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冬的岁寒时节,南昌梅湖景区的蜡梅一树繁花,破蕾怒放,迎接虎年新春的到来,也捎来了春天来临的消息。
我初见认识蜡梅,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就读江西永修云山共大,学的是林学专业。一天,教我们植物学的许老师带同学在校园里识别植物。来到学校招待所处,许老师指着两株高三四米叶为椭圆状的灌木,告知我们此树叫蜡梅。两棵蜡梅树,花蕾还很小,像一粒粒的粟米,走近细瞧,才知道是花苞,也终于见了一两朵初开的花。依稀闻到香味,顿觉倾心。
蜡梅的花,其实真的不太适合观赏。花朵虽然幽香,但其多少有些蔫头耷脑,颜色也像霜冻后有些发烂的青菜。所以远观蜡梅,我就从未能找到适宜的角度,去拍几张优雅的照片,唯有靠近,稍稍蹲下,仰角拍摄,以蓝天做背景,并用点测光对着花瓣处的亮处测光,才能拍出较为满意图片。
蜡梅属蜡梅科,原产我国。宋代元祜以前,称为黄梅。后来一代文豪苏东坡、黄庭坚在诗中给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撩蜡所成,因谓蜡梅”。明代李时珍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说到蜡梅,也总免不了遇到将其误写的“腊梅”二字。“其实蜡梅的名字,是说花本身像是蜡质的,不是说它腊月开花。”这话说得多了,却终觉徒劳。还是有很多场合,甚至有些媒体,依旧写“腊梅”,我在此正本清源一下。但许多人也会觉得无伤大雅。至于蜡梅自己,管它叫什么名字呢,该开花便开花就是。
蜡梅迎风傲雪,香飘云天。“花处见晴雪,花里闻香风。”雪盖蜡梅的景致,多年来我几乎没有遇见过。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南昌喜降春雪,我跑到学校大学校园内,去寻蜡梅。枝头上挂着晶莹的白色,然而已不是雪,那是雪落下后,结的冰晶。我蹲在教室的墙根下拍照,不少学生投来异样的眼光——这老师鬼鬼祟祟,藏在那里干嘛?他们当中有同学不知道,这树上藏着好几株正在绽放的蜡梅花。
前两天,与江西师大老师去南昌乐化镇中盛山庄赏梅,我写过一篇《南昌赏梅好去处,中盛山庄让你分享“梅”好时光》一文。南昌知名导游小凤见此文后,便说梅花还有黄色的蜡梅。其实蜡梅名梅,却不是梅。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说:蜡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因为蜡梅同梅不同科,梅属蔷薇科,是乔木。而蜡梅属蜡梅科,是灌木。明代作家王世懋《花疏》言:“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腊名,非也。将蜡梅已讹作腊梅,实谬也。导游小凤将蜡梅与梅花混为一谈,这也见怪不怪了,可以理解,毕竟隔行如隔山。
我国在宋代就栽培蜡梅了。此花野生于华中、华东、西南诸地山林间,现我国的南北多见栽植,其中以河南许昌市鄢陵县蜡梅最著名,早在康熙年间,鄢陵的蜡梅就有“冠天下”之誉,被运往京师作贡品和销售。国外蜡梅栽培,日本、朝鲜较多,欧美各国还不普遍。
蜡梅品种不多,但略有别。宋代范成大所著《范村梅谱》中将蜡梅分为三种:一为狗蝇梅,花小、瓣尖、红心、香淡;一为磬口梅,花蕾浑圆,逐渐绽开,仍是半开半含,好像一个个乐器中的铜磬,故称磬口。此花经久不蔫,浓香馥郁,有的花心中还泛着蜡光,最为难得。一为檀香梅,最先开花,素心,花色深黄,花密而香浓。结实如垂铃,尖而长,约一寸左右。蜡梅这三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赏蜡梅者,素喜磬口梅、檀香梅;对狗蝇梅则不屑一顾,斥之为下品。
蜡梅性喜阳光,喜肥,略耐阴、耐旱、耐寒、谚语说:“旱不死的蜡梅,淹不死的柑桔。”它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外,其他土壤均可栽培。但最好种在背风处,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半坡地最适宜其生长,这样花开就更好了。
蜡梅是小寒节气的当家花,花期较长,能一直延续到初春梅花盛开的时节,蜡梅平易,梅花清高,相映成趣。南昌人爱梅,也爱蜡梅,但似乎与蜡梅更亲热些,有的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爱送上几枝蜡梅花,表示祝愿主人家兴旺祥和,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