志愿军全体指战员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最终才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军。
而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不久,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授衔仪式拉开帷幕。
那在异国他乡指挥志愿军的八位正副司令员都分别被授予什么军衔?
彭德怀当美军于半岛仁川成功登陆后,迅速打破战局的微妙性,直到敌人将战火烧至鸭绿江畔,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
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当时远在西北工作的彭德怀其想法与毛主席是不谋而合的。
此后彭德怀被紧急调到北京,他在会议上慷慨陈词,讲述了出兵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后来被毛主席委以重任,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
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3年7月,彭老总回到朝鲜,在板门店地区作为中方代表与联合国军最后一任司令官克拉克正式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4年,彭德怀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他位列十大元帅之一。
邓华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因为主客观因素导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战役构想还有临阵配合时显得有些唐突和不统一。
后来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朝中双方决定组成一个联合指挥部。当时,邓华率十三兵团20万雄师归于彭德怀麾下,他就是在此时担任副司令员。
直到1952年,彭老总因病回到国内休养同时主持军委工作后,邓华暂代司令员一职,随后改任司令员兼政委。
1954年10月31日,在彭德怀的提名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副总参谋长,主管作战方面事宜。1955年3月,邓华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并于同年被授予开国上将。
值得一提,在朝鲜战场上,邓华与彭老总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即使回到国内后,心里都惦记着对方。
彭德怀临终前还嘱咐浦安修把邓华送给他的金质烟盒物归原主。邓华重新回到部队工作后,把自己晚年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为彭德怀元帅平反昭雪上……
杨得志、杨勇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6月12日,杨得志和李志民率志愿军第十九兵团跨过鸭绿江。出国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在中南海接见杨得志等人,为他们饯行。
周总理自豪地说:“要把你们‘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都拿出去,叫做‘三杨开泰’!”
1953年5月11日,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杨勇司令员和政委王平也来到了朝鲜前线。
5月16日,杨勇和王平抵达志愿军总部驻地桧仓,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热情地欢迎他们。后来在杨得志等志司首长的大力支持下,杨勇率部在金城反击战中给予敌军以沉重打击。
1954年2月,杨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于邓华代司令员已经回国,杨勇协助杨得志领导志愿军总部工作。同年10月,杨得志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仍任副司令员。
此时,杨得志也已先期回国,他是在国内接到任命的,组织上已确定他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志愿军主要领导工作的担子,由杨勇担负。
1955年4月,杨勇接任志愿军司令员。正是在同一年,杨得志、杨勇分别被授予上将军衔。
到了70年代末,年近七旬的杨得志将军再次领兵上了前线,他无愧于“戎马半生”这一特殊称号。
陈赓作为李云龙“口中天王老子都比不上”的旅长,身为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的陈赓将军生平履历实在过于传奇。
而在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中,从1950年底至1952年6月,陈赓三次赴朝鲜战场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陈赓第一次入朝是在1950年底,他前往位于朝鲜成川郡君子里的志愿军司令部,实地考察朝鲜的战况,为正式赴朝指挥作战做准备。
1951年2月,为保障抗美援朝长期作战,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部队实行轮番作战方针。3月中旬,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由于长期作战与劳累,陈赓患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被迫留在北京治疗,王近山副司令员带领第三兵团入朝作战。
1951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8月中旬,陈赓腿部刚刚消肿,就拄着拐杖再次入朝参战。
1952年3月,彭德怀回国治疗。经彭德怀提议,中共中央任命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6月,陈赓奉命回国组建军事工程学院。
1955年,陈赓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于60年代初因病离世。
宋时轮身为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负责参与指挥了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后,宋时轮率九兵团在朝鲜元山、咸兴一带休整。不久,兵团第二十六军参加了第四次战役,其余部队休整结束后负责东海岸防御。
1952年初,宋时轮离开第九兵团,到志愿军总部协助彭德怀工作。根据彭德怀的指示,他和陈赓主持志愿军对美军攻、防作战的战术经验总结工作。
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志愿军的全面工作由陈赓主持。宋时轮积极协助陈赓,负责作战、教育训练和特种兵工作。
6月中旬,陈赓奉命回国,志愿军的全面工作由邓华主持。7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免去宋时轮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职务,调任中央军委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1952年8月下旬,宋时轮离开朝鲜。在中朝边境,宋时轮回望这片战斗过的土地,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地三鞠躬,起身时,已是泪满衣襟。1955年,宋时轮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旋风将军”韩先楚从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韩先楚领导的“旋风部队”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说:“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
卫立煌接替陈诚经营东北战场时也说过“这支部队动作之快,如同旋风般”。
1950年10月,韩先楚被任命为志愿军副总司令。解放军第四十军也被改称志愿军第四十军,于同日在军长温玉成的率领下入朝参战。
1951年的1月,韩先楚率军拿下了当时朝鲜的首都汉城。后来他历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元帅指挥了一、二、三、四次战役。
回国后,韩先楚先后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和中央军委常委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六星上将”洪学智洪学智将军是安徽金寨人,从排长、连长一路打上来,是我军一位既有声望的著名战将,却在抗美援朝时被迫从事“婆婆妈妈”的后勤工作。
1951年,他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时才38岁,直接参与指挥作战,后来被指定分管后勤,曾多次向彭德怀请求千万别让他改行干后勤,以后他还是想要当军事干部。
1951年4月,彭德怀让洪学智回国向周总理汇报志愿军后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求解决办法。在周总理的耐心劝解和实际指导下,洪学智后来一直在我军负责重要的后勤工作,并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88年,洪学智又一次授予了上将军衔。
除上述志愿军正副八位司令员外,在为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役中,我军还涌现出许多著名战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傅崇碧、梁兴初、吴瑞林、王近山、温玉成、秦基伟、吴信泉等等。
这些志愿军将领个个都身经百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战争奇迹。比如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就有“万岁军”的美称,身为军长的梁兴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还有前段时间上映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由著名演员吴京所扮演的傅军长,其原型就是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
在铁原阻击战中,六十三军上下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1955年,傅崇碧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民间有句老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抗美援朝完全是新生的中国为应对联合国军挑衅,被迫参与的一场战争。彼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毛主席本不愿意打这场仗。
但为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他老人家以超出时代的眼光与战略格局,决定打好这场立国之战。
在此大背景下,我军涌现出许多令后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将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不论军衔高低,都是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其个人荣誉与履历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许旸. 29位志愿军将领后代撰文,致敬缅怀英雄先烈[N]. 文汇报,2021-04-04(002). DOI:10.28814/n.cnki.nwehu.2021.001348.
[2]华庆来.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日子[J].档案春秋,2014(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