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晋之云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近期的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展开加拿大温莎站的比拼。
陈芋汐的成绩不容乐观,甚至还在第二跳的时候出现严重的失误,仅拿到44.8分。
初露锋芒——天赋与汗水的交织
20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一位年仅14岁的女孩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人物。
五跳三满分,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世界,她的名字也随之响彻全球。
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女孩,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孩子,华丽转身为奥运冠军。
与全红婵的横空出世不同,陈芋汐的跳水之路则更像是一场稳扎稳打的马拉松。
她没有那么耀眼的天赋,但她却用日复一日的汗水和永不放弃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追逐着心中的梦想。
她力求每个动作细节皆达完美,对稳定性的苛求几近极致。
正因为对完美秉持着执着的追求,她方能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跳水赛场上崭露头角。
2025年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乃是两人新一年中的首次正面较量。
预赛中,全红婵延续了以往的出色状态,以高分位列第一,而陈芋汐则略逊一筹。
然而,到了决赛,陈芋汐展现出了她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实力,最终逆袭夺冠,赢得了2025年的第二个跳水冠军。
赛后,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与教练组和队友的合影,展现出她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体育精神。
这枚银牌,对她来说或许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但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技术之争——毫厘之间的较量
几个月后,跳水世界杯移师加拿大温莎站。
女子单人10米台预赛中,陈芋汐突遭失误,旋即深陷困境。
在第四跳的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动作里,她出现了显著的技术偏差,仅仅斩获44.8分。
技术分析显示,她的身体倾斜角度超过了国际标准,导致入水水花过大,直接影响了最终得分。
这与全红婵的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红婵的动作入水速度控制精准,水花几乎消失,被誉为“教科书级压水花技术”,这一跳也为她赢得了高分。
然而,在其他三个动作中,两人却神奇地多次出现同分的情况。
这并非巧合,而是两人在技术细节上精益求精、对彼此技术特点了如指掌的体现。
在第三跳的选择上,陈芋汐选择了高风险、高收益的626C动作,而全红婵则选择了成功率更高的6243D动作。
陈芋汐敢于冒险,追求更高的难度和分数,而全红婵则更注重稳定性,力求减少失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跳水队强大的科研力量也为两位运动员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通过压力传感器、三维力学训练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教练组可以实时监测队员的动作偏差,帮助她们不断改进技术,精益求精。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更让中国跳水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
发育之困——无法回避的挑战
对于所有跳水运动员来说,青春期的发育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身高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都会对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会成为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曾经的奥运冠军任茜,就因为身高暴涨带来的技术难题,最终不得不遗憾地告别了跳水赛场。
如今,全红婵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她坦言,自己的状态有所下滑,正在努力适应身体的变化,并将减重作为接下来的首要目标,希望能够更好地应对发育期带来的挑战。
而陈芋汐则似乎没有受到发育期的明显影响,这可能与她的易瘦体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度过了身高体重快速增长的阶段。
即使是陈芋汐,也需要不断调整技术动作,以适应身体的微妙变化。
全红婵的体重增加,导致她的滞空时间缩短、起跳高度降低,这无疑会对她的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对于一个正处于发育期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接受采访时,全红婵也表达了对自身状态的担忧。
她表示:“在巴黎奥运周期,我输了不少比赛,感觉很多事情都快把我压垮了……
我感觉当下的状态尚未抵达顶峰,反倒有渐趋下行之势。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无奈。
双人传奇——合作与成就
在激烈的竞争背后,是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谊。
她们是赛场上的对手,更是生活中互相扶持的伙伴,在双人跳台项目中,她们配合默契,动作一致,如同一个完美的整体。
为了保持动作的协调性,全红婵经常会主动迁就陈芋汐的动作节奏和习惯。
而陈芋汐也一直将全红婵视为自己的榜样和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她们在训练和比赛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中国跳水界的“双子星”,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诠释着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展现了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她们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
在温莎站的比赛中,除了407C的失误,陈芋汐的其他动作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
她在107B向前翻腾三周半躯体、207C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抱膝、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等动作上都获得了与全红婵相同的高分。
两人在比赛中展现出的高水平竞争,也让观众们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跳水盛宴。
中国跳水队长盛不衰,运动员的天赋与努力固然重要,然背后强大的教练团队与科研支持亦不可或缺。
教练们依照每位运动员的特质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并不断改良训练方法,以助力她们提升技术水平。
而科研团队则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精细分析,为教练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
正是这种科学的训练体系,保障了中国跳水队在世界大赛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她现在正处在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发育带来的身体变化,让她不得不重新适应自己的技术动作,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积极地调整心态,努力克服困难。
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继续在跳水赛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
参考信息来源
环球网——跳水世界杯温莎站 全红婵陈芋汐晋级!
上游新闻——跳水世界杯全红婵摘银,体重成最大敌人?专业队教练:体重是个坎,希望尽快调整
光明网——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倩谈采访全红婵:她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
光明网——全红婵回应“痛苦发育关”!
湛江新闻网——跳水世界杯(温莎站)女单10米台预赛 全红婵第一晋级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