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4月3日,明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随着清明节的即将到来,不仅全国高速公路免费,而且也有三天的假期。大家除了利用清明假期休息以外,扫墓基本上成为了清明节的标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呢?中国人扫墓传统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文化,目的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理墓地,献上鲜花、食品、烧纸钱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缅怀之情。同时让自己与祖先保持联系,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力量。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家族成员可以团结在一起,共同缅怀祖先,传承家族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家族凝聚力也会得到加强。此外,清明节扫墓还与春天的自然景观有关。
清明节扫墓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纪念,也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对生命的尊重。随着清明节的即将到来,与墓地有关的问题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而在武汉居民区里的古墓,2000年来无人敢动,地宫内埋葬的是谁?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这座藏于武汉居民区里的古墓到底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武汉蛮王冢的那些事。
蛮王冢,在东湖南望山南麓。湖北省邮科院社区大院北墙边,有一个牌坊。其后一个高高的土堆,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碑,上刻“蛮王冢”三个大字。这里既是古代蛮王的坟墓,也是古代蛮族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生活的见证。蛮王冢的由来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公元47年,南郡(今荆州一带)之地的蛮族反叛,被镇压后,7000余人迁到江夏地区。公元101年,南郡巫蛮对朝廷的税收政策不满。
首领许圣率众起义,汉朝军队花费很大力气才将这次起义镇压,并将巫蛮迁到江夏。人们把这两支蛮族的后裔统称为“江夏蛮”。潳山蛮、巫蛮到了江夏后并未停止抗争,公元169年江夏蛮起兵反抗汉朝统治被州郡官兵平息,公元180年江夏蛮再次起义反抗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最终被庐江太守陆康(陆逊的堂祖父)所消灭。据说历代江夏蛮的首领陵墓都选择在马岐山,因此,马岐山叫“来王山”“南王山”。
清同治《江夏县志》称:‘马歧山一名来王山(南望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南有蛮王冢。’在南望山的南麓,至今仍有江夏蛮王的陵墓,陵墓就在武汉邮科院社区大院北墙边,一个高高的土堆,土堆上的大理石碑刻着“蛮王冢”三个大字。此外还有“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人民委员会一九五九年六月十日公布”等字样。蛮王冢墓原本是三冢并列的,但有两冢均被破坏,如今剩下的,是东边的一冢。
西边的一冢在解放初被居民取砖挖掉,原有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中间的一冢在“文革”期间亦被挖掉,现仅存东边一冢。经考证,这座幸存的蛮王陵墓,修建年代在东汉建武二十三年至光和三年,即公元47年到公元180年之间。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武汉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2000年来无人敢动,地宫内埋葬的是谁?武汉居民区里的古墓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