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中西合璧催生网红IP

汉都事 2025-04-18 21:38:55

坐上小火车直达昙华林凤凰山山顶,人们可以看到武昌古城墙前正在呈现宋代长街的热闹市集景象。

“游客都是被城墙的美景吸引来的,这里天天这么火爆。”昙华林山顶辰时摄影店店主“九月”瞅着这场景,见怪不怪。旺季时,她每天能接50多单,天天忙到凌晨。

今年春节期间,昙华林涌入游客43.6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达到9万多人次。

其实,作为武昌古城的“顶流”,昙华林已存在600多年。昙华林街全长1200米,北起花园山,南至凤凰山,东始中山路,西达得胜桥。这条街道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之时。

明清时期,武昌作为湖南、湖北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以及湖北省会,吸引了大量军队驻扎。为满足军队的武器装备需求,当地设立戈甲营兵工厂,以“戈甲营”命名。1946年,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沿袭至今。

1895年,英国传道士杨格非在昙华林开设仁济医院。这家医院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之一。

中国近代教育在这里发端,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座室内体育馆在这里诞生……

2005年,武昌区正式启动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提升工程。2024年春,伴随着昙华林三期开放,包括仁济医院在内的52处百年历史建筑全部完成升级。

数字技术完成“最小干预”,通过修旧如旧、新旧结合、修缮更新的多元修缮策略,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数字3D打印、BIM模型设计等创新技术辅助开展建筑修缮。十多座各式博物馆一一呈现,利用各种室内外空间还原历史氛围。

武昌古城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保护与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建筑以‘街头化博物馆’形式呈现,历史故事能被轻松叙述、被人人看到。我们期待每个人走进昙华林能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密码,让保留、整治、延续与创新在规划中灵活运用。”

昙华林楚汉造物店里,专为武汉樱花季设计的“樱你而美”文创系列被摆在进门最醒目的地方。樱花簇拥着黄鹤楼图案,被印在粉色系的水杯、笔记本、随身镜等物品上,显得十分精致。

在地铁出站口,一面巨幅彩色涂鸦墙上全是涂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张力。

昙华林主街两侧分布着各类文博展馆、文创商铺。穿行其间,多彩的涂鸦作品与绿化带叠合呼应,呆萌俏皮的昙华林人物IP“小昙昙”随处可见。

如今,通过运营“昙华林”“小昙昙”“武昌古城”等文化IP,昙华林已整合文创产品约400种。

0 阅读:0
汉都事

汉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