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6年后,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老师范美忠,如今过得怎么样

光梦说 2024-10-21 11:13:35

从北大毕业的“天之骄子”到人人嘲笑的“范跑跑”。

16年过去了,如今的范美忠过得怎么样?是否洗去身上的争议?

2008年5月12日,四川光亚学校,历史老师范美忠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下午两点半左右,大地突然剧烈震颤,惊慌失措的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范美忠已经冲出教室,跑到空旷的足球场。

当时,范美忠是全校第一个跑到安全地带的人,甚至比很多学生都快。事后,当学生问他为什么跑得这么快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歉意,反而责怪学生们反应迟钝。

此话一出,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对范美忠身为一个人民教师在危急时刻抛下学生独自逃生的行为的谴责。

“自私”、“冷血”、“没有师德”。网友们还给范美忠起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称号“范跑跑”,并深深地烙印在他的人生轨迹中。

然而,面对众人的指责。范美忠并没有选择沉默或道歉,反而在天涯论坛发布文章,表示自己没有做错。

因为范美忠觉得在地震那一刻,自己“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教室,完全是出于本能,并没有考虑太多。

他还直言,在生死关头,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即使是老师,也没有义务为学生牺牲自己的生命。并且他觉得网友对他的指责完全就是“道德绑架”。

人们无法理解,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怎么能说出如此令人寒心的话?难道在生死抉择面前,师生情谊、职业道德都变得一文不值了吗?

一时间,关于“范跑跑”事件的讨论度越来越高。

有人认为,范美忠的行为虽然不违法,但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受到谴责;

也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生存的权利,不能对范美忠进行道德绑架,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成为英雄。

“范跑跑”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也引发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生命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思考。

“范跑跑”事件发生后,范美忠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他也难以承受家长和社会的舆论,向学校提出离职。

而且事情已经发酵到他的母校——北大院校,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当时的北大人文学部历史系党委书记不得不出面回应这件事情。

范美忠四处碰壁,几乎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

他尝试过多种工作,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自媒体,但无论走到哪里,“范跑跑”的标签都如影随形,让他难以摆脱过去的阴影。

现在的一切都让范美忠感觉无比心累,网友铺天盖地谩骂、对母校态度的寒心和自己被吊销的教师资格证。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范美忠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北大毕业证,那让他充满成就感的教师职业,如今都变成了他的”耻辱“。

为了改变现状,范美忠选择远离城市的吵闹,隐居在成都附近的乡村里的简陋毛坯房里,过着简单且平静的生活。

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书房里,研读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著作,试图从古老的智慧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他还会在网上教授一些关于《红楼梦》、《庄子》的课程,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虽然收入不高,课堂规模也远不及过去在学校的光景,但范美忠却从中找到了久违的平静和满足。

他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左右别人的看法,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此时网络的舞台给了范美忠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他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来开始去试着理解那些曾经批评他的人。

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他不再试图去辩解什么,而是选择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过去,面对未来。

隐居乡间的生活,让范美忠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不再是那个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也不再是那个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范跑跑”,而是一个渴望平静生活的普通人。

范美忠放下心中最后的不甘,坦然面对。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悟,与网友们分享他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他不再刻意回避“范跑跑”这个标签,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人生的一部分,是他无法抹去的经历。

在网络上,依然有人对范美忠的行为耿耿于怀,认为他是一个“不负责任”、“没有师德”的人。但也有一些人开始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在极端的恐惧面前做出了符合人性的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范跑跑”事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当社会上出现类似的道德困境时,人们总会想起“范跑跑”,想起那个在地震中独自逃生的老师。

有人说,范美忠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代表了那些在现实面前选择妥协、选择自保的人;也有人说,范美忠是一个时代的警钟,他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范跑跑”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不光是对范美忠个人行为的谴责。更多得是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道德、责任、生命的思考。

无论如何评价,范美忠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故事将继续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0 阅读:0

光梦说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