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河边放生大米,网友:忘本了,粒粒皆辛苦,不是善念是造孽

脚底抹油事 2024-12-13 16:48:31

吃饱饭了,也不能忘本,连小学生都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然而年近花甲的老人却活的糊涂。2024年12月10日,据封面新闻报道,浙江温州瑞安市,两位老人在河边“放生”大米,把成袋的白花花大米倒入河里,视频画面显示,一位老人还抱有两袋大米,准备倒入河里,另外一位老人已经把一袋大米倒入河中,车上还有几袋。正义的路上劝阻老人,不要糟蹋粮食。然而老人据理力争,“他是在做好事,是一种善举,在赎罪,积德向善”。真荒唐!

12月11日,瑞安市水利局证实了此事,坚决制止此类浪费粮食的行为发生,会派人蹲守。

这好日子才过几天,就忘了本,忘了饥饿,看着白花花的大米被倾倒进河里,让人心疼,全球每年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粮食显得尤为珍贵。大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资源,被随意地“放生”,而不是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从老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可能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善举。没有正确理解积累功德、表达慈悲的方式。老人可能将大米看作是一种生灵的象征,放生大米就如同放生动物一般,是一种向世间传递善意的举动。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不可取,浪费资源就是不对的,坚决予以制止。

这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生活在温饱年代,我们更不能忘本,比如在一些地方,有组织地进行科学放生,既遵循了放生所蕴含的慈悲理念,又不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对于老人放生大米这样的事件,我们可以引导老人将善念转化为更有实际意义的慈善行为,比如将大米捐赠给贫困地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既能实现老人心中的善念,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达到一种平衡,让善举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积极的意义,让善举既能符合道德本心,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0 阅读:0

脚底抹油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