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中智慧深广、发人深省的警世金句赏析之二

鸥鹭忘机 2021-12-20 21:11:28

原文: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今译:

贤,是明白道理、恪守道德且有才干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有了太过富裕的钱财,就会因为耽于享乐而丧失上进和服务社会的心。愚,是不明事理、没读过圣贤书而不开化的人。这样的人本来就和牛马穿上衣服差不多,如果有了钱,就会从只能做小错事、小坏事,变得可以做大错事、大坏事。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理,给子孙留下太多的钱财,是害处远大于好处、而且害处不知道会有多深的啊!

赏析:

钱财最大的功用,就是可以全面满足人的欲望。有太多的钱财的人,没有不借着钱财的帮助而放纵欲望的。而任何人只要过度地放纵欲望,没有不招灾惹祸的。皇帝们早夭,大多是因为从小有条件放纵色欲;有了钱暴食暴饮,则会伤及自己身体。食色性也,低层次的有钱人,大多会放纵这两年最基本的欲望而招致病患。也有高层次的有钱人,会借用金钱之力追逐权势和名誉,如果在这种欲望上过度放纵、不知收敛,则下场往往会更加惨烈。

原文: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今译:

老古人传下来的那些敦厚纯朴乡风民俗,一天天地奢侈、放纵和邪淫所取代。世风如江河日下糜烂到了极处,哪里还会有老老实实遵循先人德行的贤良君子来挽回。

先辈们所倡导的那些礼义廉耻四维八德,一天天地被抛弃被沦丧。直到传统的伦理道德全部消亡的时候,哪里还会有珍惜名誉、奉守气节的,像日月那样富有感召力的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来恢复。

赏析:

明朝时,传统伦理和社会风气受到了上一个野蛮朝代——元朝的极度摧残,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而且尚未恢复。于是心里潜藏着中华文脉种子的明代文人们,对这种传统几乎沦丧、文化几乎绝种的社会状况伤心绝望,以至于发出了这样的哀叹。

如今世界成了“地球村”,资讯高度发达,中西方文化深度碰撞、高度融合。我大中华极具智慧、数千年一脉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再一次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仇富与拜金并存、冷漠与附势同在,原本的温良与厚道被追逐金钱的冷酷所替代,西方的竞争渐渐取代了东方的谦让,生活变成了生存,传统社会的温度越来越显得薄凉。没有再比这样的状况更令人痛惜的了!

原文: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今译:

一个家族中,那个善于谋划整个家族生计的智慧长者,总是会按照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次序,安排全族人走正道、修正业,以勤俭持家来求得安居乐业,并不刻意去积聚钱财,因为只要子弟们都是贤良勤劳的人,就没必要那样做。何况钱财过度积聚,对内对外都不一定是好事。

社会上或官场上那些善于处置复杂事态、有才干的贤能之人,在判断是非曲直、决定行与不行的时候,总是会妥善运用既定的规矩章程来实施公平正义,而不会利用权势为自己谋私利。因为公权中一旦掺杂了私心,就必然会处事不公,最终给自己带来麻烦。

赏析:

乡土中国,以耕读世家为快乐人生的至高境界。只要善待田土、勤于劳作,就能生计无忧;只要苦读圣贤、心存良善,就会其乐融融。古人的智慧,今人是远比不上的,他们知道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找到舒心和快乐,而不是追逐金钱并为之所累。不像今天的商品社会,没钱确实难以生存。

自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名言被后人曲解并广为流传以来,人心就变坏了。有才能的人信奉了这个曲解,就更坏了。其实“人不为己”的“为”,是“作为、修正、修养”的意思,并不是“为了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古代乡土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无论乡绅族长、还是衙门官吏,读了圣贤书、明了圣贤理,做人处事都还是有一颗智慧、良善的心的。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明几千年不绝断的伦理道德之魂。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