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2任妻子郁郁而终,6个子女无一送终,去世时仅幼女陪伴

水乡梦游 2024-12-29 00:04:08

茅以升,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建造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

然而,在他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生悖论。

他建造的桥梁连接了千山万水,却无法连接起亲人的心。

1989年,茅以升病危,6个原配子女恨他入骨,均未到场。

而他弥留之际,却只能感叹:“这都是我的报应!”

是什么让这位桥梁大师晚景凄凉?他的子女又因何如此怨恨他?

梦想与初恋

1896年的一个秋日,江苏镇江,一个注定要改变中国桥梁历史的婴儿呱呱坠地。

这个孩子就是茅以升。但他与桥梁的结缘,还要追溯到他10岁那年的端午节。

由于观看龙舟比赛的人太多,老旧的文德桥承载不住重量,轰然倒塌。

无数在桥上观看比赛的生命,瞬间消逝。

虽然年幼的茅以升因病没有亲临现场,但这一惨剧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建造出最坚固的桥梁。

从那时起,茅以升开始了他独特的学习之路。

为了训练记忆力,他常常站在江边,任凭风吹日晒,只专注地背诵古诗文。

在他的坚持下,他的记忆力变得惊人。

不仅能背诵大量的古典文学,就连毫无规律的数字序列也能轻松记住。

这种执着和专注,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2年,16岁的茅以升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父母的安排下,他与同样出身书香门第的戴传蕙相亲。

第一次见面,茅以升就被眼前这个温婉贤淑的女子深深吸引。

戴传蕙不仅相貌秀丽,更重要的是她与茅以升志趣相投。

于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婚后的生活也非常幸福甜蜜。

然而,这份甜蜜很快就迎来了考验。

1916年,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并获得了公费留美的机会。

此时的戴传蕙已经怀有身孕,但她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茅以升如鱼得水。

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随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提出了震惊学术界的“茅氏定律”,为他赢得了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与此同时,远在中国的戴传蕙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她不仅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还要侍奉公婆。

尽管生活艰辛,她仍然坚持给远在异国的丈夫写信,鼓励他专心学业。

两人通过书信倾诉相思之情,维系着这段跨越重洋的感情。

1921年,茅以升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中国的桥梁事业。

他满怀激情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却忽视了家庭的需求。

戴传蕙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仍然独自承担着照顾家庭的重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家庭不断扩大,两人共孕育了六个孩子。

可茅以升因工作常常不在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落在了戴传蕙身上。

她不仅要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还要负责他们的教育。

尽管如此,她从未抱怨,始终以丈夫的事业为重。

事业巅峰,婚姻危机

1933年,茅以升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被任命为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

这个项目不仅是他个人的挑战,更是整个中国工程界的一次重大考验。

钱塘江水文复杂,江底泥沙厚达41米,许多外国专家都认为在此建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重重困难,茅以升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他创造性地提出“射水法”、“沉箱法”和“浮运法”等新技术,终于在1937年9月完成了这座堪称奇迹的大桥。

这一成就不仅实现了中国人自主建桥的梦想,也让茅以升的名字响彻国内外。

然而,事业的辉煌却以家庭的牺牲为代价。茅以升全身心投入工作,几乎不着家。

戴传蕙独自照顾孩子和年迈的公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常常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期盼丈夫能多回家看看,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与此同时,1946年,已经50岁的茅以升在上海遇到了21岁的权桂云。

年轻貌美的权桂云像一股清泉,让疲惫不堪的茅以升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活力。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尽管理智告诉茅以升这是错误的,但他无法抗拒这份来之不易的激情。

不久后,权桂云怀孕了。这个消息让茅以升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自责。

他一方面为即将得到一个女儿而欣喜,另一方面又为背叛家庭而痛苦不已。

他开始频繁地失眠,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1950年,在良心的折磨下,茅以升终于鼓起勇气向戴传蕙坦白了这段婚外情。

当他说出真相的那一刻,戴传蕙的世界仿佛崩塌了。

她蹒跚着退后几步,跌坐在椅子上,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

然而,让茅以升没想到的是,戴传蕙并没有歇斯底里地咒骂他,也没有立即提出离婚。

相反,她选择了原谅。她说:“我们已经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有六个孩子。为了孩子们,我愿意原谅你。”

戴传蕙的宽容让这个家庭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但裂痕已经出现无法愈合。

戴传蕙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

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1968年,饱受疾病折磨的戴传蕙离开了人世。

她的离去像一记重锤,狠狠地击打在茅以升的心上。

站在妻子的灵柩前,他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无助和悔恨。

六个子女无法接受母亲的离世,他们将所有的怨恨都倾注在了父亲身上。

大儿子茅于越更是在葬礼上当众指责父亲:“是你害死了妈妈!”

挣扎反思

戴传蕙离世后,茅以升决定正式与权桂云结合,将她和女儿接回家中。

这个决定如同一颗炸弹,彻底引爆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

当权桂云踏入茅家大门的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

六个子女用冰冷的眼神注视着这对夫妻,无声的抗议比任何言语都更加刺耳。

他们坚决不肯承认权桂云,陆续搬出了家。

曾经热闹的大宅院顿时冷清下来,只剩下茅以升、权桂云和年幼的女儿。

社会舆论对茅以升的批评也如潮水般涌来。

曾经备受尊敬的“桥梁专家”,如今成了“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茅以升不得不面对同事们异样的眼光,甚至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晚节不保”。

而这种压力,在无形中也转嫁到了权桂云身上。

她小心翼翼地照顾茅以升,希望能得到认可,却换来的只是冷漠和排斥。

尽管茅以升试图安慰她,但年龄的差距和外界的压力让两人之间始终存在一道无形的隔阂。

就这样,权桂云在压抑和自责中度过了近30年。

在她5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她的生命。

临终前,她握着茅以升的手,轻声说道:“对不起,我给您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茅以升的心。权桂云的离世让茅以升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孤独。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识到自己在追求事业成就的同时,却辜负了两个深爱自己的女人。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坐在书房里,翻看着旧照片,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晚年的茅以升试图修复与子女的关系,但收效甚微。

他多次登门拜访,却常常吃闭门羹。即便偶尔见面,对话也是冷冰冰的。

茅以升渴望得到子女的原谅,但过去的伤害似乎已经无法弥补。

1989年,93岁高龄的茅以升病危住院。消息传出后,唯一赶到医院的是小女儿茅玉麟。

看着病床上憔悴的父亲,茅玉麟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父亲一直期盼着子女们的原谅,于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茅玉麟开始伪造其他兄弟姐妹的家书,内容无一不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原谅。

每当茅以升听到这些“家书”时,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茅玉麟看在眼里,心中既是欣慰又是酸楚。

生命的最后时刻,茅以升握着茅玉麟的手,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遗憾。

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但在感情生活中却屡屡失败。

他建造的桥梁连接了千山万水,却无法连接自己与亲人的心。

葬礼上,茅玉麟独自站在父亲的灵柩前,回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她想起父亲晚年时的悔意,如果能重来一次,他一定会好好珍惜家人。

结语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事业的成功并不等同于人生的圆满。真正的人生智慧,在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如何珍惜身边的人。他的经历,成为后人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就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最宝贵的亲情。

【参考文献】

新京报-2022-09-20——《西城“开学一课”开讲,茅玉麟讲述父亲茅以升的“桥梁梦”》

文摘报-2018-12-08——《姑父姑妈的凄苦爱情》

0 阅读:29
水乡梦游

水乡梦游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