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说,常吃六味地黄丸,骨头硬了,血糖稳了,血压降了?

老孙的笔记本 2025-02-06 14:50:37

六味地黄丸源自《小儿药证直诀》,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该方补泻兼施,以补阴为主。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所含地黄多糖具有免疫与抑瘤活性。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是为“三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为主。善治肝肾阴亏,精血不足,虚火上炎诸症,如腰痛足酸、骨热足跟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遗精、口干、喉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牙齿松动、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大;小儿行迟,齿迟、脚软、囟开、阴虚发热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六味地黄汤中的山药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明显提高D-半乳糖所致糖代谢衰老模型小鼠红细胞中SOD活力及过氧化氢酶 (CAT) 活力,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抑制脂褐质等的形成,使衰老模型小鼠血、脑匀浆和肝匀浆中LPO水平明显降低,从而表现出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怀地黄多糖可能是怀地黄补益抗衰的主要活性成分, 其拮抗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的萎缩,兴奋免疫的作用可能是补益抗衰的机制之一。茯苓多糖具有抑制磷脂酰肌醇 (PI) 转换作用,提示茯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是抑制肿瘤细胞的PI转换,茯苓水提液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慢性食管炎、恶性肿瘤、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孕不育症、寻常痤疮、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甲状腺瘤、慢性肾炎、乳糜尿、中心性视膜网炎、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为什么中医说,常吃六味地黄丸,骨头硬了,血糖稳了,血压降了?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一一解释:

1、骨头硬了:

在中医理论中,这可能与六味地黄丸对肾阴的滋补作用有关‌。中医认为,肾主骨,肾阴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强健。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导致的,而六味地黄丸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和促进钙吸收,从而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症状‌。此外,六味地黄丸还含有其他多种成分,如山药、牡丹皮等,共同发挥滋阴补肾的作用,进一步促进骨骼健康‌。

2、血糖稳了:

中医认为,高血糖多因体内阴津亏虚、燥热内生所致,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等症状。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药、泽泻等组成,具有补肾养阴、清热除烦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高血糖患者阴虚内热的症状‌。此外,该药还能促进体内津液的生成,补充血容量,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

3、血压降了:

‌常吃六味地黄丸有助于降低血压,其中医原因主要在于其能改善肝肾阴虚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常与肝肾阴虚相关,而六味地黄丸正是一种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它能改善血液流动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从而有助于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此外,六味地黄丸还能促进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作用机制共同构成了其降低血压的中医理论基础。。

当然,如果没经中医辨证,随意服用六味地黄丸,也有可能出现副作用,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舒服、缺乏食欲、大便干燥难下、皮肤瘙痒、皮疹、头痛、心里发慌、过敏等,这些副作用通常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影响正常服用。

0 阅读:3
老孙的笔记本

老孙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