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能在短时间内“两蹶名王,震动天下”,而后期却逐渐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仅仅

史珍香聊史 2024-05-21 18:15:33

李定国能在短时间内“两蹶名王,震动天下”,而后期却逐渐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仅仅是孙可望叛变这么简单?

从抚顺战役的硝烟到明朝倾覆,历经二十六载春秋;而清军入关直至南明的最后一缕烟火熄灭,又延展了十八个寒暑。这样漫长的战争周期,任何试图将胜负归因于一两次战役的想法,无疑是浅薄的。战争的胜负,偶然的胜败或许存在,但长久的较量,实质上是政治体制、经济运作效率与军事实力的全面比拼。数十年的较量中,双方涌现的军事奇才不在少数,但他们能否凭借几次胜仗就奠定战争的终局,实属妄谈。真正左右战局的,是那些深植于政治制度的土壤、经济的血脉和军事的肌体中的健康与否,它们或滋养或拖累着军事天才的发挥。

李定国两度击败名将,确是良机,彼时清军因天花失去了多位正值盛年的将领,指挥层青黄不接,李定国借此良机,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连克老将孔有德和经验尚浅的尼堪,确是赫赫战功。

然而,天花虽能削弱清军将领阵容,却无法撼动其稳固的政治基石、高效的经济运作和军队建设。李定国若要持续胜利,就必须在这些核心竞争力上逼近乃至超越对手,而这一超越的关键,无疑在于孙可望。

孙可望敢于架空永历帝,对南明旧臣大刀阔斧,规避了明朝遗留的重重负担,并创新推行营庄制度,使得南明的税收效率超越清朝,为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和训练保障,将散兵游勇转化为精锐之师。营庄制度,是南明的生命线,是其政治经济与清朝抗衡的希望。

利用好这一制度,就能在胜利后巩固成果,实现滚雪球式发展,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能有稳固的根基。

孙可望的个性缺陷与其政治经济才华并不冲突。在李自成之后的南明史中,孙可望是唯一的翻盘希望,因为他不仅在军事上敢于突破,更能在政治经济层面与清廷抗衡,为持久战提供支撑。

孙李内讧,孙可望离走后,李定国不仅失去了孙的政治智慧,也未能维持营庄制度,反而转向效忠朝廷,参与废止了营庄,这导致了政治经济基础的崩塌,军事上的精兵建设无以为继,先前的胜利成果也难以保全。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脱离了坚实的政治根基,军事胜利不过是短暂的泡沫。清朝在努尔哈赤晚年和入关初期也曾面临政治危机,军事随之受挫。明朝与南明,政治常常是其软肋,孙可望时期则是唯一的政治经济改革的曙光。

孙李内讧及孙可望的离去,意味着南明的根基瓦解。李定国之前的胜利,不过是即将落日的余辉,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0 阅读:505

史珍香聊史

简介:一个纯粹的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