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不了大渡河刘伯承心急如焚,毛主席:往北320里有座泸定桥

观今品古 2024-09-26 13:11:05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前言

1935年的5月,我军在大渡河畔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面对这种困境时,刘伯承心急如焚,眼前的河水滔滔而下,仿佛无情地阻隔着革命的希望。

就在此时,毛主席冷静地指引着前路,说道:“往北320里,有座泸定桥。”这一句简短的话语,仿佛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困境中的勇者之路。

那么,毛主席所指的泸定桥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座桥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红军又是如何在当时的生死抉择中重新获得生机?让我们再次回到那年的大渡河,一同见证毛主席的英勇果断。

大渡河前的各种危机

当时的中央红军刚刚渡过金沙江,本以为可以依靠短暂的空缺整理休息片刻,但身后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又迫使红军做出艰难的抉择。

此时,蒋介石感觉自己已胜券在握。毕竟,在红军面前的是凶险的大渡河,身后是国民党的追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死路一条”。

更为不幸的是,红军早已出现严重的物资匮乏状态,“弹尽粮绝”形容当时的红军都算是好的了。

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和饥饿使红军的士兵已达到极限,许多人在行进中随时可能倒下,一旦倒下,便再也站不起来。

为了充饥,战士们开始选择吃树皮和野草根,此时,横渡大渡河已成为红军唯一的求生之路。

然而,更加不幸的是,横渡大渡河的这一条出路也被堵死。探查部队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横渡大渡河,这并不是因为战士素养不够,而是更根本的原因——“天灾”。

探查发现,此时的大渡河已河水暴涨,水势异常凶猛,即便拥有船只也极为危险,更何况当时的红军连一条像样的船只都没有。

与此同时,敌人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一方面牵制着红四军,另一方面更容易将红军一网打尽。

此时,红军面临的每一个决策都注定会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军内也出现了各种分歧。究竟是强渡大渡河?还是另辟蹊径?或者分兵直接突围?

毛主席长远的战略眼光

但就在此时,毛主席在全军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一句话:“向北再走320里,那边有一座名为泸定桥的铁索桥。”

毛主席之所以能这样说,正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了当时的局势。如果此时强渡大渡河,凭借战士们目前的体力,根本就是自取灭亡。

再加上战士们的战力几乎已然羸弱,分兵突围更是不可能。一个连枪都拿不起来的饥饿战士,又怎么能打得过健康的敌军士兵呢?

因此,在当时的几个方案中,唯一的出路便是另辟蹊径。正如“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红军目前的困境也是如此。

当时的泸定桥距安顺场160公里。为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夺下这一战略要地,军委决定兵分两路,沿大渡河两岸夹击泸定桥。

红二师第四团被赋予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红一师第一团则沿东岸北进,策应西岸的红四团。这样,两岸部队能够相互支援,保障行动的安全与效率。

5月27日清晨,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带领下,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快速奔向泸定桥。

虽然道路蜿蜒曲折,左侧是高耸入云的峭壁,右侧是深不可测的山崖,但他们毫不畏惧,互相鼓舞,喊着“急奔泸定桥,拿下320里”,展现了坚定的信念。

红军的艰苦跋涉和最终的泸定桥战役

然而,红四团刚走了30多里,敌军便发现了他们并开始射击。为了减少伤亡,红四团选择绕路,费了不少时间。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遭到了敌军的多次阻击。在前一天的战斗中,红四团在叶坪和菩萨岗取得了胜利。

菩萨岗是必经之地,红军通过正面佯攻,悄然绕到敌后,成功实施了突然袭击,迫使敌人四散而逃。

5月28日清晨,红四团继续前进,军委下达了急令,要求在29日之前夺下泸定桥。此时距离桥还有120公里,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敌人重重阻击和艰险道路的情况下,完成一天的路程。

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红四团的指战员们依旧斗志昂扬,决心战胜敌人。夜幕降临,他们冒着大雨,以争分夺秒的精神,开始急行军。

经过不断的奔袭,红四团接近了猛虎岗。这是一座高山,敌人在山顶设有防守。红军利用大雾掩护,成功突袭,打击了敌军。

傍晚时分,红四团来到距离泸定桥55公里的小林子。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但必须在次日早晨6时之前到达桥头。团领导号召每位指战员咬生米、喝凉水,以饱满的斗志继续前行。

就在此时,红军发现对岸的敌人也在急行军。团长决定走险棋,利用村庄的竹篱笆制作火把,大家高举火把向前挺进,模仿敌军的行军形式。敌军对此深信不疑,未曾想到对岸走的是红军。

夜里,敌军在火光中逐渐熄灭,红四团趁机继续前进。经过整夜的急行军,5月29日晨6时,红四团成功赶到泸定桥西岸,消灭了桥西的守敌,占领了阵地。

泸定桥是一条铁索桥,虽然悬挂在大渡河上,但敌军已经拆掉了桥板,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面对敌军的疯狂叫嚣,红军战士们毫不退缩,誓言只要桥,不要敌人的枪。

团里迅速组织突击队,22名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连长廖大珠为队长。总攻开始时,红四团全员出动,炮火齐发,战斗声震撼山谷。突击队员们手持武器,冒着敌人的弹雨,勇敢踏上铁索桥。

当突击队接近东桥头时,敌军突然火烧桥头,浓烟弥漫,挡住了去路。廖大珠毫不畏惧,冲进火海,最终带领队员们穿过火焰,展开巷战,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四团成功占领了泸定城,牢牢控制了泸定桥。

总结

正是因为这次的泸定桥战役,使其成为了红军在极端困境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和智慧的典范。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敌人的胜利,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

通过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成功渡过了生死抉择,掌握了革命的主动权。

这场战役不仅为中央红军开辟了新的生路,也为后续的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泸定桥因此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铭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

今天,当我们回首这一段历史时,更应铭记那份坚定的信念与追求自由的勇气。在泸定桥上,红军战士们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无畏与胜利的篇章,激励着我们在任何困境中都要保持信念,勇往直前!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峰回路转 从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解读长征(28):毛泽东如何赞扬红军飞夺泸定桥壮举中国军网:大渡河战役:攸关中央红军生死之战
0 阅读:68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