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聚会上有人口若悬河,恨不得成为全场焦点,有人却闷头吃饭,一句话都不说。
但不管大家心里怎么想,总会有人问一句:“那谁谁怎么没来呀?” 参加的同学聚会多了,你就会发现,有 4 类同学每次叫他们准到,还有 3 类同学,怎么请都请不来。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同学聚会一般都是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发起聚会的人很关键,而被叫的同学来不来,可能和这个发起者也有点关系。
第一类:小有所成、有虚荣心的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同学聚会,总有那么一群人特别积极。他们上学的时候就很出众,要么学习成绩好,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要么家境优越,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好。步入社会后,凭借着之前的优势,他们往往也能取得一定成就,有的当了公司领导,有的成了小富豪,手里有了不少能拿出来炫耀的资本。
他们热衷于参加同学聚会,就是希望大家还能像以前一样围着自己转,享受那种被人吹捧夸赞的感觉。一开口,话题不是自己职位多高,就是家里房子多大、车子多贵,连孩子的学习成绩都能拿来 “秀” 一秀,句句都透着满满的虚荣心。至于对同学们到底有几分真心,那就不好说了。有网友就吐槽:“上次聚会,有个同学一直在说自己多厉害,听着真有点烦,感觉聚会都变味了。”
第二类:爱凑热闹、喜欢吃瓜的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哪儿有热闹往哪儿凑,不管什么事儿都想知道个第一手消息,大家都管这叫爱 “吃瓜”。同学聚会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个绝佳的 “瓜田”。多年没见的同学,谁升职加薪了、谁家里做生意发大财了、谁感情上有了新动态,只要来聚会上瞅一眼,就能打听到。他们不一定是真的关心同学,就是单纯想了解这些事儿,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
这类人大多是性格外向的 “e 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社牛”。在聚会上,他们特别活跃,能让气氛热热闹闹的。虽说他们来聚会的目的有点 “八卦”,但也给聚会添了不少乐子。

第三类:有求于人、寻找资源的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互相都了解得挺清楚,谁家父母是当官的、谁家是做生意的、谁家是教师家庭,心里都有数。等大家在社会上闯荡几年,各自都积累了一些资源。这时候,有些有求于人的同学就特别积极参加聚会,打着叙旧的幌子,想让老同学帮自己一把。
还有一些做业务的同学,更是把聚会当成拓展客户的好机会。他们拿着名片到处发,逮着老同学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要是对方正好有需求,或者不反感这种推销,那大家还能继续保持同窗情谊;可要是把人说烦了,估计以后人家见着都得绕着走。所以啊,就算是想拓展资源,也得把握好度,可别把同学都变成 “仇人” 了。
第四类:真情实意、回顾感情的
虽说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同学聚会变了味,不再是单纯为了联络感情,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例外。他们是真的想念老同学,想借着聚会的机会和曾经关系好的同学见见面。比如说老同桌,以前一起埋头苦学、讨论难题的日子,真的很难忘,现在就想再聊聊当年的趣事。
还有一部分人,是冲着曾经的暗恋对象去的。上学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敢表白,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还是放不下那个人。同学聚会就成了他们重逢的好机会,全程目光都在对方身上,别人聊什么做什么都顾不上了。不过呢,要是对方已经结婚或者有对象了,还是要守住道德底线,别做让双方都尴尬的事儿。
这就是聚会一叫就到的 4 类同学,那怎么叫都不来的又是哪些人呢?

同学聚会上那些缺席的面孔,有人记得,有人可能都没注意。但大家心里大概也能猜到他们不来的原因。
第一类:一事无成、自尊心强的
和那些在聚会上风光无限的成功人士相比,有些同学在社会上没取得什么成就,他们是真的不想来参加聚会。毕竟谁愿意去听别人分享成功经历,来衬托自己的失败呢?就像有个网友分享的,他们班有个曾经学习不好的同学,后来开饭店赚了钱,在聚会上对着以前学习比他好但没工作的同学颐指气使,那场面看着就让人难受。
所以,这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同学,干脆对聚会消息 “已读不回”,就当没看见,免得去了自讨没趣。
第二类:在体制内、上公家班的
在体制内工作的同学,因为工作性质特殊,言行举止都得格外注意,大多都比较低调,不太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一方面,单位可能有规定,不允许随意透露工作信息;另一方面,他们也怕被同学找上门来求帮忙。要是遇到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顺手帮了也就算了,但要是可能影响自己前途的事,肯定得拒绝。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他们干脆选择不参加聚会。
第三类:平时透明、无人关心的
上学的时候,班里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存在感特别低。他们很少参加班级活动,成绩也普普通通,时间一长,大家都快忘了班里还有这么个人。他们和同学们没什么深厚的交情,同学聚会对他们来说,去不去都无所谓。就算去了,也只能坐在角落里,没人和他们聊天,没有共同话题,感觉就是去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就不去了。

以前的人单纯质朴,举办同学聚会就是为了联络老同学之间的感情,大家聚在一起,回忆回忆上学时的美好时光。可现在呢,同学聚会好像被金钱、利益、权力裹挟了,很难再找回当初的纯粹。
不过,曾经那些纯真的同窗情谊,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都藏在我们心里,谁也夺不走。偶尔拿出来回忆回忆,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以后大家能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让同学聚会变回那个充满温暖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