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书成名、科举发达而远近皆知的蜀口村,令人倾慕。而我更喜欢它四面环水、独立江心、碧波长流、树木葱茏、鸟语花香、风景秀美的生态环境。
蜀口村地处吉安市泰和县城西南面的马市镇,距县城8公里,作为江西省内独一无二的人文岛屿风景区,这里被赣江、蜀水紧紧怀抱,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岛”。这里的蜀口村,是一个是读书成名的古村,2016年,该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1年9月初,我们在走访观光吉安县唐贤坊古村后,驱车来到泰和县城马市镇蜀口村继续采风探访,两村相距约20公里,开车前往,绕过井冈山机场东部边沿,跨越一座桥梁,不一会时间,就到了蜀口村核心地区的崇德堂。
崇德堂坐北朝南,在蜀口村的最前端。其规模宏伟壮观,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古祠堂。祠前树木掩映,紧靠河岸,隔一花格照壁围墙,筑成一米多高的长方形平台,约有三四十平方米大小,当地村民称为探花解元进士台,似可作为小戏台祀神娱众。台的东西两侧各有两道拱门,以便族众出入,台下以鹅卵石铺成平整的院落,面积比平台稍大。院落北边,跨上红石台阶,就是祠堂的前廊。我们没有急于走进祠堂瞻仰,先被台上两边的四块旗杆石所吸引,东边树立的两块大书“探花”二字,西边的两块大书“解元”二字。探花是表彰欧阳衢,他在明世宗嘉靖丙戌(1526年)中进士,为第三名探花,被任为翰林侍讲。解元是表彰欧阳云,他在明孝宗弘治戊午(1498年)中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次年,即己未(1499年) 中进士,官至浙江监察御史。
崇德堂高大宽敞,一连三进.在正堂中悬挂着许多颂扬科举进士、尚书、督抚的牌匾,如“二十一进士”、“父子进士”、“五经科第”、“兄弟尚书”、”三世宪台”、“奕世翰林”、“鸣阳三凤”、“朝天八龙”等。祠堂两壁还张贴许多说明解释题匾的文字,真是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尚书相当现在的部长,宪台相当现在的省长,翰林是古代皇家的研究员,“三凤”、“八龙”都是歌颂的形容词……村中的一位老者告诉我们:崇德堂建于明成祖永乐九年( 1411年),开基者欧阳德祖公在南宋高宗建炎(1127—1130年)年间,由万安县常溪村迁至蜀口洲建村,创建崇德堂就是纪念他和崇祀祖德的意思。我想“崇德”,还有希望子孙后代崇尚道德,成为道德君子,所以这个村子进士多、大官多,贡献多。
顺着村民指引,我们随后又去观光了崇德堂右侧的另一座古祠堂——复亨堂。复亨堂(俗称“进士书院”),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堂名乃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礼部尚书欧阳德的恩师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阳明)所命,并由其亲手书写,祠堂为祭祀第八世祖孚先公所建。祠堂大门上高悬“三世宪台”“兄弟尚书”“父子进士”三块牌匾。堂内高挂着王阳明先生的真迹“复亨堂”。此堂又名“书屋”,是古代进士们读书的地方,设有“读书楼”“进士鼓”。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全族读书人汇聚书屋,举行“文会”,命题作文。堂内有诗曰“正嘉以来三百载,登庭怀训礼与诗。盛德大业规模远,三复堂前意俱迟。”“半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充分表述了复亨堂诗礼之厚、蜀江人文之盛。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建筑研究价值。
欧阳德(1496—1554年) ,号南野,江西省泰和县蜀口村人,是明朝著名理学家,江右王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明孝宗弘治9年,卒于世宗嘉靖33年,年59岁。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刑部员外郎,以学行改翰林编修,累迁礼部尚书。欧阳德有诗文、章奏、案牍及讲学之文,有《欧阳南野集》三十卷,又有《南野文选》四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复亨堂”这三个字,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手迹,在这荒野江心的祠堂之中,竞有明代显赫人物的墨宝,在当时就会令人羡慕,而在现今也会使人惊讶。我想,王阳明的四大弟子之一、礼部尚书欧阳德(南野)先生是蜀口村的二十一位进士中的一位,这块匾额一定与此有关。村民也对这块匾额特别看重,视为村中宝物。这块匾的意思也就是蜀口村在明代重新振兴。这与其说是祝贺弟子祖先光荣,不如说是恭维弟子做了大官。复亨堂义名书屋,祠中有读书楼、进士鼓,凡读书中举登科者,可以享受到祠中击鼓庆贺、谒祖旌表的权利。这些规定对对激励村民读书上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复亨堂前还有一口水塘,古称墨钵。水塘称墨钵的由来是:祠中建有读书楼,作有读书歌登在《复亨堂祭簿》上。复亨堂培养出“三世宪台”“兄弟尚书”“父子进士”等进士、举人、秀才等五百多人。这些学子在复亨堂读书时,在池塘里洗笔墨和砚台后,水变墨黑色,故称“墨钵”。
传说这个名为“墨钵”的池塘,原来就像大海一样,经常潮起潮落,涨潮时水漫到路上。有年祭祀,请燕山道士杨果来主持道场,走到复亨堂前,遇到墨钵塘里水涨到路上,挡着人行走。道士便施法术,画了张符念咒丢进“墨钵”池塘里后,池塘的水少了很多,下半年干涸,直至现状。
从复亨堂出来,我们上堤观光蜀口洲风景,江风吹来,空气清新,沿堤两旁古樟、古柏、紫荆、桂花树,浓荫覆盖,郁郁葱葱。毫无9月间江南“秋老虎”的骄阳暑热,眺望江面,水域开阔,碧流东去,令人心旷神怡。蜀江从井冈山南麓发源,经遂川县进入泰和,至蜀口洲东与向北奔流的赣江汇合。在洲的东面,见赣江更为浩瀚,当地村民也称之为大江,于是蜀口村又名大江村。蜀口村四面为水包围,四周堤坝均植大树,中辟良田,历代辛勤开发,已近三千亩,盛产稻谷、油菜、花生、甘蔗、红薯和果树,尤以蜀口茶闻名。此时已过下午四点,我们要赶回南昌,来不及到洲中和村中细看,也来不及观光蜀口村北侧的武山18所天然石洞。这次蜻蜓点水,已是大饱眼福。
近年来,在“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战略指引下,泰和县马市镇将蜀口洲、蜀江村作为特色小镇创建的一个亮点来打造。利用好绿、古优势,开展“乡村游”、“生态旅游节”活动,弘扬传统风韵。目前,环岛道路已通、河堤也已建好。蜀口村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色也变得更美,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