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从“新农人”到“兴农人”探索乡村振兴新“稻”路

记者陆吟方杰朱海亮

通讯员鲍杭琴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各地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和春耕备耕工作。在淳安县千岛湖仙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腾连日来格外忙碌,翻耕备种、育秧插秧……田间机声隆隆、万象“耕”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淳安县千岛湖仙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8月,位于汾口镇仙居村,主要从事水稻栽培工作,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1300亩,分布在汾口镇仙居村、寺下村及射墩村,是一家集产、加、销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

作为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的张腾,是一名“90后”新农人,现为淳安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在参军退伍后,张腾进入浙江农林大学学习,并在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子承父业”,将种好粮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

彼时,高学历人才回乡从事农业,往往会被认为是没出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行为,因而屡屡受到抨击、不被理解。身为“二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张腾却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专注自己的理想,在父亲张清的指导下,从最基础的育种、催芽学起,常常深夜还在基地查看灌溉情况:“既然选择要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继续把我父亲的事业做好!”

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改变水稻产量低、效益不佳的情况,张腾把目光投向了高新农机具。父子俩引进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粮食生产机械30余台套,建设440平方米的烘干中心、1920平方米的育秧中心,大大改善了粮油生产基础条件,走在全县“机器换人”目标前列。

“现在干活可省力多了!”农机驾驶员张卫告诉记者,以前用的是手扶式插秧机,一天插秧10亩地,人累得腰酸背痛,现在用了乘坐式的高速插秧机,一天插秧20亩地都轻轻松松。而在此基础之上,张腾还每年投入近百万元,不断更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推动农业生产走向更智能、更高效、更轻松。

“我们老一辈的‘农业技术’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种植经验,对于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智能化操作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年轻人在这方面一定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张清告诉记者,儿子回乡后一直很听话、肯钻研,作为父亲,看在眼里,感到非常自豪,“该教都教了,其余的要靠他自己探索,就算我现在放开手,他做得也不会比我差。”

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后,张腾主动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水稻肥药减施增效技术试验示范,实现科技带动引领。同时,积极引进“甬优538”“甬优12”高产品种,推广“两壮两高”“肥药双控”等先进水稻高产、生态栽培技术,并通过实施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项目,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稻谷产量。

“我刚回来的时候,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600余亩,亩均产量1000斤左右,现在水稻种植面积1300亩,亩均产量超过1400斤,年产量超800吨。”张腾说。种植面积不断提升,亩均单产持续增长,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稻谷收成一年比一年高。

2022年和2023年,合作社分别生产水稻170万斤和175万斤,稻谷产值分别达到272万元和280万元,稻米销售利润超过50余万元。合作社生产的“淳山淳水牌”稻米先后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稻米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在推动稻谷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的同时,张腾还帮助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效带动村民致富。“我们年纪大了,也种不动了,将不种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得到一份租金,自己还能在合作社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再拿一份工资。”村民程端生笑着说。

如今,合作社还探索出了“稻鳖共养”“稻鸭共养”生态农业模式,创建了稻香公园乡村旅游点,并在种植水稻之外,利用冬闲田种植小麦和油菜,让“冬闲田”变“增收地”,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2021年9月,张腾被共青团杭州市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评为“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22年7月,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评为“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2023年4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对于未来,张腾有许多愿景:“希望利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所为,为淳安的农业添砖加瓦,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张腾在乡村振兴的新“稻”路上阔步前行。

0 阅读:3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