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贷政策的走向与影响备受关注。这一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看似能为经济带来活力,实则潜藏诸多复杂问题。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还历历在目,幸好我们当时的企业和个人贷款杠杆比较低,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
现在,由于经济消费低迷,商业银行在推广消费贷时,甚至将其推广至校园,学生高利息贷款总额占成年人贷款总额的17%。

到2023年,中产家庭每月用于支付消费贷利息的金额,竟占总收入的70%。这是一个警惕信号。当年美国的家庭也就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比例导致次贷危机,年轻人断供,银行倒闭。
消费贷虽短期内能刺激经济,但从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目前,我国对借贷对象和企业危贷有所把控,但在借贷责任方面,将较多风险置于个人。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白条、花呗、微粒贷等产品,对放贷机构而言,风险可控且有利可图。但如果年轻人随意去贷款,当那一天不能够还贷时,危机就来了。

根据2023年相关财富报告,庞大数量的人群仅拥有总财富的7%,而消费贷的主要对象并非财富顶端富人,而是针对稍有盈余的普通民众。通过刺激这部分人的消费,维持顶端大量财富的价值。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消费贷政策的复杂影响,其刺激经济的效果或大打折扣。若经济持续不振,未来生活压力可能增大。要想改善经济状况,或许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促进大量集中财富的流动,让财富在市场中充分循环,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