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叛乱汇总(十八)淮南第三叛——诸葛诞之乱

映天评历史 2024-07-20 02:38:48



公元255年

同年,东吴将领孙仪、张怡、林恂等人密谋诛杀孙峻,后因事情败露被诛杀,牵连甚众。

孙峻的姘头全公主孙鲁班借机诬陷自己的亲妹妹朱公主孙鲁育参与谋反,孙峻将孙鲁育处死。

公元256年

妖后贾南风出生。

东吴老寿星吕岱以96岁高龄仙逝。

同年,蜀汉大将军姜维北伐,胡济失期不至,导致姜维孤军深入,在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被邓艾(安西将军、假节、护东羌校尉)击败,损失惨重。此战是姜维北伐十多年以来第一次遭受真正的战败,此前的所谓失败都是战局不利,主动撤军。

战后,姜维上书自贬,以卫将军行大将军事。

同年,曹魏叛将文钦说服东吴权臣孙峻北伐,出征前,孙峻亲自为大军饯行,因看到政敌吕据(孙权死后任命的辅政大臣之一,与孙峻政见不合)军容齐整,心生厌恶,遂借口身体不适离去。

当夜,孙峻便梦见被诸葛恪冤魂索命,惊吓过度,卧床不起,不久便一命呜呼,年仅38岁。遗命26岁的堂弟孙綝(音chen,平声)接掌东吴大权。北伐之事被迫中止。

孙綝掌权,令吕据大为不满,便与同为辅政大臣的连襟(二人的妻子皆为宗室重臣孙壹的妹妹)滕胤密谋推翻孙綝。

孙綝得知此事后,自不会坐以待毙,一番运作之下,成功粉碎了吕据、滕胤的谋划,还将之定性为谋反,滕胤被诛杀,吕据自杀,孙綝随即夷灭二人三族。

孙壹的弟弟孙封受到牵连,被迫自杀。

事后,孙綝因功晋升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权倾朝野。

不久,孙綝的堂兄孙宪因不满权力分配而与将军王惇密谋诛杀孙綝,结果同样失败,王惇被杀,孙宪自杀。

公元257年

为了清除隐患,孙綝遣朱异(朱桓之子,朱据的侄子)袭击身在夏口的孙壹,孙壹自知不敌,遂带着妹妹,也就是滕胤的妻子及千余部曲北上投魏,受到礼遇。

司马昭甚至还将齐王曹芳的贵人邢氏嫁给了孙壹。后因邢氏御下过于苛刻,不堪忍受的婢女合力谋杀了孙壹夫妇。

与此同时,淮南第三叛——诸葛诞之乱爆发。

诸葛诞出身琅琊诸葛氏,乃诸葛亮的族弟。

诸葛诞早期经历史书记载较少。

魏明帝时期,遭人弹劾,引发皇帝厌恶,被罢官。直到曹爽秉政时代,因好友夏侯玄的关系,才重新被启用,以御史中丞、尚书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衔。

淮南第一叛——太尉王凌之乱爆发后,诸葛诞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魏吴东兴之战,曹魏大败,诸葛诞并未受到实质性惩罚,只是与毌丘俭防区对调,转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

此后,诸葛诞的至交好友夏侯玄因参与李丰、张缉谋诛司马师的叛乱被杀,但诸葛诞并未因此受到牵连。

作为有浓重曹魏标签的诸葛诞之所以能在司马氏掌权时代初期,依旧混的风生水起,除了政治立场灵活、处事圆滑、谨小慎微等原因外,与司马氏的姻亲关系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他跟司马懿是儿女亲家,她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三儿子司马伷。而他镇守的淮南地区又是曹魏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加之他本人军事才能和功绩都很出色,所以地位比较稳固。

淮南第二叛——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文钦之乱爆发后,毌丘俭曾派人力邀其共襄壮举,但被诸葛诞果断拒绝,这不光是因为对毌丘俭盟友文钦的厌恶,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想当时就与司马氏撕破脸。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诸葛诞的政治立场不明,既有融入司马家族政治集团的冲动,又有对曹魏知遇之恩的感佩与对曹氏的忠诚,如此矛盾的心理让他顾虑重重,难以下定反抗的决心,因此错过了对他而言最好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平叛期间,诸葛诞奉命夺取了敌方大本营寿春,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东吴权臣孙峻率大军北上,试图趁曹魏内乱之际,夺取寿春等江北重镇。然而诸葛诞已然占得先机,而且其手下邓艾诸将纷纷扼守要害之地。吴军见无机可乘,遂撤军。诸葛诞立即派军衔尾追击,斩杀东吴老将留赞。

战后转任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

毌丘俭覆灭后,司马师病亡,继任的司马昭野心昭彰,效仿曹操当年的老路步步为营,不断挑战天子与群臣的底线,为最终的道路扫平障碍。

面对司马昭赤裸裸的篡逆行为,诸葛诞极为愤怒,这促使他与司马氏渐行渐远。

司马昭的死党贾充(妖后贾南风的亲爹)在这时主动请缨,入淮南试探掌握重兵的诸葛诞的态度。许是过于愤怒,亦或许是自信使然,总之诸葛诞没有顺着贾充的意思给予对方想要的答案。回到洛阳后,贾充建议司马昭立即对诸葛诞动手,以免夜长梦多。

不久,朝廷下令晋升诸葛诞为司空,以三公之位诱其入朝,军权交由扬州刺史乐綝(五子良将乐进之子)掌管。

明升暗降、剪除军权、困居京师、肆意拿捏的把戏,诸葛诞自然不会上当。

既然司马昭不仁,那就别怪他诸葛诞不义。早在毌丘俭之事后,他就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邀买人心、豢养死士、紧固城防、积聚粮草、整军备武。

如今决心已定,倒也毫不慌乱,他先是集结大军和粮草入寿春,紧接着斩杀扬州刺史乐綝,最后派亲信吴纲与儿子诸葛靓(音境)入东吴为人质求取援军。

诸葛诞的战略倒也不复杂,以近二十万大军和足够一年所用的粮草死守寿春坚城,只要能拖住司马昭足够时间,蜀汉、东吴必然大举进犯。多线作战,断难持久,寿春之困自可迎刃而解,届时天下大乱,他便可从中取事。

司马昭刚接班才一年,就再次爆发如此严重的叛乱,若不能迅速克定,势必会对他的权威造成巨大影响,其产生的连锁反应更是难以想象。

为了确保胜利,司马昭征发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并从关中分部分军队,亲自率领这号称五十万的大军会师淮北,讨伐叛逆。

为了确保后方稳固,司马昭强行带着天子曹髦与郭太后一同出征,不给有心之人可乘之机。

东吴方面接到诸葛诞的请求后,孙綝立即派遣降将文钦、唐咨(曹丕时代叛魏降吴)以及东吴名将全琮(妻子是公主孙鲁班)的儿子全怿、孙子全静、侄子全端、全翩、全缉、王祚等将领军三万驰援寿春。孙綝则率领主力随后跟进,届时里应外合,击溃魏军。

彼时,寿春包围网尚未成型,文钦等人趁机冲破敌军,顺利与诸葛诞在寿春会师。当次危局,对于文钦的到来,诸葛诞也只能隐忍不发,与之联合。

愤怒的司马昭在斩杀了数位阻击不利的将领后,决定采用围而不攻(寿春城防坚固,破城不易,徒耗军力)、围点打援(击败东吴援军,孤立寿春,摧毁守军士气),围三缺一(预设伏兵,诱敌突围,聚而歼之)的战略方针。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司马昭迅速集结二十六万大军围困寿春,同时分遣诸将迎击北上的吴军。

事实果如司马昭预想的一样,外围吴军屡战不力,损失惨重,难以为继。最终,在孙綝斩杀作战不利的朱异后被迫撤军。

而困守寿春的文钦等将数次突围,皆被击败,援军又迟迟不到,城内军心开始动摇。诸葛诞部将蒋班和焦彝因意见不被采纳,又遭到主将猜忌,被迫出城投降。

同年,留居建业的东吴名将全琮之子全仪、全祎与家族产生激烈矛盾,被迫携母渡江,投奔曹魏。

钟会借机献策,伪造二人劝降书信送入寿春城中,全怿等人受到书信后,果然率众投降,寿春军民士气受到重创。

公元258年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文钦建议集中力量,强行突围,诸葛诞、唐咨等人同意。

双方不分昼夜,激战五六日,尸横遍野,但守军终究无法冲出重围,被迫退回城中。

彼时城内粮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百姓多达数万,城内士气愈发颓丧。如此危难的时刻,诸葛诞对文钦的新仇旧怨一起爆发,愤怒之下,亲手斩杀了这个让他无比厌恶的盟友。

文钦之子文鸯、文虎闻听父亲被杀,本欲领兵复仇,但部下不从,二人无奈跳城投降。司马昭赦免二人死罪,令二人入城下劝降,守军见文钦的儿子竟然没有被杀,反抗的意志愈发薄弱,军心彻底涣散,士气全无,诸葛诞无力回天。

不久,寿春城破,诸葛诞在突围时被胡奋(胡遵之子)所部击杀,夷灭三族。

唐咨和王祚于城破后投降。

自此,淮南第三叛——诸葛诞之乱彻底结束。

淮南三叛,皆因司马氏专擅朝政所致,三次叛乱都是由拥护曹魏的实力派发动,随着他们的相继覆灭,司马氏篡权夺位的趋势已无可逆转,曹魏的灭亡进入倒计时。

诸葛诞的女儿与司马懿的三儿子司马伷生了个儿子叫司马靓(音境),司马靓与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生了个儿子,即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因入东吴为人质,躲过了身死族灭的下场。东吴亡国后,诸葛靓投降晋朝,受到姐姐与姐夫(琅琊王司马伷)的庇护。

诸葛靓因杀父之仇的原因,终生不向洛阳方向跪坐,其后不知所踪。

诸葛靓的两个儿子靠着家族与西晋皇室的姻亲关系,仕途顺遂,使家族跻身魏晋豪门之列。

未完待续……

0 阅读:27

映天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