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从苏联刚回到延安的李天佑初见毛主席,就被称赞道:“能让杨勇给你当副手,真不简单!将来一定有用武之地!” 此时,距离他离开之时已过六年。 李天佑虽有六载光阴错过抗日战争,却并未影响他被授予上将的资格,正因为在抗战开始,他就立下了大功。 抗战时,李天佑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而副团长就是后来的上将杨勇。 二人上任不到一个月,便参加了平型关一战。 1937年9月,日军占领平津后,兵分三路逼近平型关,欲进攻太原。 9月23日,林彪与聂荣臻到达平型关东南方向的上寨村研究作战方案,认为此地居高临下,是适合伏击的好地方,可以主动出击。 为打好这一仗,林彪召开了全师干部动员大会,会上分析了敌我情况,介绍到此战所需应对的敌人是气焰嚣张的板垣师团。 聂容臻问道:“同志们,对付这样的敌人,有没有信心?” 李天佑带头高呼:“有!” 按照作战部署,杨得志和邓华带领的685团负责堵住前面的日军,封锁日寇南窜的道路; 李天佑和杨勇的686团则负责与敌人正面冲杀; 343旅负责伏击,344团包围分割日军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 从雁门关南下,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日军正稳坐于汽车之上,洋洋洒洒、毫无防备地进入我军为其准备的伏击圈。 25日清晨,乔沟伏击战打响后,直面敌军的686团奉命争夺制高点老爷庙,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较量。 起初因我军所处地距离过远,让一小部分日军已率先占领了老爷庙。686团奋起直追,与其展开了拉锯争夺。 战士们激烈拼杀,但由于日寇山上山下火力夹击,三营战士死伤尤为惨重,九连干部都差不多打光了,全连只剩下十多个人。 后在687团二营的积极援助下,686成功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 攻得制高点后,我军双面居高临下,日军在山沟中无处躲藏,意识到老爷庙的重要性,立马尽全力展开了激烈反扑,双方反复较量之下,副团长杨勇亦是身负重伤。 在此战况下李天佑命令:“一定要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一支枪,最后一颗子弹!” 拼至下午一点,687团攻上来了,日寇瞬间后尾混乱,李天佑下令加强火力进行反击。 平型关伏击战,从清晨打到中午,歼灭板垣师团1000多人,击毁敌人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长短枪1000余支,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迅速传遍全国,震惊世界,李天佑的名字也随之响彻华夏。 10月,李天佑在山西广阳指挥部队大胜日军,史称“广阳大捷”,升任副旅长。 1938年,职位调动,李天佑顺理成章升为343旅旅长。 这一路上,李天佑功绩越大,背后所承受的伤痛也是越多。 任旅长不足三月,李天佑就患上严重的胃病,被病痛折磨得无法继续战斗,最终在战场上病倒。 组织上安排将其送回延安接受治疗,奈何战事紧张,延安物资匮乏,医治亦是不见成效,遂又将其送往西安,到年底依旧没有彻底好转。 几经辗转,李天佑前往苏联疗养。疗养一段时间后,李天佑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李天佑与一同在苏的刘亚楼、卢冬生等当即决定从外蒙回国。 却不料日军在中蒙边界封锁森严,根本无法突破。在乌兰巴托周转两年,迟迟未归,李天佑下定决心,誓死也要回国。 就这样,一行人踏上了九死一生的沙漠之旅。 回到延安后不久日本投降,李天佑就这样与抗日战争错过。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年41岁的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了最年轻的上将之一。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