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年末,身处兰州的一野二兵团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士兵们知道来者的身份后,更是如坐针毡,频频起身望向大门的方向。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这位特殊来宾终于迈进大门,得到了战士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能收获如此欢迎的不是别人,正是用兵如神的彭德怀将军。
可没等彭老总落座,他的脸色却突然由晴转阴,大有怒而将发之势。屋里热闹的气氛瞬间凝固下来,在一片寂静中,彭德怀指着墙大怒道:“谁把这个‘猪头’放主席旁边的!立刻把它搬走!”墙上“猪头”是何物?1949年末,甘肃兰州即将迎来建国后最重要的一场会议——11月的中共西北局扩大会议将在此召开。
届时,不仅是兰州本地的军官同志,西北地区的大多数重要官员也会赶来参会。为了迎接这个重要的会议,野战军战士们早早准备起来。他们布置会场、核验人员、检查安保,忙得脚不沾地却有条不紊。但很快,乱中有序的场面却被一阵争执打断。战士们纷纷将视线移到主席台上,看着两位战友一手捧着一幅画像,僵持着谁也不肯退让。个子稍矮的那一个战士举着手里的画像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彭司令的画像差点被蹭脏了!”高个子士兵低声解释道:“我想给彭总画像挂得高一些,让首长来了就能看到。”矮个子战士听了,表情稍缓:“你要挂也别自己来,叫大家来帮你!”说罢,两人合力将手里的画像慢慢挂在了墙上。只见庄严的主席台上,毛主席、朱德、彭德怀等重要领导人的画像一字排开。
他们或严肃或柔和地注视着场内的每一个战士,仿佛画像也活了过来,代替他们默默注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黎民百姓。直到重要的画像安稳挂上墙壁之后,这两个战士才松了一口气,并肩离去了。而在会议召开之前,这样的小争执时刻都在发生,每一个战士心里都绷着一根弦,生怕出现什么闪失。会议的重要性对整个西北来说都是最高等级,可让战士们如此紧张的另一个原因却是他们的老首长、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彭德怀也会从外地赶来。彭将军对兰州有大恩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是辽沈、平津、渡江等大规模、范围广的战役,但对于兰州地区的军民来说,当年七月到八月由彭总所指挥的那一场兰州解放战才是真正的深入人心。
我军渡江战役胜利之后,蒋介石一边逃亡台湾,一边命令残余的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眼见国内大片土地得到解放,蒋介石急令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发动西北决战,试图灭杀第一野战军的有生力量。身处西北四省中枢的兰州,自然成了国民党反动政权阻挠解放事业的政治中心,也是我军解放西北的必争之地。西北群众更是苦马家集团久矣。仗着雄厚的军事实力和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形,马家军早早成了一方不可撼动的割据势力。
他们动辄劫掠妇女、杀人屠村,使百姓苦不堪言,更是背负着1936年残害红军西路军的血债。解放全国的脚步刻不容缓,更是为了告慰百姓与战友枉死的英魂,彭德怀率领一支强军劲旅,要在崇山峻岭间与马家军拼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1949年8月,一支浩荡威严的解放军队伍来到了兰州郊外。他们即将迎战的是分布于兰州各险要关口的十万马家军。战事一触即发。8月20日,彭德怀赶去看望受伤的战士,顺手摸过伤员身下的草铺,结果摸了一手濡湿的血色。他神色动容地攥紧了染血的拳头,转身大跨步地去了指挥所。
第二天清晨,我军九个团全力出击,向兰州城外的各个驻地发起试探性进攻。待收集完敌方作战部署后,彭德怀迅速组织部队干部开会。小到每一个阵地的弹药兵力分配,大到舆图探查、兵团联合作战,我军都经过了仔细讨论。8月25日清晨,随着彭总一声令下,战士们怒吼着冲出阵地,向剥削残害百姓的马家军发起总攻。战斗持续整整一天一夜。战至最后,我军将士只能手持刺刀与马家军肉身相搏,浓重的血色染透了黄河。26日正午12点,红旗迎着热烈的阳光升上了兰州城的城头,兰州战役大获全胜。
百天过去,兰州战役中的浴血奋战仿佛还能重现在眼前。作为那场战役的总指挥,彭德怀的到来更让兰州城内的每一个军民都倍感振奋。会议召开当天,每一个到会的战士都掏出了自己最干净的军装,把脸洗了一遍又一遍,争取用最好的精神头去见彭总司令。战士们没等多久,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彭德怀跨步进来,面对着一拥而上的老战友们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握着手诉说分别之后的想念。几个活泼的小战士还壮着胆子上前,说了一串俏皮话,更是逗得众人哈哈大笑。会场内的气氛很快热闹起来,可就在这样的欢乐时刻,彭德怀却突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大步迈向主席台。他一边拨开人群,一边大怒道:“谁把这个‘猪头’放主席旁边的!立刻把它搬走!”
“猪头?”主席台上只有画像,哪里有什么“猪头”?众人望着平日里刚正严肃的彭德怀大怒的模样,心中皆是一颤。随后,彭德怀走到了主席台前,愤怒地指着自己的画像道:“我就问问你们,这个‘猪头’凭什么能摆在主席旁边?我何德何能?”这下可让大家都震惊不已。彭总口中的“猪头”指的竟是他自己的画像!彭总为什么不允许挂自己的画像呢?“要举红旗,要喊人民万岁,不要夸大我的作用”偌大的会场中,原本宛如闹市的热络气氛凝滞下来,变得寂静无比。在大家都手足无措时,随行的司令员许光达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了彭总生气的缘由,赶忙请人拿走那幅画像。画像被摘下,彭德怀才定了定神,向在场诸位厉声道:“我10月才说过不要挂我的画像,怎么这次又挂出来!”
许光达向彭德怀满是歉意地说道:“战士们太敬仰您,才忘了您的规矩、违背了您的初衷。对不起,回去后我们一定好好强调这个问题!”彭德怀这才渐渐消了气,向还有些困惑的众人解释起了原委。1949年10月1日,来自北京的建国之声经由天安门的话筒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接到另一个好消息的彭德怀正走在乌鲁木齐的街头。多亏党中央的辛苦争取,新疆于9月28日这一天宣布起义,一举推翻了国民党的长期统治。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关注新疆局势的彭德怀当即拍案而起,兴奋地大喊一声:“走!现在就去新疆!”既是新中国建立,又是新疆解放,双喜临门的新疆人民自发走上街头。健壮的男子挥舞红旗,美丽的姑娘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地人群涌入市中心,庆祝美好生活的开始。
被欢乐的气息感染,彭德怀低调地走入人群之中,和大家一起挥舞着崭新的红旗,呼喊着“主席万岁!”“人民万岁!”可下一刻,一群举着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领导人画像的当地民众经过彭德怀的身边。彭德怀正巧看到了众多画像中自己的那一幅,这让他大为震惊,迅速上前取下了自己的画像。被拿走画像的人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一手紧紧抓住画框,问道:“你要对彭德怀将军的画像做什么!”彭德怀却撕掉了那幅画像,慢慢解释道:“我没想做什么,我就是彭德怀本人!看到大家举我的画像,我问心有愧啊!并且,我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举我的画像!”他走上前去,抚摸了一下主席的画像,又说道:“新中国的建立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全国人民的功劳,所以当大家想要庆祝、想要举起什么时,就举他们的画像,举数千万革命儿女鲜血染成的红旗!”
众人听后,纷纷鼓起掌来。偌大的广场瞬间被鲜亮的红旗和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填满,俨然一幅盛世黎明之景。彭德怀望着眼前红旗招展,深感人民与党的重要性,便坚定了日后不要他人挂出或举起自己画像的想法。结果刚在党内军中强调了没多久,他却又在商讨西北治理的关键会议上见到了自己的画像。彭德怀一时怒上心头,才会怒骂那幅画像是主席台上格格不入的“猪头”。在战时,战士浴血沙场,百姓筑基种粮。没有谁的辛苦应该被埋没,没有谁的功劳可以被掩藏,他彭德怀虽为将军,却也是千万解放军中的一员。如今国家成立、百废待兴,正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共进的关键时期,绝没有摆老资格、需要高高挂上墙的道理,更不能为了某些老规矩就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在数百位战士官员的面前,彭德怀严肃地提出:“全党要争做艰苦朴素的典范,要举红旗,要喊人民万岁,不要夸大我的作用。”他最后总结道:“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人民、没有党,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
践行一生的“吃苦”在百团大战、朝鲜战场中彭总力镇千军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常常忽视了战场下的彭德怀是一个多么低调朴素的人。画像只是彭德怀严于律己、节俭刻苦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践行他的人生准则,彭德怀特地立下“四不准”原则,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对他不接送、不请客、不送礼、不陪同。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德怀为了勘察钱塘江水系途经杭州。有群众听闻他一路舟车劳顿,赶忙送来几坛当地特产的绍兴酒。彭德怀临走时敏锐察觉到了此事,立刻下车处理。可送酒来的群众不知所踪,一坛坛摆放整齐的绍兴酒更难分清哪是送的,哪是他们自费购买的。
混乱之下,一些同志认为毕竟是群众的一腔热忱,劝他先行收下。但彭德怀怒而不肯,坚持一起结算。待这些酒按市价核算完毕后,他又反复叮嘱工作人员一定找到送酒的百姓。直到得到当地领导的再三保证,彭德怀才安心下来,踏上回程的汽车。不仅工作上有“四不准”,在生活中,彭德怀对自己也很是严苛。坐镇西北期间,他吃住都呆在机关大楼的休息室里。有同志想要帮他换个房间,也被彭总板着脸赶了出去。身上的衬衣补了一次又一次,就连单位每年一发的棉衣,也被彭德怀找了理由两年甚至三年才领一次。
而这些节俭省下来的物资钱财,全被彭总收集起来,接济他的战友和群众。途经西南之时,他听说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积病日久、无力养家,还专程赶到船工家门口,掏空了身上所有钱财后悄然离开。为了不引人注目,彭德怀行事越发低调。为了不影响群众,更是连公园都很少去逛。渐渐地,在时间的流逝中,彭大将军的威名无声掩盖在了新中国鹏发奋进的各项事业之后。身边的警卫员都有些遗憾,彭德怀自己却很高兴,他说:“我现在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等大家都不记得我了,说明国家过上好日子了,人民就不用吃苦了!”
自1949年新疆的那一场奇遇,不准挂画像的禁令便成为了彭德怀坚持25年的执念。对于这个坚持,有人并不理解,觉得不过一张画像而已,怎么值得彭总如此大动干戈。但站在名家妙笔绘出的彭德怀画像面前,掩藏在盛怒之下,彭德怀将军或许也有过忧虑。他或许担心自己看惯了气宇轩昂、神采奕奕的画像,就会忘记那个煤矿里忍饥挨饿的少年彭德怀,担忧某一天忘记自己从何处来,忘记舍生忘死的战友、艰苦奋斗的百姓。最终忘记了人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但令人感动的是,彭总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从未忘记中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他用一生践行着律己与刚直,让彭德怀的名声不仅响彻战场,更将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今日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足强大。我们不再需要吃苦,但飘扬的五星红旗不会忘记彭德怀,祖国的山河不会忘记彭德怀,14亿中华儿女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横刀立马定乾坤,俯首甘为万民忧”的彭大将军!参考资料1. 北方网-《彭德怀 正气直言大将军》2.北方网-《彭德怀两次撕自己画像》3.人民网-《彭德怀的“四个不准”(党史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