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昭宣(增二)霍去病之子霍嬗少年夭折,孙子霍云霍山从何而来

惊心探索古今 2025-01-08 03:35:00

众所周知,西汉名将霍去病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封狼居胥的功绩也称为历代军人开疆拓土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和梦想。然而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的问题,使得霍家爵位继承出现了断档。霍去病去世时儿子霍嬗才四岁,他继承了冠军侯的爵位,延续了霍家的封国。可是霍嬗在十一岁随同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返回后突然去世,使得冠军侯爵位没法传承,霍家的封国也被收回。让人意外的是,到了汉宣帝刘病已时期,大将军霍光却为霍去病的孙子霍云和霍山请封爵位,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在很多人眼里,霍去病的血脉因霍嬗的少年夭折而中断,是不可能再有继承人的。霍嬗夭折时才十一岁,也不可能留下后代。那么问题来了,霍去病请封的霍云和霍山是从哪里来的呢?在主流历史圈中很多人认为,霍云和霍山其实是霍光之子,是霍光过继给霍去病当孙子,以继承霍去病的遗产。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却留下了很多的疑点。比如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霍云和霍山过继的情况,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毕竟霍家是一等一的贵族,霍去病和霍光都是受到皇帝直接关注的朝廷重臣,子嗣的过继不可能没有记载。

从西汉的爵位继承制度看,没有子嗣的过继也是很奇怪的。因为在霍嬗去世时冠军侯的爵位已经取消,霍家的封国已经追回。过了几十年在没有官方认定子嗣过继的情况下,突然请封冠军侯,延续霍家的封国,这是违背西汉的爵位传承规则的。西汉的爵位继承规则非常严格,远比后世严格得多。当时的爵位传承只能在直系亲属之间传袭,旁支是不可以继承的,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后世朝代中以兄弟之间关系继承还要朝廷官方的批准,更何况西汉时期?霍光没有上书子嗣过继的情况就请封爵位,显然是说不通的。

子嗣的过继虽然勉强能解释霍云和霍山的来历,但却存在着种种疑点,不能够完全令人信服。可不过继子嗣,那霍云和霍山的来历就成了严重的问题。史书上也没有记载霍云和霍山的父亲是谁,这也给霍去病爵位的传承留下了更多的疑点。笔者查阅了很多史料,发现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猜测。或许霍云和霍山不是霍光的儿子,而是霍去病其他的儿子所生。这个猜测在官方史书上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在同时代的稗官野史中却有史料支撑。通过这个史料分析,霍去病很可能不只霍嬗一个儿子,还有着其他的儿子。

霍云和霍山最早出现在史料中是汉昭帝刘弗陵时期,当时他们和霍光的儿子霍禹一起在朝廷中出任官职。从史料来看,当时霍禹和霍云都是中郎将,而霍山则是奉车都尉、侍中。霍光临终前,向汉宣帝刘病已上书,给霍山和霍云请封。霍光提出愿意从自己的封邑中拿出三千户给霍山,让霍山继承霍去病的政治遗产。于是刘病已封霍山为乐平侯,封霍云为冠阳侯。从当时霍光上书的情况下,他已经称呼霍山和霍云为霍去病之孙了,可见这个已经是霍家内部的共识。可是在此之前的史料之中,并没有所谓的子嗣过继的记载。

有人猜测霍仲儒不只霍去病和霍光两个儿子,也许霍去病出生前,霍仲儒已经有了一个儿子。霍光的上书中称的“兄长之孙”,有人认为指的可能不是霍去病,也许是另外一个哥哥。这个说法只能是主观臆测,因为在史料中并未记载霍仲儒有过第三个儿子,就连稗官野史中也没有这种说法。不过在查阅西汉名士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的时,却发现里面有一则霍家生子的故事。这则故事与史料中的很多说法不符,也填补了一些难以解释的疑点。这则也是挺有意思的,下面就故事中的内容进行解读。

这则故事的名字叫做“霍将军妻”,讲的是霍家生子的故事。故事中的霍将军的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霍家的人讨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有的人认为按照出生的顺序,先出生为老大,后出生为老二。也有的人认为以胎位顺序,胎位在上为老大,胎位在下为老二。霍光对此引经据典的议论一番,最后决定以先出生为老大,后出生为老二。大略的一看,这个故事挺无趣的,双胞胎都要争论一番。可结合官方史料一看,这就不一般了,甚至可以说是推翻了官方史料。尤其是以刘歆在西汉朝廷和文化界的地位,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刘歆是西汉末年的名士,汉成帝的时候当过黄门郎、中垒校尉。他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经学家,他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歆所撰写的《七略》为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他著作的《三统历谱》中的一篇《审度·嘉量·衡权》为中国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他在数学方面他的成就也很大,推算出了圆周率为3.1547,被称之为刘歆率,是祖冲之前最准确的圆周率。如此大学者在自己的文人笔记中写下了关于霍家生子的情况,自然不是无的放矢的。从某种角度看,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是对官方史书最有益的补充。

很多人认为,这则叫做“霍将军妻”的故事中,霍将军指的就是大将军霍光。但如此一来,这则故事的记述就与官方史料冲突了。官方史料中,霍光只有一个儿子是霍禹,但这则故事中的霍将军妻却生了两个儿子,而且是双胞胎。在没有确切的霍家子孙过继的情况下,无法解释霍光的两个儿子去了哪里?有人猜测说夭折了一个,但以古人的习惯,即便是夭折的也要写出来。史料中并没有对霍禹夭折的兄弟,有过任何一种记载。还有一个疑点那便是,前面写的是“霍将军妻”,后面写的却是“霍光闻之”,这是不符合古文写法的。

在古代文言文中,尤其是秦汉时期,对于文言文中称呼的要求非常严格,同一人在同一篇文章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两种写法。这是因为那时候写作很难,都是以竹木简为载体,对文言文再三精炼压缩。如果对人的称呼擅自乱用,极容易在内容上出现误导和混淆。前面写成“霍将军”,后面写成“霍光”,最大的可能性便是霍将军与霍光不是同一人。霍家其实并不只有一个将军,加上霍光在內,霍家一种三个将军,另外两个是霍去病和霍禹。如果“霍将军”指的不是霍光,那文中指的不是霍去病就是霍禹。

霍禹是霍光的独子,霍光去世后他继承了博陆侯的爵位,拜右将军,迁大司马。《西京杂记》中的“霍将军妻”,是不是霍禹的妻子?从历史资料上推测不可能,因为有两个原因。首先,史料中并未记载霍禹娶妻生子的情况,即便是霍禹因叛国罪被腰斩,霍家满门上下被牵连,也没有提到霍禹的儿子和妻子。另外,霍禹是罪人,被处死后剥夺了所有的爵位和封赐,再称呼霍将军就不合适了。霍光虽然没有被剥夺政治待遇,但在之后西汉的很多史书中都直呼霍光,而忽略了他作为大将军的身份。

汉朝文人对霍光尚且如此,霍禹被汉宣帝刘病已定为叛国罪头目的人,怎么可能再以将军相称?因此文中的“霍将军”最大的可能便是霍去病本人,霍家讨论的也是霍去病之子出生时的事情。按照官方史料记载,霍去病只有一个儿子霍嬗,那么这个双胞胎又是从何而来呢?如果说是只活下来一个,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霍嬗有双胞胎的哥哥或弟弟夭折的情况。如果这个双胞胎的儿子没有夭折,而是顺利长大成人,那么霍云和霍山的来历就有了解释。在这种推论成立的情况下,霍云和霍山就是霍去病血脉延续的孙子,而非过继。

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在笔者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霍嬗十一岁夭折,霍家的爵位出现断档,封爵和封国被收回,这是汉朝制度造成的。汉朝的爵位只能在直系子孙之中传袭,即便是双胞胎的亲兄弟也不能继承爵位。所以霍嬗去世后,他的弟弟无法继承爵位,最终只能作为平民子弟。但霍家毕竟是贵族,还有霍光在朝廷当官,所以延续下来是很有可能的。以霍光作为汉昭帝刘弗陵时期顾命大臣之首的地位,把霍去病的儿孙抚养长大,然后引入朝廷为官,这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霍光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但女儿生了好几个。他为了延续霍家的香火,给霍云和霍山请封。这既是对霍去病的交代,也是为了霍家的延续。本来按照西汉无军功不能封侯的原则,霍云和霍山是没法封侯的。但这个原则被汉武帝刘彻破坏了,他为了扶持反太子集团,做了很多无军功封侯的事。到了汉宣帝刘病已时期,霍光权倾朝野,刘病已只能韬光养晦。刘病已为了按霍家的心,对于霍光的这些要求也不会拒绝。实际上当时霍光也没几天日子了,就算违背礼法给霍云和霍山封侯,收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从刘歆的《西京杂记》记录的故事来看,霍去病很可能生的是双胞胎,而不是霍嬗独子。当然这则史料因为是文人私下的笔记,并没有进入到官方史料之中,所以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有的人认为以孤证不立的原则,这样的孤证难以采信。在笔者看来,孤证总比无证好,况且有刘歆这么个大学者背书。说霍云和霍山是霍光之子过继的,连最基础的证据都没有,完全是主观臆测,成立的可能性更低。况且刘歆所生活的年代距离霍家的年代不远,又是活跃在朝廷中的人,他收集的资料可信度也是不低的。

0 阅读:3
惊心探索古今

惊心探索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