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战死在淮海战役中的国军悍将,原来还是位军中秀才

青林知青 2024-12-29 09:26:33

邱清泉: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在国军悍将中,邱清泉的名声一直是很模糊的,论战力,虽然他号称“邱疯子”,排名却在黄百韬和胡琏这些人之下,在一些“相貌控”的眼中,他更是比不上如张灵甫这样的帅哥,无论是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他就是个相貌粗鄙,满脸横肉形象。

在史诗级的正剧《铁血昆仑关》中,更是以一句“总座高见”,而出圈,让人感觉他是一个阿谀逢迎,且狂妄到极致之人,却没几人看出这是在讽刺他的上司,一直被他瞧不起的华东剿总司令刘峙,当然,还有那似有盗版之嫌的校长专属,“娘希匹”,尽管他也是浙江人。

我是文革前看小说《逐鹿中原》知道他的名字的,妥妥的坏人一枚,印象最深的,是被围困在陈官庄时,一顶顶白帐蓬中,军官们在绝望中毫无斗志,却同从徐州裹挟来的女学生饮酒纵欲,一个女学生穿着睡衣跑出来,被一个军官一枪打死,虽然没有说这就是邱清泉,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所为。

其实,人们现在对邱清泉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偏颇,他虽然被人称为“邱疯子”,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真资格的“儒将”。

邱清泉手迹

他是上海大学的大学生,黄埔中大概只有张灵甫的北大和曾扩情的北京朝阳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人大文凭可与之相匹,至于如孙立人,那不是黄埔系,且当别论。

邱清泉精通德文和英文,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可谓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其军事著作不说是在国军战将中首屈一指,那也是没几人能超过他的,他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现均传世。

右上为邱清泉

他文学功底深厚,喜欢诗词创作,其作品大气恢宏,慷慨激昂,至少在黄埔学员中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

水流无已时,人事成爪泥;

春残花溅泪,暑去寒露凄;

盛衰付烟云,得失笑虫鸡;

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

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

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

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

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

抗战期间,他骁勇善战,先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兰封战役、桂南战役及滇西缅北反攻等重大战役,九死一生,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

邱清泉虽然骄横跋扈,可是对士兵却关照有加,大有古之名将风范,他对认可的人也相当尊敬,比如,他就很敬重比他小的上级杜聿明,当然,也有人说,只有杜聿明和蒋介石能指挥得动他,这可能有夸大之嫌。

他不但能战,而且亦能治军,他所指挥的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第五军,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第2兵团,就是他一手所打造,是国军中公认的治军高手。

1948年,邱清泉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随杜聿明撤出徐州时,行至萧县陈官庄地区被我军包围,突围时战死,时年49岁。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

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邱清泉,原名“青钱”,字雨庵,1902年生于浙江永嘉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入小学学习,14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县高等小学毕业;“五四运动”时,他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发起成立了青年联合救国会,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

1921年,邱清泉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他回乡当了一名老师,并准备报考大学,第二年便考上了上海大学社会系,校长为民国元老于右任。

国家纷乱,战争频仍,“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频换大王旗”,军阀控制下的中国,难以放下一张书桌,邱清泉在读了两年后,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在于右任的举荐下,他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二期工兵科学员。

群山万壑水云天,回首蒸炎又十年;

南望初离关百二,北征今上路三千;

风横平野乌飞绝,雪压寒空马不前;

冷暖数来应自苦,犹留肋骨铁般坚。

黄埔军校前五期其实就是速成班,一般都是战事紧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教授学业,一般大概半年就毕业了,期间还要参加战斗,维护治安等等。

在军校的这一段时间中,邱清泉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以及广州商团的暴乱等,他因作战英勇,升为排长,到了第一次北伐结束时的1927年,邱清泉成为少尉连长,进步不算快,相比于他的那些师兄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甚至有差了一大截的感觉。

“宁汉分裂”时,汪精卫以左派的面貌,对蒋介石发难,邱清泉因为是校长的“铁粉”而被扣押,但他坚持自己的信仰,拒绝一切来自各方的劝告,最终在蒋介石的施压下获释。

接下来的他参加了“中原大战”,屡立战功,职位也不断升迁,到了1933年,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跨入了将军的行列;而他的“乡党”胡宗南早在6年前就是将军了,当然,在论资排辈严重的黄埔,第一期和第二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邱清泉有一个特长,就是考试成绩相当好,只要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只要是有他参加的考试,不管对手如何变,内容如何变,他总是名列第一,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考试狂魔”。

1934年,国民政府决定在黄埔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去德国学习时,他又毫无悬念的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他进入了德国柏林陆军大学学习军事,师从德军著名的坦克战专家古德里安,精研他的坦克战和“闪电战”的理论,受益匪浅。

于是,我们便能看见在《血战昆仑关》中,他面对日本疯狂的进攻战术,不屑一顾地说道:“武士道,老子在德国陆军大学的课余作业,比这复杂多了。”

邱清泉尽管是学霸,但他在德国期间,并不是以天资为傲,相反,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坚持锻炼,风雨无阻,他刻苦学习,每天学习至深夜,不敢稍有懈怠。

1937年5月,邱清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写出了《建议现代化国防军的建设》的留德报告,被分配到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任参谋长,而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回国的廖耀湘,则担任该校的骑兵队少校连长,没办法,谁让他只是黄埔6期的学员。

慷慨入荒城,孤烟帐下明;

风沙千户卷,烟树一村倾;

倦鸟艰难宿,归鸦哀怨鸣;

行行问去路,大雪满征程。

不久,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邱清泉随总队长桂永清一起,参加了淞沪会战,当日军兵锋直指南京时,邱清泉死战不退,当桂永清率队突围时,让邱清泉一起走。

而邱清泉一边焚烧着绝密文件,一面淡定地说,“你先走吧,部队还没有撤下来,我还要打电话安排撤退事宜。”

南京保卫战可谓是中国军队最屈辱的一战,当军队还在拼死血战之际,包括信誓旦旦要与南京共存亡的总指挥唐生智在内的大批军官带头逃跑,而邱清泉的所作所为,体现的则是一名军人对袍泽弟兄应有的责任。

与之一起并肩战斗的还有廖耀湘,这也是同邱清泉一样的“猛人”,他们共同率领残部同日寇血战,直到日军杀入城内,在激烈的巷战以后,方才杀出城外。

廖耀湘突出了重围,身负重任,在一名渔夫的帮助下,疗伤数月方才归队;而邱清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扮着难民逃亡,在南京国际友人的帮助下,虽然保全了性命,却被日军拉去做了苦役,幸好没有暴露身份,直到两个月后,带着一帮兄弟才逃离了虎口,拣回了一条性命。

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

乌雀绕枝头,蛇鼠出野穴;不知人意苦,但闻声哀咽。

何处是青山,定多杜鹃血;入夜秋风起,云浮月明灭。

鸿雁何悲鸣,征夫心胆裂;故园人岂知,天际愁肠结。

在南京期间,邱清泉亲眼目睹了日军的屠杀暴行,这使得他原来的书生本色有了很大的变异,此后便性情大变,一旦面对日寇时,便怒火中烧,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所以打仗时奋不顾身,冒着炮火冲锋在前,“邱疯子”的绰号由此而来。

归队后的邱清泉被任命为第200师的副师长,师长是杜聿明,这是国军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1938年10月,邱清泉第一次独立带兵,担任新编22师师长,隶属国军王牌第五军,军长依然是他的老上司杜聿明,

第五军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号称为“铁马雄狮”, 另外两个师是为荣誉第1师和第200师,师长分别为郑洞国和戴安澜。

邱清泉是个很有性格之人,特立独行,他不拘小节,看似对同僚粗鲁无礼,却又同他们勾肩搭背,毫无长官的威严,但打起仗来以将这些部下骂得瑟瑟发抖,然而,他对士兵又是极好,这些人是既怕他又尊敬他,肯为他拼命。

他身先士卒,经常在战斗中亲自驾驶坦克冲在第一位,颇有一些古德里安的风采,也许,称他为现代版的张飞更为合适;指挥战斗时,他的指挥所总是设在靠近第一线的最前沿,即使炮火将他身边的副官炸飞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

邱清泉的成名之战是血战昆仑关,1939年10月,日本为了切断中国维持抗战的国际交通线,发动了邕宁作战,在广西钦州湾登陆,一举攻克我桂南重镇南宁。

南宁的失陷,使得桂越公路被彻底阻断,在当时还没有修筑“滇缅公路”之时,它被称为“抗战生命线”,对获取外援有着决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决心收复失地,于是,投入了包括第五军在内的10个国军精锐师与日军激战。意欲恢复这条对抗战有着重要作用的生命线,此战在我国称为“桂南战役”。

参战的双方都是精锐之师,可谓是颠峰对决,过程是一波三折,按照杜聿明的规划,邱清泉负责左翼阻击,可是他却擅自更改计划,将日军放进来,然后关门打狗,急得杜长官直跳脚。

可结果却是邱清泉的战术大放异彩,在他的率领下,新编22师的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最终将冒然突进的日寇五千人全数歼灭,其中还将日本的旅团长中村正雄击毙,邱清泉因此而一战成名。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

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

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

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这是他在昆仑关大战后所写的一首诗,对仗整饬,豪气万丈,看后不禁使人热血贲张,击掌称快,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他扎实的国学基础,还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

昆仑关大捷后,邱清泉调委员长侍从室参议,一年后,任军训部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后转入中央军校负责部队训练,后晋升中将,调任新编第1军军长。

在这一段时间中,他没有随杜聿明赴滇缅作战,因此,当远征军惨败之时,他没有如同戴安澜将军那样,魂断野人山。

至于原因,是因为他的脾气太暴躁,当时远征军的最高统帅虽然是罗卓英,但蒋介石严令必须听从参谋长史迪威的指挥,依照邱将军的脾气,一旦争执起来,一枪把这个美国人毙了都有可能,所以,邱清泉便被“雪藏”了起来。

当杜聿明率败兵回国后,邱清泉奉命对体力不堪的第五军进行整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从加强体能开始,以德国的练兵方式进行调整,很快将这些士气低落的兵士恢复成一支士气昂扬的部队,面貌焕然一新,1943年,邱清泉升任第五军军长。

1943年底,邱清泉率第五军参加了滇缅反击战,在宋希廉两攻龙陵不胜的情况下,他率第200师担任主攻,在认真观察了双方态势后,制订了“火烧背阴山,水淹龙陵城”的策略,以水火为兵,派兵阻断了日军的退路,大获全胜。

接下来,邱清泉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最终打通滇缅公路直至取得了滇缅之战的最后胜利。

在邱清泉征战期间,母亲病逝,但他实在是抽不开身,于是只能设灵堂遥祭,并作悼诗三首以表思念之情。

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杼声消井臼空;

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

寒霜肃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

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

抗战胜利后,邱清泉率第五军驻守昆明,协助杜聿明将“云南王”龙云赶下台去,一举打破云南半独立的状态;在民主运动高涨之时,他严厉镇压学生运动,甚至下令开枪,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然而,由于云南警备司令关麟征的一句无脑的话 “学生有游行示威的自由,军人有开枪的自由”,成为全国人民口诛笔伐的目标,而真正的凶手邱清泉,却涛声依旧,继续当他的第五军军长。

内战开始后,邱清泉带着整编为第五师的第五军,开赴华东战场与我军交战,仗着全副美式装备和机械化的优势,在苏北、鲁南、黄泛区、淮北等战场横行一时,也让我解放军损失颇重,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

众多狐鼠遁逃外,河朔家家望五军。

这是他连续取得胜利后写下的一首诗,名为《赠本军立功诸将士 麾下第五军》,并对外宣布我军是“逢五不胜”,意思是一目了然,即我军遇到第五军则必败无疑,其骄狂之状溢于言表。

1947年,国军作战考核,第五军荣列甲等部队第一名,然而,他倔强和狂傲的性格,在国军将领中也很不受待见,甚至被排挤出带兵作战的行列。

1948年,豫东战役打响后,邱清泉率军紧追我中原野战军,与跟进的区寿年兵团拉开了距离,致使区兵团被我军合围,损失惨重,黄百韬兵团被围困后,邱清泉因开封城内彷徨观望,受到蒋介石的严厉责难。

“与友军相处,不解围,不互救,殊堪痛恨!”这是蒋介石对邱清泉的怒斥,战役结束后,被他解救的黄百韬因同我军拼死血战而获“青天白日勋章”,邱清泉则被处以降职留用的惩罚,他一气之下,借奔丧之机消极怠工。

随着张灵甫殒命孟良崮,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战势的反转使得蒋介石又重新启用邱清泉,在新组建了第2兵团后,任命邱清泉为兵团司令官,跟随杜聿明进入了淮海战场。

群山万壑水云天,回首蒸炎又十年;

南望初离关百二,北征今上路三千;

风横平野乌飞绝,雪压寒空马不前;

冷暖数来应自苦,犹留肋骨铁般坚。

及杜聿明集团被我华野和中野合围,经过激战,国军败局已定,邱清泉撕毁了陈毅司令员写给杜聿明的劝隆书,坚持与我军为敌,最终于1949年1月9日在陈官庄被我军击毙。时年47岁。

关于邱清泉的死有多种说法,按我军的说法是被击毙,因为他的尸体上有6个弹孔,所以被认定是机枪横扫后中弹而亡;而国军的说法是自杀,是他向自己开枪后,又让卫兵补枪而身亡,说法多多,但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目击者作证。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说邱清泉突围时神智不清,“邱疯子”变成真疯子,他经神错乱,举着枪大喊大叫,四处乱跑,所以中流弹而死,这个就不去评价了,估计是为了贬低邱清泉的臆测,因为没有任何的佐证。

虽然邱清泉是如何死的存在着争论,我军说击毙,是为了彰显解放军的神勇,国军说自戕,是为了说明邱清泉的忠诚,不仅邱清泉,包括张灵甫、黄百韬等人的死亡,都有着这样的争论,至今莫衷一是。

国民党对死后的邱清泉给予了很高的待遇,不仅追授他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还追赠了“青天白日勋章”;到了台湾后的蒋介石,更是将他送入“忠烈祠”,还将台中装甲兵训练基地改名为“清泉岗基地”,台中公馆机场改名为“清泉岗机场”,此时距邱清泉的死已过去了近20年的时间。

观邱清泉的一生,是与人民为敌的一生,他虽外表鲁莽,狂妄至极,且喜怒无常,却是一位“军中秀才”,而且军事素养极高,他打仗绝对不是一个“莾夫”,而是一位能审时度势的“悍将”。

尽管他是蒋介石集团的中坚人物,在同我军对阵时犯下了累累罪行,然而,各为其主,理想不同,阵营各异,他对蒋介石无限的忠诚,正是建立在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而拼死相争之上,这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了。

在了解邱清泉时,作为敌对阵营中的死硬分子,我们不要忘记,他虽然是一个替蒋介石卖命的打手,更是一位在民族存亡的危机之时,能挺身而出的抗日英雄。

寒门才子、尊崇正统、桀骜不驯、特立独行、顽抗到底、沙场殒命,这就是邱清泉的一生,如果他像戴安澜一样,战死在抗日战场,肯定现在会受到万众的景仰,但戴安澜如果活到解放战争,也许会成为另一个张灵甫也未可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历史如同一片暗夜的森林,清泉过石,孱孱有声,虽有明月,密林中也难以寻觅,白云苍狗,波谲云诡,历史长河中的各色人等,哪有那么容易辨识得那般的清楚。

郑成功抗清,被誉为民族英雄,而他儿子郑经抗清,被斥为分裂祖国的“跳梁小丑”,时也,命也,时也,势也,人生之路,莫不如此!

0 阅读:2
青林知青

青林知青

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