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全球市场正发生巨大变化。面对美西方国家的多轮制裁,俄罗斯开始“向东看”。在新形势下,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迎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日,一则有关中俄边境贸易的新闻引人注目。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一组装有大麦的集装箱列车从新西伯利亚州出发,不经换装直接开往中国。
新西伯利亚州农业部部长叶夫根尼表示,这是一个重要事件,俄方将首次不经过换装,从靠近粮仓的车站向中国用户运送集装箱。俄方认为这种方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这件事情看似寻常,但背后却是中俄贸易迅猛发展的反映。以我国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可知,今年1-11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32.0%,达到了1724.06亿美元。
欣欣向荣的贸易形势,却给两国边境脆弱的物流效率,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考验。道理很简单,中俄之间的边境口岸,根本没有余力消化暴增的货流量。即便中俄两国的铁路公司达成一致,同意增加彼此边境口岸的列车通行数量,但这个方案只能解燃眉之急,却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中俄跨境铁路的货流量,无法匹配两国日益增长的双边贸易,其核心原因在于两国铁路的轨距不同。中国采用国际通用铁路轨距,为1435毫米,而俄罗斯的轨距却是1520毫米。当列车驶到两国边境口岸,通常要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换装与中转,这就导致运输效率受限。如果中途再撞见仓库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效率不足的问题就会进一步放大。
考虑到上述问题,新西伯利亚州此番尝试通过不换装的方式,将大麦发往中国,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如果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具备可行性与普适性,日后或许能扩大至其他货物运输上,大幅提升两国边境物流效率。目前,俄方已于12月17日办理并发送了一组列车,包括70个集装箱,共装有1750吨大麦。并计划于12月23日拟发送第二组。
今年5月中下旬,在欧亚经济论坛期间,有中国学者提出加速中俄跨境铁路建设,加速欧亚一体化的构想,得到了两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在当前的环境下,如果能够顺利开辟新的中俄跨境铁路,将会带来两点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首先是第一点,新的跨境铁路将会拓宽中俄战略协同合作的深度,打通欧亚大陆的同时,促进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其次是第二点,新的跨境铁路有利于中俄区域联动发展,缓和当前铁路运输压力,带动沿线经济口岸建设,保障中俄两国产供链安全。
上述设想虽然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阻力。俄罗斯忧虑一旦彻底打开边境,将会导致中国人口与商品大量涌入俄罗斯本土,对其远东领土安全以及国内商品市场造成冲击。
目前,俄罗斯正在寻找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如何在维护本国安全与利益的前提下,开放中俄边境,提升货物流通能力,维护并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本次新西伯利亚州的大麦事件,或许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放眼当前的国际形势,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虽然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战略,或多或少有些形势所迫的感觉,但中俄之间报团取暖的战略关系,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也希望两国能够把握良机,加强交流沟通,开拓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双方深度合作发展夯实基础。
神经衰弱
使用我们的标准不是跟快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