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30年前被德国总理科尔亲手栽种在上汽大众汽车二厂冲压车间花坛里的雪松开启了搬家之旅。这棵代表着中德友谊长青、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大树从这一日起在上汽大众综合管理园区里安了家。
一直以来,德国都是整个欧洲对华投资力度最大的国家。汽车行业更是德国对中国投资的主要领域。譬如大众、宝马、奔驰等,近两年都不乏百亿以上的投资。大笔资金的投入,使得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质的提升。
而上汽大众作为中德建交后的第一家中德合资车企,就是这一切的起源,犹如那棵雪松,在见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德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历史。
合资合营,让现代汽车产业“落地生根”
去年,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应邀出席在柏林举办的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时曾说过:“汽车产业合作是中德双边关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回顾过去50年,中德汽车产业借改革开放之春风,互补互融,发展壮大。”毋庸置疑,这句话的代表企业就是上汽大众。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当时的上汽大众抓住了这一机遇,经过6年漫长的谈判,1984年10月,上汽大众合营合同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此后,德国大众和上汽集团包容并蓄、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就此展开。
随着第一辆桑塔纳的组装,上汽大众不断吸收、消化德方制造标准和技术,从无到有,构建起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速发展的全新格局。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结构逐步建立、零配件国产化不断推进,现代汽车工业“落地生根”。
撬动一个行业,合资车企“枝繁叶茂”
上汽大众用一辆车,撬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并为合资后来者打好了样,夯实了土。不管是法系、日系、还是美系,都是受益者。其中,德系收获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汽车在全球最大的目的地出口国。此外,各大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样出色。现如今中国每销售4辆汽车,就有1辆是德系车,中国汽车市场对德国汽车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为大众集团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德友谊的见证者,上汽大众的发展更富有代表性。从一个品牌一辆车开始,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再到本土研发,一步步稳定前行。
目前,上汽大众旗下可生产并销售大众品牌、奥迪品牌、斯柯达品牌共有30多个产品,车型覆盖A0级、A级、B级、C级、SUV、MPV等不同细分市场,累计产量突破2600万辆,这棵“中德友谊树”已然“枝繁叶茂”。
合作转型,在产业变革中“焕发新生”
1月底,曾在去年跟随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的大众集团CEO奥博穆时隔三个月,再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位从上任之初,就将中国市场列入核心战略第三位的高管,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并强烈表示“中国市场的期望值和其他市场不一样”。
随着时代洪流的冲击,中德汽车领域的合作已经迈入了“2.0时代”。譬如上汽大众,就在中德股东双方的共同支持下,通过在新能源车、智能网联、前瞻研究与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进一步推进了中德深化合作。
这几年,上汽大众已经完成了:投资约170亿元建立了MEB新能源汽车工厂;新近研发涵盖了智能语音、智慧导航、智享娱乐、智趣出行、智联控车五大核心功能的最新智慧车联系统;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升级改造长沙工厂新能源汽车电池车间等。
未来五年,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计划还将共同投资1400亿元,支持上汽大众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全面开启电气化转型的新征途。
去年,驻德大使吴恳在柏林举办的中德建交50周年工商界庆典“中国日”活动上曾言:“只要继续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助力,合作共赢仍会继续成为未来50年中德经济合作乐章的主旋律。” 随着“中德友谊树”的换土新植,上汽大众也将焕然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