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战役:越军举白旗投降,炮兵团长刘同权为何下令:继续开炮?

观今品古 2024-09-26 13:15:28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前言

1984年的老山战役上,雨点般的子弹在空中飞驰,空中的炮弹更是宛如蜂群一般飞行。在激烈的战场上,一面白旗在越军的山头上飘扬。

我们的战士看到这面白旗后,立刻向团长汇报:“团长!敌军已经竖起白旗投降!我们的攻击是不是应该停止?”

此时,刘同权放下望远镜,说道:“停止攻击?不可能!告诉战士们,哪怕对面把所有旗帜都竖起来,也不要停止!继续开炮!”

究竟为什么刘同权会如此亢奋?为何我们看到敌人举白旗投降后,依然继续攻击?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让我们再次回到越战开始的那一天,一同走进这场别样的老山战役。

越军在老山的蠢蠢欲动

1979年时,我们军队完成了当时的中越边境反击战的胜利,但此时的越军依然不死心,多次骚扰我国。

根据1984年的新华社报道:“在这5年来,越军不断向中国境内的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无端的开枪和炮击已经造成了大量伤亡,边境军民伤亡共235人,导致当地52所学校被迫停课,学生无法上学,农民也无法安心干活,整个边境依旧紧张。

不仅如此,越军还派兵侵占老山,并利用老山复杂的地形修建了大量军事建筑。这些建筑五花八门。

里面包括了战壕、掩体、坑道、藏兵洞、铁丝网、陷阱、地雷以及火力强大的战斗火器,将整个老山变成了一个战争堡垒。

很快,战争便开始了。越军异常坚强,大规模的特种兵部队开始袭击我们,这些越军不仅战斗经验丰富,甚至还敢于发动自杀式攻击。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士兵也经历了一场大洗牌,队伍中每位战士都是首次出战的新兵。在这样的明显差距下,给了我们不小的压力。

即便如此,我们的战士依然十分有原则,在当时的前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攻击女兵、军工和老百姓。

然而,这在刘同权眼中有另一种诠释。他说,敌人就是敌人,面前的人首先是敌军,其次才是女人,并直接对战士们说:“在这个地方,不管男人女人,只要是敌人就打!”

正值战斗重要部分,多面举起白旗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决心,刘同权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1984年4月27日凌晨,战争再次打响,双方的火力你来我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考验着刘同权作为团长的能力。

在一次攻打345高地的支撑点时,刘同权做出了令战士们惊讶的决定,他独创的“拉法网”战术被用来攻击。

所谓的“拉法网”是利用炮火的冲击,将植被掀起,从而暴露出2米深的草丛中的越军工事,随后根据相应战术将这些工事编号,逐个击破。

在整整18天的时间里,老山上的炮弹声此起彼伏,炮烟弥漫,我军将士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

就在战争处于僵持状态时,双方的战术也在互相整理。这时,一名侦查兵发现了前线的惊人一幕。

根据这名侦查兵的描述,在远处的越军阵地上,光秃的土地上竖起了一面白旗,“敌军投降了,团长!我们打赢了!”

刘同权拿起望远镜,朝侦查兵所描述的地方看去,那里确实有一面明显的白旗,但刘同权心中感到了一丝异样。

不被迷惑,真正的是要胆大心细

刘同权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对侦查兵说道:“打!继续打!告诉战士们,不要被敌军的白旗分散注意!你再派人去周围多观察几眼!”

本来刘同权向来口直心快,面对这样的异常情况,他更是补充道:“我们现在与敌人之间还有5000米的距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接受投降,放松警惕后可能会陷入陷阱怎么办?”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周围的战士们恍然大悟。毕竟我们面对的是连自杀式袭击都敢做的越军,战场上最值得信任的,只有我们自己。

刘同权的提醒也让侦查兵察觉到异样,他们在东山一带发现了敌军的活动迹象。若是真的想要投降,这些军事活动根本就不会进行。

很快,相关的炮火填装已经准备好,我军因此展开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在我们的火炮和战士们的英勇进攻下,越军很快溃不成军。

最后,我军摧毁了敌军的11个火力点,这不仅巩固了我们在老山的地区优势,还进一步打消了越军的气焰。此次战役后,越军再也没有在这里挑衅过。

总结

每当我们回顾刘同权在老山战役中的果断决定时,可以看到他作为指挥官的深思熟虑和警觉性。面对越军举白旗投降的情形,他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坚持继续攻击,以防对方设下的圈套。

这种坚定的判断不仅源于对敌人的了解,更是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握。最终,正是因为他的果敢和周密,才使我军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巩固了在老山的战略地位,给越军以沉重打击。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军队的团长,他自然要对整个团负责,这不仅是责任,更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也许在越军白旗举出的那一刻,刘同权其实希望这样的结果是真的,毕竟他也希望战争能够尽早结束,这无论是对当时的越军还是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决定。

但一个没有诚意的回答,自然会轻易被人戳破。5000米远的白旗,让当时的刘同权保持怀疑,侦查员的果断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猜想,这才是刘同权下达命令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刘同权通过果断的指挥和周密的判断,刘同权才得以成功击溃了越军,更是巩固了我国在老山的战略优势。

在最后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在战争中,保持警觉和果敢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这场战役的成功,也正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真实体现!

参考资料:新华网:踏访老山:战地有多条“百米生死线”新民网:老山争夺战
0 阅读:107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