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个病人,五十多岁,老高,脑袋一热,听信了邻居大婶的“神方子”——每天吃两片小苏打,说是能治痛风,降尿酸。
他还挺讲究,用矿泉水送服,连喝带吞,按时按点儿,像吃饭一样认真。
结果呢?
三个月后他坐在我的诊室里,脸色发白,胃像在打仗,一查血——钠高得能拧出盐来,尿酸倒是降了一点,但人差点儿进了急诊。

现在网上流行的这些偏方,说白了,就像是给人发了张彩票,中奖率感人地低,副作用倒是包邮送到家。
咱今天就聊聊这“小苏打治痛风”的事儿,到底有没有谱,是灵丹妙药,还是“自掘坟墓”。

你要是翻医学书,会看到它的大名:碳酸氢钠。老百姓家里做泡打粉、洗蔬菜、清洁水垢,都会用到它。
但这个东西要真吃进肚子里,那可就不是厨房活了,这是药的事儿。
为什么有人说它能降尿酸?因为小苏打是碱性的,而尿酸是酸性的。听起来就像是打游戏——一个火属性,一个水属性,碰上了就中和了。
理论上,小苏打能把尿液变碱性,让尿酸更容易排出去。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问题来了:
你知道你肾有多娇气吗?一天吃两片小苏打,等于给肾脏每天泼一盆碱水。时间一长,肾脏就开始“罢工”,轻则电解质紊乱,重则急性肾损伤。
还有人会胃胀、恶心、拉肚子,吃着吃着,饭都不香了。
我有个同行,专门做肾内科的,他说他见过一个老大爷,每天吃小苏打“保健”,结果钠中毒,头晕、心慌,还以为中风了,差点被家属吓哭。

尿酸这个东西,它不是毒药,它是你身体里正常代谢的产物。
就像你家做饭有油烟,身体代谢也有“尾气”,尿酸就是这些尾气之一。
问题是,有些人身体“排气管”堵了——肾不好,尿酸出不去;还有些人“把煤烧得特别猛”——吃得太油太多,喝酒像灌汽油,嘌呤堆成山;还有的是天生体质问题,代谢就慢一拍。
尿酸高了,最怕的不是数字,而是它“发脾气”——痛风。这玩意儿说来就来,半夜脚趾头疼得像被火烧,碰一下都想打人。
有的人第一回发完不当回事,结果越来越频繁,到后来关节变形、肾脏受损,连尿都尿不利索。

想降尿酸,靠的是“生活方式+正规用药”这套组合拳。
别嫌我啰嗦,我说的不是“健康管理报告”上的那几句套话,我说点接地气的。
第一,吃饭别再像过年一样吃。
火锅、烧烤、海鲜,尤其是动物内脏、浓肉汤,嘌呤高得离谱。你要真想吃,别太勤,一个月一次行了,天天吃,尿酸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第二,酒,尤其是啤酒,真是尿酸的“加油站”。
你要说“我喝点红酒行不行”,我也不反对,但你要是每顿都一扎扎地灌,那就等着痛风来敲门吧。

第三,多喝水,不是喝饮料。
你那瓶可乐、奶茶、果汁,糖分高得吓人,还刺激胰岛素,让尿酸更难排。你就老实喝白开水,一天2000毫升,分成小口慢慢喝,别一口气灌下去。

第四,该吃药的时候就吃药,别扭扭捏捏的。
有些人就是铁了心不吃药,觉得“伤肝伤肾”,我告诉你,不吃药,等哪个器官先罢工,那才叫真伤。
正规的降尿酸药物像别嘌醇、非布司他,这些都得在医生指导下用,不能自己乱搞。
还有些人吃药吃一半,尿酸降了就停药,结果反弹得比火箭还快。

你要是非问我:“那小苏打到底能不能用?”我也不敢一口咬死说“不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尿液已经酸得能泡苹果了,医生可能会考虑用小苏打碱化尿液,让尿酸好排点。
但那是有医生看着、查着血、量着尿的,不是你自己在厨房里随便吃两片就能搞定的事。

而且临床研究也告诉我们,小苏打短期可能有效果,但长期吃,副作用太多。2020年一项发表在《中国内科杂志》的研究就指出,碳酸氢钠长期使用者中,高血压、低钾血症、胃肠反应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不是我吓唬你,是实打实的研究结论。

我特别怕那种“听说小苏打能治百病”的人来找我。
有一次,一个大姐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瓶,里面装满了白粉末,说是“天然小苏打”,每天早上兑水喝一大杯,已经喝了半年。
我问她:“你怎么知道这个好?”
她说:“朋友圈里都在转,说能排毒、抗癌、降三高。”
我差点没把电脑摔了。
你看朋友圈都能治病,还要我们医生干嘛?真要那么神,我们医院早该发小苏打泡腾片当门诊药了。

你要是真怕尿酸高,不如晚上早点睡,早上起来走两步,中午吃点清淡的,别老惦记着火锅配啤酒。小苏打不是灵药,它只是厨房的一味调料。
你要把它当主角,身体迟早给你“上演大戏”。
别再信那些“吃这个就降那个”的说法了,身体没那么容易哄骗,真要调理,得踏踏实实地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内科杂志》2020年第59卷第4期:“碳酸氢钠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碳酸氢钠药品说明书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指南(2019年版)》
临床经验与病例积累,真实记录于北京某三甲医院肾内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