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能静
谁也没曾想到,女人慈禧会主宰大清王朝浮沉47年,宫墙粉黛的颜色涂抹了一张倾城倾国的脸,也赋予了她抓住关键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当慈禧从青春美丽的温柔,在权力的加持下逐渐变成了阴森可怕的老太,其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传奇色彩异常浓厚。经历了丧父、丧子,不得已将外甥载湉抱上帝座,也曾母爱泛滥对其疼爱有加,为何在日后二人翻脸成仇,以至于临死前对光绪痛下杀手。晚年的慈禧政权在经历八国联军惨烈清洗后,在逃亡的路上也曾痛苦进行反思,甚至希望周游列国学习经验,以求振作,说明这个女人一生都在为这个帝国而努力,而临终遗言竟是坚决防止女人再度干政,或许诠释了她内心的遗憾和恐惧。她是女强人,虽然成功,却并不幸福;她虽然执掌帝国47年,却难以走出女人思维困境。
清朝后宫
一、女人慈禧长相到底美不美,她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
咸丰初年,开始掌控权力的咸丰帝第一次给自己展开了一次挑选秀女的活动,一个17岁姓叶赫那拉氏的女孩儿最终以“兰贵人”的称号被选入宫,成了此后主宰大清王朝48年的慈禧太后。据说那天天气奇冷,寒风怒号,整个御花园坤宁宫前阴沉萧杀,这个叶赫那拉氏在一群秀女瑟瑟发抖中间显得沉着而又端庄。当咸丰帝看到“方额广颐,明眸隆准,眉目如画,樱口又适称其鼻”的那拉氏少女非常满意。不过,这次选秀女,咸丰最中意的还不是那拉氏,而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的十五岁女儿钮钴禄氏,虽然长相并非出众,却仪态端庄。二月十一日那天,与那拉氏同天传旨封为贞嫔,一个月后被册立为皇后,她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但是命运仿佛格外垂青这个那拉氏,没多久,便为咸丰生下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儿子,是后来的同治帝,而她也走上了母以子贵的不同寻常的路线。
慈禧照片还原美颜
那么慈禧到底长相如何呢?就现存的慈禧画像和几幅照片老年照外,慈禧年轻的形象只能按照清史稿的记载去想象。客观而言,慈禧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很好看,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嘴巴却并非樱桃小口,而是一张不小的大嘴,脸型属于“国”字脸,加上一股阴森的杀气,让她显得有点“男相”。(《喻大华咸丰皇帝》)
除了外貌不错外,慈禧的学识也十分全面,“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那些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等等,伊可说是的确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慈禧后妃生活实录》)曾为慈禧绘画过三幅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技》中形容慈禧“能为诗词,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又能为古文辞,得大宗气派。”慈禧就靠着出色外表和内涵软实力一步步获得了咸丰的欢心。慈禧早年靠着美貌得以走入咸丰帝的情感视野,而“靠气质”则让她在后宫百花争艳中占得一席。她一直精力充沛,在她布局的精神世界里,除了管理外,宫中的一切布置都要围绕这个女主人开展,直到晚年她还乐此不疲“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腾出闲工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宫女谈往录》)中年后的慈禧由于身体原因,出现了多种分泌系统疾病,加之内忧外患,压力也很大,遂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头发开始大量掉落,让慈禧最后不得不依靠李莲英和一些假发修饰,这才让后人看到发髻完整精致的慈禧头饰。
影视画面
慈禧虽然贵为大清最有地位的人,却处处彰显着女人的独有爱好。他喜欢花草,除了在宫中大量引进珍奇花草外,甚至外出都要带着这些东西。除了外貌不错外,慈禧的学识也十分全面,“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那些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等等,伊可说是的确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慈禧后妃生活实录》)也就是说慈禧年轻时长得较为出众,加之气质举止非常好,在咸丰这里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但是她完全不是咸丰早年最喜欢的女人。曾为慈禧绘画过三幅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技》中形容慈禧“能为诗词,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又能为古文辞,得大宗气派。”可以知道慈禧的软实力还是比较过硬的。
咸丰登基不久,首先晋封皇子时嫁给他的钮钴禄氏为嫔,封号“贞”字,在后妃等级中居第五位。紧接着,同年五月,咸丰又破格封她为贞贵妃,一个月后又跳一级(中间还有妃一级);立16岁的她统驭六宫。而兰贵人在咸丰四年才被晋升为懿嫔,与她一起晋升的还有丽嫔、婉嫔。到这时,慈禧还很普通,至少没有一点苗头能够看出她日后的逆袭。”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中国,长寿帝国》)
慈禧画像
慈禧虽然贵为大清最有地位的人,却处处彰显着女人的独有爱好。他喜欢花草,除了在宫中大量引进珍奇花草外,甚至外出都要带着这些东西。据曾国藩首席幕僚赵烈文记载,在他担任易州知州时,赶上慈禧带着同治去清西陵祭扫时,赵烈文这样记载慈禧的排面儿,“西太后重耳目之玩,沿途各行宫均自携花草、盆景、随处安设,随园花儿匠至八十名。”并且赵烈文还说:“如果按照过去制度拜谒陵寝如同丧礼,各行宫向无灯彩之设,今次特旨均用灯,每宫无虑白数十计。又旧时尖营帐房数架,前后腾倒而已,今次尖营二十余处,各设玻璃房六间及蒙古包等,先期支塔以俟,闻此一事,即费金至十余万。”(《能静居日记》)
赵烈文画像
权力如同鸦片,它不仅改变了慈禧的内心,同时也改变了她的相貌。在残酷而寒冷的宫廷斗争慈禧又转向了整个清王朝最关键的政治斗争,并在咸丰死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发动政变,一举摧毁八位实权顾命大臣,改写了整个清朝的历史走向,这个女人的心从冷酷走向冷酷,而她的外貌和气质都显得杀气十足,阴气森森,以但这些并不妨碍慈禧爱美和精致生活,与所有女人一样,慈禧首先是个女人,青春易逝,容颜不再,尤其她面对的瞬息万变的帝国政治,她更加显得操心疲惫。慈禧很注重形象和气度,尤其对于发饰和发型的美要求近乎苛刻。根据宫廷近侍太监心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说:“慈禧之头面,向不易梳,四十岁之后,发已脱落,仅存鬓角和后脑短发,修饰唯杖技巧。否则,俨然一位秃老太太。太后喜庄严,顶心一束假青发,是红胶泥粘的,两边贴的是发片。大两板头,为满洲之官装,最怕碰脱,极需小心。”
大太监李莲英就是靠给慈禧梳头才梳出个“大内总管”,李莲英的梳头手法非常娴熟流畅,他不仅能给慈禧打造出多款全新、多变化的发型,还能做到不梳断、不梳落头发。据记载,他每天会为慈禧一日三梳头,每次梳头,细梳,勤梳,精梳,根据头发疏密不同,用力也不同,他还选用不同材质的梳子,以象牙梳和黄杨木梳为主,李莲英能够接替安德海任职太后掌案太监,进而成为二品的总管,都因为慈禧的头发的重要和他“神梳”的不可替代。
二、女人慈禧早年丧夫,中年丧子,也曾对光绪呵护有加。
慈禧本人对自己的人生过往作过较为真实的描述:“我自幼受苦,父母不爱我,而爱我妹。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妬我,但皆为我所制”一个“皆”字表达了慈禧宫心计的从容与自得。然而女人年轻最害怕的噩梦随即发生,年纪轻轻的她就马上面临丧夫之痛,成了寡妇。“咸丰末年,文宗卧病,外兵入城,烧圆明园,我避难热河。时予年尚轻,文宗病危,皇子又小,东宫之侄,乃一坏人,谋夺大位,势甚危及。予抱皇子至文宗前,问大事如何办理,文宗不答。予复告以儿子在此,文宗始张目答曰:‘自然是彼接位’。语毕即宾天矣。”(《清史稿》)紧接着慈禧又道出了颇耐人寻味的话:“予见大事已定,心始安。然彼时虽极悲痛,以为犹有穆宗(同治帝)可倚。熟意穆宗十九岁,遽又夭折。自此予境遇大变,希望皆绝”《清俾类钞》
咸丰帝
所谓的希望皆绝,表明了慈禧已经不再对任何人寄予希望,以此可知慈禧当年既孤立又有定力和预判。不仅如此,从后宫斗争逐渐走入帝国最前台,以迅雷眼耳之势,联合小叔子恭亲王,迅速清除位高权重的八大臣,显示了她手腕强硬干练,决断迅速不磨磨唧唧的性格,由此将清朝这个国家以女人治家一般的思维统治了47年,将近代历史涂抹上一道粉黛颜色。从情感来讲,女人慈禧是悲剧的,在经历丧夫之后,她唯一的儿子同治十九岁时又因病去世,不管如何说,对于母亲来讲都是巨大的悲痛。在情感与理智上,慈禧的眼泪刚刚擦拭,就再次展示出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让她外甥载湉过继给咸丰,以”兄终弟及“方式缓解了帝国最大的危机,同时也确保了其权力和地位。6岁开始,在慈禧的亲自安排下,小光绪就开始了读书启蒙,“皇帝尚在冲龄,养正之功,端宜讲求。”对于再度成为帝师的翁同龢,当接到慈禧的任命后竟然“涕泣失声”,此前他悉心教导的同治帝在19岁时就因病离世,除了天资聪明外,学业并不算太过突出,再次成为帝师,让他多少感到意外和压力,同时翁同龢认为慈禧“性极无恒,今日爱是人,翼日则恨之如毒。存心深,而衡人辄不得其当。”(《翁同龢日记》)
翁同龢笔墨
这恰恰说出了女人慈禧的特质。三岁看到老,这个孩子虽然聪明,做事却不见许多耐心,甚至很不听话。翁同龢每天给小光绪的学习内容就是认字、听讲书、读生书、背熟书。久了这个孩子便很不耐烦,有时干脆闭口不读,无论翁同龢如何劝,就是不予应答,甚至离开座位表示抗议。“嬉戏啼呼”,把翁同龢急的非常紧张,“如何如何”,“竭力斡旋”、“勉强对付”、“勉强迁就”、“无之如何”、“真恼人哉!”与其说翁同龢是他的帝师,不如说是他最早的“幼教”。在翁同龢悉心呵护下,小光绪逐渐长大起来。6岁那年小光绪开始受教于翁同龢,翁同龢在此之前已经花了大量心血教授同治帝读书,他极端用心调教,希望能够把同治塑造成一代英主,然而处处受制于他的母亲,最后恶疾缠身,英年早逝。对于慈禧,他的评价更是毒辣而准确:“性极无恒,今日爱是人,翼日则恨之如毒。存心深、而衡人辄不得其当”。于是上疏请辞,慈禧不准,两天后在东暖阁召见诸位大臣,当翁同龢再次请求收回成命后,只见慈禧在帘子内“挥涕不止”,仍要他“尽心竭力,济此艰难”。
自此,翁同龢成了光绪帝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宫中有活动时,慈禧喜欢看戏,这个时候光绪却不愿坐陪,常常独自一人到书房读书写字,他说:“钟鼓雅音,此等皆郑声”,“随从人皆愿听戏,余不愿也”。这说明了这个小皇帝是非常能够在读书之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他的成就似乎只止步于此。这个孩子胆子很小,哪怕听到雷声都会吓得大哭,强势一生的慈禧对于这个孩子如此胆小,难免感到失望,这绝非如同“康雍乾”三代帝王那样的性格。失望归失望,慈禧对这个亲外甥还是尽心尽力的。后来她回忆说:“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从娘家算,又是我亲妹妹之子,我岂有不爱怜之理!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涂拭,昼间常卧我寝榻上,看着天气寒暖,亲自为他加减衣衿,节其饮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时即胆怯,怕听到大声特别是雷声,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搂在怀里,寸步不离。皇帝三五岁后,我每日亲书方纸,教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女人慈禧》)
光绪少年
慈禧虽然关注这个孩子的学业的同时,更关心他如何培育小皇帝孝顺自己。“特地再三教人去传翁合同,要他格外侧重孝的教育,除掉把启蒙时所读的‘二十四孝’不断地讲解之外,《孝经》那部书,也是最注意的。”“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掉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德龄瀛台泣血记》
与此同时,慈禧对这个孩子少有暖意,处处以极端严厉,动辄训斥罚跪。一段时间里,这个孩子被慈禧训斥得“抑郁”、“精神殊逊”,小皇帝“每日必至太后请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罚令长跪”《古灵后人清外史》这个孩子虽然小,却自尊特别强,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眼前这个“亲爸爸”爱怜之情和赞美,宫廷巨大的栅栏,把他变得越来越没安全感,甚至发展到说话结结巴巴。
翁同龢的日记里,记载了大量令人吃惊的光绪脾气秉性的事实,那个给人文弱、清秀、雅致的皇帝还有着完全极端的另一面:暴躁、骄纵、偏执。早在光绪九年(1883年)半年的一段时间里,十二岁的小皇帝发了六次脾气,不知道为什么在后殿大发脾气,“拍表上玻璃”,被碎片扎得“手尽血也”。一段时间后又与“中官闹气”,并把太监的脸打破了。动不动就摔东西,翁同龢在日记中担忧地写道“圣性如此,令人恐惧”。不管如何,这个孩子终于在老师的陪伴教育下,一天天长大成人。
三、慈禧的权力和能力到底如何?晚年为何想周游列国,并多次陷入自责。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两宫自京启跸情形,所谓天子蒙尘,从古稀之惨,可痛已极。”《中国近百年史料汇编》后来慈禧向臣下回忆这段经历说:“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存有人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晓间寒气凛冽,森森如毛发,殊不可耐。”(《庚子西狩丛谈》)此时的慈禧已是暮年沧桑的老人,这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失:“不料竟至于此,诚可愧痛。”由此也激发起这位老太晚年意欲改革新政的愿望。这次晚年的耻辱,甚至开启了她对西方各国的兴趣,对此曾说:“吾国虽古,然无精美之建筑如美国者。吾今老矣!不者,吾且周游全球,一视各国风土。”(《德龄清宫二年记》)
慈禧西逃
虽然晚年的她似乎开启了对世界的渴望想法,却终究未能走动。女人慈禧的治国能力,如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治家一般,虽井井有条,周密条理,却终究不是大气魄的政治家。尽管她多次说出“欲雪此耻,要在自强”,“惟中国之贫,一至于此,余心恨之。”、“中国当今自强,以力行政事。惟不知从何措手耳。殷望中国,得在世界列强之中,占一优胜之位置。”(《清宫二年记》)然而如同拉家常的这些宏观愿望,最终却未能实现。对于慈禧的能力和见识,早在同治六年时,曾国藩就与幕僚赵烈文深度交换了意见。曾国藩认为慈禧办事还算“威断”,但赵烈文却并不认同说:“威断在俄顷,蒙蔽在日后”。 直到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有机会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亲王等,几天之内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直隶总督之职位不仅使他能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最高层”,曾国藩最终得出了“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宫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能静居日记》)”在说完甚可忧耳之后,他彻底相信了以女人慈禧为首的大清王朝不出五十年就要寿终正寝。
此外,在与臣下互动时,女人思维和做派也显露无疑。慈禧要派出郭嵩焘出任驻外使节时,郭嵩焘面对压力也曾表示推脱,以至于慈禧亲自出面要求他赴任,并信誓旦旦地跟他说:“我原知汝平昔公忠国体,此事实无人任得。汝需为国家任此艰苦。……旁人说汝闲话,你不要管他。他们局外人,随便瞎说,全不顾事理。……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总理衙门哪一个不挨骂?一进总理衙门,便招惹许多言语。”(《郭嵩焘日记》)当年慈禧苦劝郭嵩焘出洋,最后又将一切罪责推给郭嵩焘。正如慈禧后来委派曾纪泽接替郭嵩焘时倒是说出了真谛:“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站在一定高度来看,女人慈禧的出现是清王朝的一个偶然,她没有男人那样为了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自我的精神,她没有因政治而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与帝国政治相比,她更在乎她喜欢的园子修多大,多漂亮,从豢养宠物,研制化妆品,这些都让她更感到开心,只不过历史的一个偶然把一个女人放在冰冷的政治椅子上就是47年,在森严的宫墙之内,让她看着更为冷峻、严肃,然而这些或许并非历史的真相。“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腾出闲工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宫女谈往录》)在临死的那一刻, 女人慈禧仿佛有了顿悟,她在临终的遗言竟然是:“以后勿使妇人干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或许这时候慈禧才真正体悟到女人生命的真实意义,带着巨大的遗憾,慈禧死后的几年,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只剩下宫中的粉黛还散发着一丝丝残存的香味。以此可见后世所观的慈禧外在虽然凌厉端庄严肃,其本质上的爱好和性格依旧是女人,权力之内隐藏的刀光剑影的外在却也百花争艳,无比芳香。只不过是权力之外的豪奢铺张的不一样的女人,她死前留下的遗言竟是,“此后,女人不可干预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以为鉴!”,或许这句话诠释了女人慈禧在命运安排下执掌帝国后的疲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