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能够创立蜀汉政权,那都是靠着他身后像诸葛亮、赵云等这样一群支持者。
就连曹操都眼馋得很,只得饮着杜康酒,感慨自己手下的将才不多。
然而谁能料到,刘备错失的那些将才,比他手下已有的下属都更为出众,那为啥刘备就是没法把他们留住呢?
【了不起的谋士】
起初,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茅庐,把诸葛亮招揽到自己身边,这才有了赤壁之战、汉中之战这样的著名场景。后来,庞统、法正也因为仰慕刘备而前来,帮他想办法、出主意。
身边有众多谋士,这让曹操和孙权都眼馋得很。
毕竟曹操手下的徐庶是被逼迫而来的,始终一言不吭。而孙权手下的鲁肃,和诸葛亮一样搞了个“隆中对”,怎料早早离世。
刘备挺幸运,得了卧龙凤雏,可要是从整个三国历史来看,他这其实是“因小失大”。
他着实错过了不少更为出众的谋士,这些谋士乃是真正的隐士高人。
刘备去招揽诸葛亮,不光是因为徐庶的推荐,水镜先生司马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司马徽声名远扬,不少名士都前去拜访他。司马徽对来访者全都不拒绝,对他们的言论一律回应“好”。不论别人讲啥,司马徽都只说一句“很好”,以此表明自己对众人平等相待。
刘备遭吕布驱赶后,前去投靠刘表。在此期间,他得知司马徽在襄阳隐居,于是打算将其招揽过来。
司马徽好像早就料到了,吩咐小童把人带进来。
接着刘备讲了自己的来意,司马徽坚决地予以回绝,称自己对尘世已然看得很淡,不愿去接触外边的天地。
刘备心里觉得惋惜,不过也没勉强,接着就问有没有其他人能看清天下的形势。
司马徽顺势把诸葛亮和庞统给推荐了出来。
遗憾的是司马徽把诸葛亮、刘备的结局看得很清楚,然而却没看清自己的。
要是他能给刘备干活,那刘备的蜀汉兴许能发展得更好。然而遗憾的是,刘备没使劲去争取,结果司马徽就去了曹操那边。
然而,司马徽在成为曹操的部下后没多久,就与世长辞了,着实令人惋惜,毕竟他曾是一代隐居的高人。
除了司马徽之外,另有一人,便是刘备在三顾茅庐的途中所碰到的崔州平。
崔州平乃诸葛亮的挚友,亦是荆州的有名之士。
刘备初次见到崔州平,就发觉他气质不凡,透着一股超脱尘世的韵味。一番交谈下来,刘备大为惊叹,一心想要将他招至麾下。
可惜的是,崔州平没想着出世,对天下之事也不感兴趣,就这么和刘备等人匆忙告别了。
那崔州平到底有多强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崔州平乃崔氏家族的人,其家族先辈皆为朝廷的重要官员。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崔州平熟读各类书籍,对天下的局势看得很透彻。
不光这样,他性格豁达豪放,不受拘束,朋友那是相当多,而且还都是有名之士,由此能看出他的来头不小。
崔州平对兵书颇为精通,并且曾率领兵士去征讨董卓。需明白,那时胆敢与董卓对阵的,就只有像曹操、袁绍这般实力相当的人。
毕竟能跟诸葛亮相识,并且成为至交好友的人,那肯定是个有本事的人。
遗憾的是,崔州平早就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天下的局势,不想卷入其中。要是他能成为刘备手下的一员,那肯定会让刘备如虎添翼,对付曹操的大军根本不成问题。
这俩谋士超凡脱俗,因而拒绝了刘备的邀请,这倒也说得过去。那另外的三位将才,他们又是因为啥拒绝刘备的呢?
【高风亮节之徒】
咱要说的这三位和刘备有过往来,可最后却投向了刘备,难道他们有啥不好说的苦衷吗?
头一个那就是田豫。
一开始,田豫是在刘备那儿,为他尽心尽力做事。因为公孙瓒和刘备的关系,田豫和刘备的关系也很要好。
遗憾的是,没多久,田豫便走了,回到了他的老家。
那时的刘备没权没势,全凭忠义,使得众人甘愿为他出力。田豫本事不凡,刘备哪能舍得这样的好将领呢?
所以,当送田豫离开时,刘备哭得稀里哗啦的,就跟失去了至亲似的。
也许要是刘备再掉些眼泪,或者往后能把田豫给召回来,那肯定能给蜀汉添上一员大将。
随后,田豫在公孙瓒手下做事,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他在当官的时候,成绩特别突出,管理的地方很有成效,老百姓都生活得安稳快乐。
当袁绍的大批军队攻过来时,田豫毫不畏惧,主动出城迎战,就凭他自己的力量,让军心稳定下来,还把袁绍的大军给吓退了,守护了一方的安宁。
可惜公孙瓒被袁绍打败,田豫只得匆忙离去。他本想去找刘备,可一琢磨,刘备当下的境况也不佳,最终他听了朋友的提议,去投靠曹操了。
没想到曹操任用了田豫后,田豫的本事充分展现出来了,一开始平定了危害当地的盗贼,接着又被命令镇守北疆。
曹操特别重视人才,对他们的赏赐接连不断,呵护有加。
田豫特别感激曹操的赏识,他领着士兵拼命打仗,把胡人的军队给打败了,还成功地把胡人大将高艾给杀了,搞得胡人军队短期内都不敢来侵犯了。
要是有这样的人跟着刘备,那他的地位肯定比张飞、关羽还高,说不定刘备都得把他当佛爷似的供着。
那第二位呢,是湖海之士陈登。
刘备曾评价陈登,称他是有非凡胆识的杰出人才,旁人都比不上他。
那时刘备取代陶谦做了徐州牧,陈登就在他身边辅佐。
陈登这人很有雅趣,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要不是陈登自己不想做徐州牧,那刘备根本就没机会。
刘备是个外来的,陶谦打算把徐州牧的位子给他,这肯定会遭到其他人的反对。刘备自己也琢磨过这事儿,因而一直不愿意接任。
最终是陈登站出来,给刘备讲道理、动感情,说徐州是战略要地,肯定能助刘备成就宏伟霸业,随后还提及袁绍的态度,这才使得刘备顺利当上徐州牧。
相较于刘备,也许陈登才更适宜担当一方官员。
然而,后来吕布来了,刘备匆忙逃走。陈登没办法脱身,只得在表面上归顺吕布。接着,他借助曹操来对付吕布,最终成为了曹操的人。
刘备不再对陈登加以压制后,陈登的本事就展露出来了,在文方面能够管理好一个地方,在武方面能够和孙策的军队对抗,因而很受曹操看重。
可惜刘备逃跑时没带上他,致使失去了一位守卫大将。要是让他来镇守荆州,那结果又会如何呢?
【不畏权势之士】
最后一个是袁涣,很受曹操看重,他离世之时,曹操甚至为他掉泪。
袁涣这人正直得很,品德高尚。当初刘备做豫州牧的时候,跟袁涣认识了。通过交谈,刘备觉得他性格和品性都特别好,就把他推举为秀才。
袁涣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对他颇为礼遇。刘备到了袁术那儿后,他俩更是常常聊天交流,成了知心挚友。
不得不说,袁涣乃是刘备所看重的谋士当中的一个。
没过多久,吕布带领军队进攻袁术。袁涣没留神,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正巧吕布跟刘备颇为不和,一听说袁涣是刘备的好友,就待不住了。他跑到袁涣那里,拿出纸笔,要他给刘备写一封骂人的信。
然而袁涣坚决地予以拒绝,还称这样的行事风格绝非君子的做法。他一通大道理讲下来,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吕布都把头低了下去。
就因为这个,吕布觉得袁涣有本事,想让袁涣给他效力,所以一直对袁涣很好。
然而,吕布在下邳被自己的手下背叛,进而被活捉。此后,一些看清形势的将领决定投靠曹操。而曹操早听闻过袁涣的声名,对他很是礼遇。
毕竟当初曹操招揽关羽之时,拿出了世间少有的珍宝,一般人没准就应允了。
袁涣瞅见曹操这般态度,就踏实地留在了曹营,往后还帮着曹操想办法拿主意。但和那些争功抢利的将军不一样,袁涣不把物质当回事,一心扑在治理地方上。
所以,老百姓对袁涣特别推崇,曹操更是感到十分满意。
这样既能把地方治理好,又能上阵领兵作战的人,谁不稀罕呢?他们仨有智慧,还善战,哪一个都比诸葛亮强啊!
田豫、陈登、袁涣这三位那可都是多面手式的人才,然而刘备一门心思去找诸葛亮,就这么把他们给错过了。
要是他们都能给蜀汉干活儿,那蜀汉后期大概就不会出现没人能用的情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