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84年清朝对法宣战的一声传下,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成为了清朝在中法战争中的主要抵抗力量。法国入侵河内并签订《顺化条约》后,越南成了法国的傀儡政权,清朝原本希望通过越南政府抗法已不再可能,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黑旗军。光绪帝同意招安刘永福,并给予他充足的补给,以期能够击退法军,维护我国疆土的和平。这个时候,刘永福的名字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曾在纸桥之战中击败法国入侵者,成为广为人知的民族英雄。
要理解刘永福从一个反清逆贼到清朝大将的转变,必须追溯到他的早期经历。
刘永福出身于广西钦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857年投入了起义军,开始了反清的生涯。由于起义部队内讧,刘永福险些丧命。随后,他辗转多个反清组织,终于在1866年建立了自己的部队——黑旗军。他以一面黑色七星旗作为标志,逐步集结起一支以反抗清廷为目标的武装力量。1867年,他决定带领部队进入越南求发展。当时的越南局势动荡,给了刘永福干预越南内部事务的机会。
进入越南后,刘永福选择与越南国王合作。这一决定改变了他日后的道路。
越南政府通过刘永福的黑旗军清剿了一些危及中越边境安全势力,并授予他官方身份。刘永福的角色从反清义军首领逐渐开始转变为越南的半官方军队。随着刘永福在越南的势力增强,他与另一反清军阀黄崇英的冲突逐步升级。1869年,双方爆发战争,黄崇英被击败并退向中国。中国边防将领冯子材随后合击黄崇英,使其部队全军覆没,而刘永福因此获得了五品蓝翎功牌的奖励。
在越南的岁月中,刘永福通过打击叛乱和完成清朝和越南交给他的任务,逐渐被清朝地方政府视为可靠的力量。尽管他身份模棱两可,但他的事迹已经上报到清朝的中央政府。1873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在法国入侵河内时迅猛出击,击败法国总督安邺,重新夺回河内,使得刘永福声名大噪。
刘永福不仅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才华,还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在1879年,他再次帮越南王清剿反政府力量,在越南建立了坚固的根据地。直到1881年,面临法国的威胁和越南王的冷遇,刘永福终于决定和我国加强联系。他向清朝呈报了希望回乡省墓的请求,以此试探清朝的态度。两广总督张树声得知后,认为他是有家国情怀的人,积极向中央建议招安刘永福。
清朝内部对于是否招安刘永福存在争议。以张佩纶为首的官僚认为可以利用刘永福抗法,而李鸿章等人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刘永福不过是个土匪。然而,随着法国的侵略加剧,清朝内部渐渐达成共识,多名官员认为应借用刘永福之力来挡住法军的进攻。在此期间,刘永福得到了广西巡抚庆裕等官员的支持。
1882年,清朝正式下旨招安刘永福,同时明确表示要保护他。
刘永福的黑旗军随后多次击败法军,挽回了清朝在边境上的一些失地。光绪帝在1884年正式宣布收编黑旗军,授予刘永福等黑旗军将领各种官职,并给予丰厚的物资支持。
黑旗军的英雄事迹并不止步于大陆,他们在台湾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甲午战争后,刘永福和他的部队继续抵抗不断入侵的外国军队,甚至抵抗日军对台湾的攻占。刘永福与他的黑旗军的传奇故事充分展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民间力量可以在关键时刻发生怎样的改变。
从一开始的反清逆贼,到后来逐步成为护国保家的大将,刘永福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的觉醒,更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时的同仇敌忾。刘永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