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现在这个情况,还是能不回就不回,能晚点回就晚点回吧,想想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两节返乡人员的医疗保障”的热搜词条下,有网友再次触及了过往三年让人们心生幽怨的“就地过年”话题。当然,也有网友表示,“为什么要难为返乡人,搞不好你们当地本来就很严重”。
当此前通信行程卡宣布下线之际,很多人最为期待的就是没有了行程卡的羁绊,今年过年终于可以不受束缚地返乡了,只是未曾想,伴随着封控抑制不住的病毒外溢而来却是一波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以至于连首都北京的120都呼叫爆表,发热门诊排长队,医护人员带病上岗,感冒药退烧药一药难求。
一线城市尚且如此窘迫,医疗资源远不及城市的县城以下区域在这一波染疫高峰期自然是备受关注,我们看到,目前,偏远县城、乡村一级的区域感冒药也是被扫荡一空,无药可买,严格的封控措施近乎全部撤销,但街头却比之前封控防疫时还空荡,有人正在遭受第一波感染的折磨,有人备好了感冒药在忐忑中等待感染,有人则身无片药在瑟瑟发抖中自我封闭。
其实,即便是健康码、核酸不再查验了,行程卡也下线了,在很多地方“返乡报备”并未取消,甚至还要求返乡后进行隔离或者按规定核酸检测,据网友反馈,有些地方还要求返乡人员手写14天的行程。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规定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加持,可以说完全不受约束返乡仍未彻底实现。随着此番工作方案的下发,甚至可能再次在基层引发加码的连锁反应。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完全将北京这一轮疫情引发的冲击波归咎于开放并可客观,政策转向的最根本动力是过往严防死守的防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阻挡不住病毒的蔓延,开放之后立马显现的染疫高峰,其实早在开放之前已经存在,最多只是从限购感冒药到囤药的无缝隙连接不仅让民众措手不及,连药商也是猝不及防,进而出现了短时间内的混乱和医疗挤兑。
应该说,北京的这一波乱象还是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奥密克戎绝非像三年前的原始毒株一样可怕,但也绝不是如今专家渲染得不如感冒,从此前近乎百分之百的无症状通报到放开后北京遍地高烧的有症状“杨(阳)过”,已经清晰地表明了,即便我们可以在战略上蔑视病毒,但病毒带来的伤害却并不会因此减少,高龄群体潜在的死亡概率依然存在。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防疫策略转向,都不是对待病毒的科学正确态度,“加强两节返乡人员的医疗保障”策略出台,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开放策略的一种未雨绸缪的补救,补齐短板的一种努力。
毕竟,过往我们太多精力放在了毫无意义的方舱建设、全员核酸、过度封控上,并没有很好地优化基础医疗资源,也没有在有效性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方面赢得太多战略主动,反倒是让严格封控换来的宝贵三年时间差白白耗尽,并未在走向“与病毒共存”上做好充足准备,终于在这个冬天彻底失控。
不过,总体政策转向之后,国内专家虽然承认未来一到两个月会迎来一波病毒流行高峰,但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运和返乡过年人员流动高峰期,院士张伯礼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却表现得很乐观,坦言相较于过去倡导的就地过年,他相信疫情防控部门和各地政府都在未雨绸缪,因地制宜制定返乡政策,并直言“今年大概率是个团圆年”。
只是,比起国内专家对春节返乡潜在病毒扩散的乐观,国外专家这一次则却反其道行之,开始呼吁我们继续倡导“就地过年”,以此避免“地表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所带来的大规模感染和死亡。
剑桥大学附属医院前内科医师叶庭瑜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研判,中国疫情预计在春节期间达到高峰,若中国过年期间开始封锁,峰值会延后一至两个月。在他看来,倡导就地过年以减少人员流动是比较好的选择,能让更多年长者打完疫苗,并将重症床位、呼吸器以及药品备齐。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上周在《纽约时报》发文警告,如果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在放松管控后的头六个月内被感染——这一比例与美国和欧洲的奥密克戎疫情一致——中国最终可能会有3.63亿人感染、约62万人死亡,每天有32000人住进重症监护室。
当然,以我们相较于其他经济体明显偏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来看,数据模型推演的感染数据并不一定可靠,但在这一轮的开放中,相比更为谨慎的外国专家研判,我们的专家明显过于乐观,而北京12月11日一天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就达到22000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这种已经出现的混乱和医疗挤兑算是给我们及时提了一个醒。
面对极大概率出现的全国范围大规模感染,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就警告,退出清零政策导致的大规模感染浪潮料将冲击庞大的老年人口,令医疗系统承压,并可能产生新的变异株,再度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以各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激增对业务运营造成影响为由,美驻华大使馆已暂停所有常规签证服务,只在美国驻华(北京)大使馆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只提供护照和紧急公民服务。
另外,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柯比12月14日曾表示,只要我们开口,美国愿意协助中国应对当前升高的疫情。对此,北京市民胡锡进已经表态,“他很欢迎美国政府的表态”。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医药12月14日晚发布公告称,已经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口和经销。
可以说,补齐了农村防疫短板之后,从“清零”迈向“共存”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防疫转向,能不能为三年的严防死守画上句号,彻底走出疫情阴霾笼罩的日子就在此一举了。
我们相信“制度加持”下的体制优势,万众一心的众志成城,一定会让我们顺利度过疫情高峰,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专家的警告,我们也不能完全视为耳旁风,更不能想当然地就认为这是“见不得我们好”的敌对行为,逆耳的忠言有时候还是要听一听。
用户18xxx85
掌舵还是那拨人吗?感觉换了人
用户17xxx64 回复 12-18 21:01
思路都不一样了
把酒当哥
过年吃饺子都得是布洛芬馅的
star 回复 12-19 10:46
兄弟,我鄙视你,那是西药,我们要宣传传统中医,你看连翘金银花馅儿的饺子咋样?[呲牙笑]
把酒当哥 回复 star 12-19 12:24
说的有道理[点赞]
向阳
正在感染中,发烧,嘴苦,没精神。浑身发冷
tb65169074
好好推销你们的特效药吧
杜宏斌
真放开了老外又建议中国人居家过年,真不知道是何居心。
Iamgroot
欧美人太关心我们的健康了
斜特
[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