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针对中国,中国掐美命脉:禁止电池制造技术出口,美却不答应了

以山爱科学 2025-02-19 04:40:49
导读:

路透社消息,一月二号的时候,中国对外发布了一条限制电池制造技术的禁令。

消息一出,可以说是轰动全球。

毕竟全球要说起“电池技术”,中国绝对处于舍我其谁的地位。

消息传到美国,美国很不高兴。

当然了美国高不高兴,开不开心,并不关中国什么事。

毕竟美国做了初一,中国做十五,这叫礼尚往来。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中国的电池在全球的地位

不说别的,全世界大约70%的锂电池产能就在中国,尤其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供应,中国就占据了90%以上。

当然了,对于这两组数据,有人质疑,产能高不能说明技术好。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

比如在芯片产业中,中国在28纳米芯片的产能上占据了全球29%的产能,甚至预计在2027年的时候28纳米产能还能提到39%。

这让中国在芯片产能上位居全球首位,但高端芯片中国的技术目前相对落后美国一些。

但问题是,电池和芯片是不一样的,中国在电池产能和技术上是两手抓,两手硬。

而关于电池技术孰高孰低,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中国的锂电池相关专利,截止到2019的时候,中国拥有了一万五千二百多件,要知道全球才三万五千二百多件了,比例快占到一半了。

这还不算,到了2021年的时候,中国获得的锂电池相关技术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超过了十五万件。

所以中国在电池领域,不论是产能还是技术都是十分过硬的。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高兴的原因。

说到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美国就这么需要电池吗?人家抛弃电池,就要研究柴油车、汽油车,就要重回燃油车。

非要逆时代而行吗?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电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抛弃了电车,重回燃油车,这就相当于种田本来可以用拖拉机,你非要用牛,越活越回去了。

当电池技术发展到真的能把核能小型化装入到汽车里,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所以这就是小孩子的话。

不过这种事还真就有。

说到底就是威胁,用掐自己脖子的方式,威胁中国。

比如:欧盟撤回2035年燃油车禁令,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想要通过拉拢更多的国家重回燃油车赛道,让中国单独研发电车,从而逼迫中国放弃电车。

这纯粹就是想多了。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向来就有很高的战略耐力和战略定力,会为这种小儿科一样的手段所震慑住?

其实通过美国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这些国家都在欲盖弥彰,采取掩耳盗铃的办法,想要谋求一些正当比拼中拿不到的利益而已。

这就像小朋友们在一块玩游戏,一个小孩子表现突出,其他孩子置气说:“不和你完了,除非你让我赢。要不然我们就玩其他的,你一边站着去。”

看起来很好笑。

其实中国应对的方法很简单,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在电池领域会以大跨度的步伐前进。

事实上也是如此,电池领域中前沿技术中国都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都位居世界首位。

掐住美国的命脉

首先来说说电池在未来的地位。

未来不仅汽车是电车的时代,更多的产品都会用到电池,从民用到军用,从汽车到飞机,甚至到海上。

这是一件不用解释,所有人都知道的事。

所以很多国家在看到电池技术比拼不过,要换回原先的赛道,独留中国在电池技术上,都是嘴上说说。

不说别的,目前通过俄乌战场上的表现,都知道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的地位。

那么无人机用什么做动力呢?

毫无疑问是电池,谁家的无人机装上一台柴油发动机往天上飞?一拉一股黑烟,要表示我在我骄傲吗?

就说真的研发出了符合要求的柴油无人机,就问一声导弹系统的核心,还要用柴油发动机做能源核心吗?

这不搞笑吗?

这还是大一点的装备,再说小一点的,比如单兵使用的通讯设备、夜视仪、定位系统等等。

这些东西不可能背着一台柴油发动机吧?

现在很多设备中使用的复杂电子系统、士兵使用的外骨骼系统,越来越重要的便携式激光武器等等。

这些设备都需要高性能的电池来维持运行的。

而美国的霸权集中四根支柱上,其一科技、其二军事、其三美元、其四好莱坞。

电池属于科技,科技不行,如何支撑军事霸权?军事霸权消退,又如何支撑美元霸权?美元霸权消失,好莱坞的宣传工具又如何运转?

所以中国出招禁止电池技术出口,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记重拳。

说到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难道美国就不能研发电池技术?

当然可以了,禁止电池技术出口,确实会逼着美国对电池技术进行投入。

但问题来了,想要研发出来,不是说说就可以的,需要时间,需要投入。

时间就不说了,投入这就是个大问题,美国现在美债都有三十六万亿美元了。

怎么投?要知道美国的短板越来越多,需要投入的领域可不止电池一项。

比如重返月球,比如拿回火星样本等等,窟窿太多,手忙脚乱堵不上这些窟窿。

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虽然是美国产品,但它使用的电池组件中的90%以上是由中国企业提供的。

等不起,花不起。

这就是美国面临的困境。

而且就算是美国能研究出来,但面对去工业化造成的工业空心化,实验室的样本,如何量产都是一个问题。

就单单一个电池,美国需要投入的成本将是巨大的。

有预计,仅仅一个研发替换方案,美国就需要投入中国方案五倍以上的成本来运行,而且结果并会比中国的产品好。

(注:美国已经有提议拨款二百二十亿美元扶持美国的电池产业,但技术迭代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最关键的是,在电池领域中美之间是存在代差的。

最简单的解释,中国的固态电池已经实现量产,而美国的技术呢?还在实验室里躺着等待研发出来。

这种代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来看,技术代差不会缩小,还会逐步扩大。

因为在电池技术上大的瓶颈还没有出现,中国不可能原地踏步等着美国发展追上来的。

面对这种结果美国不着急都不可能。

中国的强势反击带来的影响

其一、欧洲的反应。

欧洲要重回燃油车,这件事仅仅是对方说说,当不得真,得看他们的行动。

不说别的,欧洲车企在中国建立合资电池工厂。

这不仅意味着欧洲行动上和嘴上说的完全不一致,也说明了欧洲在应对中国铸造出来的技术壁垒,在进行提前规划。

其二、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会越来越重。

话语权这个东西说起来虚无缥缈,其实是一个行业规则确定的基础。

所以在未来有关电池技术的相关规定,中国必然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制定者。

这是往小了说,往大了说,未来各行各业的技术标准、相关规定都会有中国的身影。

其三、随着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发展,对第三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这个第三国目前最主要的是资源型出口国。

要知道中国在锂矿提炼技术上,在世界上都是位居首位的。

在锂矿的冶炼和加工技术中,中国的技术就已经占到了65%。

那么对于锂矿出口国来说,这些技术无疑就是咽喉。

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盛,中国在实施相关禁令的时候,其他第三国也会跟随中国的脚步进行配合的。

毕竟没有技术,再多的矿,不仅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也会亏本。

过去美西方总是用长臂管辖,治外法权来针对中国,从2025年开始,这个局面将会反转过来。

长臂管辖、治外法权不再是美西方的特权。

最后说一句,美国总是用高科技、关税打压其他国家,建立小院高墙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世界的科技格局进行重塑,美国最终会被中国的高科技困在与世界隔离的小圈子里,这叫作茧自缚。

0 阅读:602
以山爱科学

以山爱科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