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0岁为国捐躯,牺牲时因为太过惨烈,拼尽最后一口气专门留下遗言:
“千万别让我娘知道我死得这么惨。”
弥留之际,在痛苦和思念的双重作用下,小战士在连喊了26声“娘”之后,才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aeec1df67ef223de5e283c76a84367.jpg)
如此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让后来听闻的人无不动容。
可因为家里太过穷困,这名烈士的墓前,居然有25年未曾有亲人前来祭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52b8061168c18de739ea5d8948bb05.png)
那么,这位年纪轻轻就为国牺牲的小战士究竟是谁?
又是谁犯下如此罪恶,剥夺了一个军人如此璀璨、年轻的生命?
在他牺牲后,战友和部队有没有将其遗言履行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5adfe1fe13860b62186bd70cd22e68.png)
马占福,1966年出生,祖籍青海,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西北小伙。
除了这个名字,他还有一个回族名字,叫穆海迈。
据村里人所说,马占福自小家里的条件就不是很好。因为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也便没有太多的文化,更别说其他一技之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fafc74a7633a9773e750328d19e346.png)
生活中两口子只能通过务农来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用以贴补家用。
在生了马占福之后,父母对他的期望很大。
因此,即便是当时家里的条件非常困难,父母依旧想方设法让他去学校读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afc5b18c9e2c83bdba503078396836.png)
在父母看来,即便是不能供给马占福读太久的书,但只要他能在学校里学到一些知识,并被开蒙过,建立了正确的三观,且将来能够认字、写字,也总比目不识丁地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96a0ec763c88d267d1958a33ac2574.png)
这样将来马占福进入社会,起码不会因为是个文盲而被诓骗,又或者是遭遇一些其他的不公平待遇。
就这样,虽然当时家里入不敷出,但马占福的父母咬紧牙关,终于还是将马占福成功供到初中毕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746c4d8605b56c7141bbfd13ece824.jpg)
而且让父母惊喜的是,在马占福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写作天赋。
据马占福当时的小学老师和同班同学们回忆,当年在学校就读期间,马占福写过的数篇作文,就曾多次在地区作文竞赛中获奖。
为此,不管是他的亲人朋友,还是他的师长、同窗,都为其感到骄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41b671a9f9a3de52cd95709f3d49da.jpg)
尤其是在马占福当时写的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他曾如此表述道:
“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去参军,祖国需要我,我得去打敌人!”
由此可见,在当时尚且年幼的马占福的心中,就已经将进入部队,当成是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以及不懈奋斗的目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8c3e4dace8db6e0aae7116ee15cf7b.png)
好在,对于这个一心参军的男孩,当时的上天还是仁慈的。
于是在1984年元月,也就是马占福18岁那年,他如愿通过了青海的征兵测试,正式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和抱负。
在经历了一系列紧张、艰苦的新兵训练后,马占福被顺利分配到兰州军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71bd2be16383409d605ba0d99252a1.png)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回了村里,听闻的人无不为其感到高兴,纷纷夸赞“这小伙子真有出息,真能干!”
此时,马占福的父母和其他的家人,更是骄傲地溢于言表,直呼“这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ab05decbdc513fbf5769b0216500cc.png)
不过,高兴过后,对于马占福在部队的情况,父母也很是关切。毕竟孩子再大,父母也总会挂念,会担心他在外面吃苦受罪。
尤其这是马占福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和那么多陌生人共处,父母很担心他无法适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34bf187218abebca15ae413f9bc077.jpg)
但好在,虽然一开始马占福确实有些许不自在,但很快,热情的战友、高强度的训练,就让他无暇再细想这些。
而等他再次想起来的时候,也早已在无形中融入了部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1b74ead4d5ed7b016dc579d7c46fca.png)
更让马占福感到高兴的是,自从进入部队,他不仅不用再挨饿受冻,甚至还能每月按时领到一笔津贴,用来邮寄给家里贴补家用。
就这样,在马占福的持续接济下,虽然家里并不能一下子大富大贵,但至少和以往相比,情况已经好了许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390f5e76fce8f65d039b8ff7eb0d7f.png)
初到前线狙击步枪训练班
而马占福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从一个愣头青新兵,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
当然,此时的马占福还只是接受了传统的军事训练,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直到1985年,马占福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开赴老山前线的命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37b6e517faa712f9769b3549ad2d9b.jpg)
在次年4月马占福写给父母的信中,罕见地夹上了一枚手榴弹弹环。对此,马占福在信中是如此介绍的:
“爸妈,这是我在前线扔出的第一颗手榴弹,现在把它上的拉环寄给你们,就当是儿子第一次作战的纪念,可得替我收好了!”
看到这话,父母骄傲之余,心中的牵挂和担忧也多了几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515e097a46695330463f4ffc5c7635.png)
毕竟上战场是儿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能够实现,做父母的自然为他感到高兴。
但同时战场上刀剑无眼,父母也十分担心马占福会因此而受伤。
相信在那个战争还未完全结束的时代,这样的心境,是每个上战场的将士们的父母亲人,都会有的。
而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很快他们的担心就要变成令人悲痛的事实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c92fdeba4eeb9684c72f14245290a7.png)
英雄四连出征前合影
1987年1月5日,此时天还没有完全大亮,而马占福已经在连队的安排下,在越军的鼻子底下潜伏了整整28小时。
在此期间,为了能成功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潜伏命令,马占福已经保持一个姿势,在预定的位置一动不动许久。
而如此漫长的等待,也早已让他的肢体变得麻木、僵硬,并渐渐开始丧失知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803226e4936a43de298ae5c99941f1.png)
可即便如此,在听到指挥员号令的一瞬间,马占福还是如下山的猛虎一般,以矫健的身姿冲上了越军固守的高地。
随后在战友们的齐心配合下,马占福等人顺利将阵地上的敌人,逼回到他们之前修建的堡垒之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0deddb56fe68a7c28875a953619c24.png)
之后为了保命,一些越军便龟缩在这些堡垒里不敢再露面,只一味向外面疯狂扔着各种爆破筒、手榴弹等爆炸物,妄图以此做最后的拼死抵抗。
为了能够快速占领战场,稳住战局,在指挥员的带领下,马占福和战友们扛着一个又一个炸药包,接连端掉了敌人好几个暗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fb5ae127349ceb24d8b6fd34eacd75.png)
结果就在马占福带着炸药包,不顾一切地往另一个还没歇火的暗堡冲去的时候,狡猾的敌人竟发现了他的踪迹,端起机枪就直接扫射了过来。
因为机枪的子弹太过密集,且马占福当下并没有找到掩体,所以腹部很快就中了几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be9526e2c0283b0b54e9e21987b17e.png)
随后,剧烈的疼痛让马占福一个踉跄,直接倒在了地上。
而后,殷红的血液就从他的体内汩汩流出。此时马占福低头一看,居然发现自己肚子里的一截肠子,也不知何时随着鲜血一起流了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540d52059d07f5901700395c5338f2.png)
见此情形,马占福也来不及多想,一咬牙便将肠子自己动手塞回到肚子里,然后取出急救包,尽可能包扎住伤口。
再后来,马占福因为疼痛太过剧烈,直接昏迷了过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9f1ee2748dda06b24baa9ba8e79ff0.png)
然而等他醒后,却意外地发现周围的战斗竟还没有结束。于是他努力挣着眼睛在战场上搜寻,试图找到一个能快速突破的办法。
终于,在马占福强忍着伤痛观察了一圈后,发现是由于不远处,敌人的一个机枪暗堡还没有被端掉,所以影响了战士们的冲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3eedb9bc54d2f68151876fdd0b0d50.jpg)
见状,马占福不再犹豫,艰难地通过脚蹬手扒的方式,一步步朝着那个罪恶的火力点爬去。
看到马占福的举动,战友们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不断在后面呼喊他的名字。
可马占福听到后也只是眼含热泪,继续眼神坚定地在敌方的阵地上爬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c8e56b40835e6a8391d32c5894a8b1.png)
就这样,马占福拖着中了好几弹的残破身躯,一点点带着炸药包爬到了那个火力点附近。
就在双方距离大约两米的时候,马占福拼尽全力,一下子跃到越军机枪射孔旁边,然后将拉燃的爆破筒塞了进去。
可洞内的敌人反应也很快,不多时便试图将冒着火星的爆破筒,从机枪射口推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aa7059319fcb7710693ccdb6048388.png)
见状,马占福没有丝毫的犹豫,再次用尽全身力气,一下子朝着那个洞口扑了上去,然后用胸膛顶住爆破筒,堵在敌人的枪眼上,不让他们把爆破筒丢回来。
在最后关头,马占福还转头大喊了一声“班长……”,意思是让战友们趁着这个时候快点往上冲,抓紧拿下阵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664e4c50c96e0c028c78d502f8a1d0.png)
就这样,马占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很多战友的伤亡。
至于马占福自己,随着敌人地堡内爆破筒的爆炸,也早已奄奄一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0cf8f10a86e9fd5051f1d6d58db10d.jpg)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马占福强撑着最后一丝意志,跟围着自己掩面哭泣的战友们留下这样一句遗言:
“千万别让我娘知道,我死得这么惨。”
而后在小声呢喃、呼唤了26声“娘”之后,年仅20岁的马占福彻底闭上了双眼,壮烈牺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7ac5d95dc29639d1ba928607632aaa.jpg)
之后噩耗传回家中,马占福的母亲悲痛欲绝,数次昏迷。不久后,老人也在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中,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为了不让老人更加难过,战友们也如马占福托付的那样,没有将其牺牲时的惨烈告知他的家人,只将当时有人录下的马占福喊“娘”的磁带,送给了老人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575b62633ae8483f75d6e0c36cac67.jpg)
在弥留之际,老人满眼含泪对马占福的弟弟嘱咐道,将来一定要去云南的烈士陵园,给他的哥哥上坟。
并且一定要从他的坟头带回一捧黄土,撒在自己的坟头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2a25429e0dd6b7ec2f21c9f548979a.png)
但因为马占福家中贫困,牺牲后其弟弟更是无依无靠,也没机会去往云南。直到25年后,老人的这个遗愿才得以实现。
烈士千古,让我们为其致敬,并永远铭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5f9a394551e1d3c04803a17c84f427.png)
参考资料:
1.当代黄继光”——马占福2021-09-23 19:12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3af034ab9060f69d36ac19aa0761a5.png)
[1]陈俊宇.老山战役研究[D].云南省:云南大学,2019.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cfd4fcf2ae6f84a91e518b723f031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