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所有对外采访,《哪吒》创作团队体现了难得清醒|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5-02-20 16:21:21

尊重《哪吒》团队的决定,让他们安心创作。 ▲《哪吒2》自上映以来即表现出了“高开疯走”的局面,票房不断打破纪录。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文 | 柳早

据报道,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官方微博发文宣布,《哪吒2》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与观众“一起走过冬季,在春天继续前行”。可可豆动画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创作团队目前已经停止了所有的对外采访,“电影还在上映,希望大家把关注度都放在作品上。”

《哪吒2》自上映以来即表现出了“高开疯走”的局面,票房不断打破纪录。如今《哪吒2》已经上映二十多天、票房超过120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可谓取得了空前的成绩。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演饺子和主创团队都和舆论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外界也得以从中一窥《哪吒》系列的创作历程。比如《哪吒2》的创作过程历时5年、不少镜头打磨就耗时3年、团队规模高达4000人等等细节,也都开始摊开在公众面前。

不过经历了长时间的曝光,在幕后故事已经大幅度为公众所知的当下,《哪吒》的创作团队开始主动选择远离舆论,不失为一种难得的清醒。

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创作团队选择把《哪吒2》的舆论热度主要留给作品和观众的互动,让作品本身去“讲故事”。在舆论热闹过后,作品依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载体,创作团队对此应当是有着很清楚的认识。

而且,相信《哪吒》团队此时也背负了相当大的压力。《哪吒2》的表现其实是超预期的,早期的票房预测只有数十亿元,少有人想到《哪吒2》会达到今天这般热度。《哪吒2》取得了载入全球影史的成绩,这让人惊喜,但也意味着它今后所承载的期待已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主创团队早日“调整心态”,从喜悦中抽身,转入《哪吒3》的创作,也是一种更加沉稳的做法。《哪吒3》接下来其实也面临一个“身份转换”,如果说此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副挑战者姿态;但随着该系列逐渐成型,开始成为业界标杆,如何维系自己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头部地位”,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此前《哪吒3》的全球上映时间从2028年调整到2030年,随后又改回2028年,这种来回的调整,多少也可见主创团队背后的“苦心”——团队已经开始反反复复地琢磨,在对下一部作品提前进行谋划布局了。

如今回望《哪吒》系列的成长史,或许有一些共性的启示是值得提炼的,比如坚持长期主义的打磨、对品质细节的苛刻等等。而“创作团队停止所有对外采访”其实也是这种态度的外化,影视创作格外需要不骄不躁的心态,这是《哪吒》得以成功的关键,也值得业界借鉴。

从另一个层面说,人们期待着《哪吒》的下一部作品可以再续辉煌,那么也不妨尊重团队的决定,让他们可以安心创作。

此前在一些平台上曾出现一批导演饺子的高仿账号,冒充是本人用以引流牟利,随后遭到舆论的批评抵制,平台也进行了统一清理。可见,在《哪吒》爆火之后,各种纷纷扰扰也是不可避免,社会也需要尽可能地为主创团队创造一个安静自如的创作空间,这其实也是人们表达支持的一种方式。

总之,再燃的电影,终究来自沉浸的创作。团队保持一种清醒,舆论也抱有一分耐心,相信我们终将和一个更加“法力超群”的哪吒相遇。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1 阅读:81
新京报评论5

新京报评论5

积极、稳健、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