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湾八六海战为何惨败,原因是什么?

白驹过隙呐 2024-12-17 15:36:07

起航前的台湾海军动向

1965年8月5日凌晨,台湾左营海军基地一片忙碌。海军士兵和技术人员在灯光昏暗的码头上,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确保两艘舰只“剑门”号和“章江”号能够安全出发执行“海啸计划”。

而在不远处的“章江”号上,情况也同样紧张。作为一艘小型猎潜舰,其在机动性和速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舰上的船员们正在紧张地检查舰只的动力系统和武器装备,确保在遭遇敌方快艇或潜艇时能迅速应对。

舰队准备出发的命令下达后,两艘舰艇缓缓驶离码头,进入黑暗的海域。夜色中,只能看见“剑门”号和“章江”号上隐约的轮廓以及航行时留下的水波。

在冷战的高压氛围下,台湾“国防部”密令海军实施代号为“海啸一号”的作战任务,目标是秘密渗透大陆沿海进行情报收集。这一重要命令虽然在军部层面具有极高的机密性和紧急性,却未能引起海军高层的足够重视。那时,海军“总司令”刘广凯正忙于在左营海军参谋大学主持一场规模庞大的三军兵棋推演。

由于刘广凯深陷于这场复杂的推演活动,对“海啸一号”的计划制订几乎未曾直接参与。直到演习结束,他才得知该计划已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这时,他意识到必须亲自过问这一行动的细节,但却受到了副参谋总长黎玉玺的阻挠,黎玉玺坚持认为海军参谋部已有完善的执行计划,不需总司令过度干预。

不过,刘广凯对这一行动的具体策略和准备情况仍有诸多疑虑。在8月5日凌晨,当他得知特遣支队已经从左营出发时,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必须采取行动。他迅速联系了作战助理参谋长许承功少将,命令他通知特遣支队立即返回基地,等待进一步命令。

然而,时间已经不允许任何调整。许承功少将传达了令人失望的消息:“已经来不及了!”他解释说,特遣支队按照上级的严格时间表行动,目标是在8月6日凌晨到达指定区域,此刻任何变动都将打乱整个行动的时序。这一通电话几乎成了刘广凯心中的一块石头,难以落地。

解放军的迅速反应与部署

在得知“剑门”号编队已经出航的情报后,解放军南海舰队立即展开行动,命令迅速下达到各作战单位。作战方案明确而具体,所有任务围绕“放至近岸、协同突击、一一击破”的作战方针展开。各舰艇单位的指挥员迅速集合,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年被指定乘坐598号护卫艇,全面负责海上指挥。他详细解读了作战命令,与主要参战部队负责人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配合方案。

4艘高速护卫艇被编入41大队,这些舰艇速度快、机动性强,非常适合用来对抗敌舰,同时兼具一定火力输出能力。舰艇上的官兵忙碌地为行动做准备,快速装填弹药,调试雷达和通信设备,确保能够精准地完成追击和攻击任务。在另一边,6艘鱼雷快艇被编入11大队,这些小型舰艇火力集中,以鱼雷攻击为主,极具威胁性。

作战支援力量同样重要,161号炮艇作为关键火力支援平台,担负远距离压制任务。它的主炮经过仔细调校,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快艇11大队的鱼雷艇也分为若干支援小组,舰艇编队内的协调联络早已安排妥当。

到了傍晚,孔照年在598号护卫艇上进行最后一次战斗会议,与参战部队指挥员再次确认作战方案,强调隐蔽接近、快速突击的重要性。他指示各舰艇按既定计划启航前往南澳岛云澳待命,等待战机。

21时24分,4艘护卫艇率先从汕头启航,掀起的水花在夜色中难以察觉。舰艇保持无线电静默,只通过灯光信号进行简单交流,以降低被发现的风险。23时43分,6艘鱼雷快艇从海门出发,沿预定航线向指定海域前进,队形紧密,彼此间距严格控制,便于协同作战。

整个舰队的航行过程极为有序,各舰艇通过事先制定的暗号和灯光信号保持必要联络。雷达操作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随时捕捉可能出现的目标信号。后方指挥部也不时通过加密通信,向海上编队通报最新情报,确保前线与后方协作顺畅。

海战的激烈过程

8月6日凌晨1时50分,解放军的鱼雷快艇在接近“剑门”号编队时,雷达监测员迅速发出警告,舰艇进入战斗状态。伴随着命令的下达,鱼雷快艇快速调整航向,迎着“剑门”号展开进攻。夜色掩护了快艇的高速接近,但“剑门”号的雷达也发现了来袭目标。舰艇上的火炮迅速转动,76.2毫米口径的主炮开始朝快艇方向开火,试图拦截敌方攻击。

“剑门”号的火力凶猛,炮弹掀起的水花在快艇周围飞溅。解放军的鱼雷快艇凭借高速机动,不断调整航线,避开炮火,同时寻求发射鱼雷的最佳角度。交火中,一艘鱼雷快艇果断从侧翼逼近,发射了一枚鱼雷,虽然未能直接命中目标,但引起了“剑门”号的强烈反击。其他快艇迅速跟进,形成分散包围态势。

此时,“章江”号试图支援“剑门”号,火力朝着鱼雷快艇集中倾泻。解放军指挥艇通过密集的电台通讯调整作战策略,命令部分快艇分散牵制“章江”号,为主攻力量争取机会。几分钟后,一艘鱼雷快艇成功进入“章江”号的侧舷盲区,发射鱼雷直击舰体,引发了剧烈爆炸。火光迅速从舰体冒出,火势蔓延至甲板,船员们奋力试图控制火灾,但舰体的损伤已经无法挽回。

随着“章江”号失去动力,船体逐渐倾斜并快速下沉,解放军快艇转移目标,集中力量对付“剑门”号。4时58分,解放军的3艘鱼雷快艇再次高速接近“剑门”号。这次进攻比之前更加猛烈,快艇以高超的机动能力灵活穿插,避开了“剑门”号的主炮射击范围。其中一艘快艇在距离目标不足500米的范围内发射鱼雷,命中舰尾,引发了一场剧烈的爆炸。

其他两艘快艇抓住机会,几乎同时从不同方向发射鱼雷,接连击中“剑门”号的侧舷和前部。舰体多处破裂,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剑门”号在短短几分钟内失去了战斗能力。“剑门”号的船体在剧烈燃烧中逐渐下沉,海面上留下大量漂浮物和少数生还者。

台湾空军的迟到援助

在“海啸计划”实施前,台湾海军方面曾通过督导组发出请求,希望空军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然而,这一计划在空军内部并未被列为优先任务。尽管事先有通知,但由于对任务细节了解不足,空军指挥部并未采取足够的行动来提前部署。当8月6日凌晨海战打响后,前线传回的消息才引起空军的注意。

凌晨1时50分,第一波交火已经开始,台湾海军方面请求空军迅速增援,但通讯中断和协调不力延误了响应速度。空军指挥部直到两个多小时后才派出位于屏东基地的4架F-100战机。战机飞行员接到命令后迅速完成起飞准备,战斗机引擎的轰鸣声响彻机场,机群以最快速度升空,直奔海战区域。

然而,F-100战机从屏东机场起飞到达战区需要至少30分钟。当战机进入预定区域时,天色已经微微发亮,海面上的状况让飞行员们大吃一惊。“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艘舰艇的踪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漂浮在海面上的燃烧残骸、散落的物资以及偶尔能看到的救生艇和漂浮的水手。

战机在海面上低空盘旋,试图搜寻可能存在的敌方舰艇。然而,解放军的鱼雷快艇早已按照作战命令撤离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向指挥部汇报了现场情况,但任务的目的地已经变成一片沉寂的海域,除了散落的残骸,没有任何目标可供打击。

在确认现场没有敌舰存在后,战机继续在周边海域进行搜索,同时为可能的海上救援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尽管他们携带了机载武器,但面对空无一人的战区,这些武器并未得到使用。几次低空飞行后,飞行员通过目视观察确认“剑门”号和“章江”号已彻底沉没,海面上的物资漂浮显得杂乱无章。7时30分左右,F-100战机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返航。

“八六”海战结束后,台湾岛内的媒体迅速得知“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舰沉没的消息,各大报纸纷纷以头版位置报道这一事件。

作为海军“总司令”的刘广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上任仅五个多月便遭遇了如此重大的军事失利,此前一些对他持反对意见的声音也趁机加以指责。从舰队部署到指挥协调,从情报分析到支援时机,刘广凯发现问题贯穿了整个计划的执行过程。

8月11日,刘广凯决定向蒋介石提交辞呈。他携带了关于此次行动的完整报告以及个人辞职信,前往蒋介石的官邸。

刘广凯辞职后,海军内部展开了一系列检讨和整顿。这次战斗的失败暴露了台湾海军在计划、执行和协调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与空军之间的联动不畅、情报分析的失误以及指挥层的沟通不力。

参考资料:[1]志选.1965年“八六”海战[J].福建史志,2010(2):23-24

8 阅读:1920
评论列表
  • 2024-12-18 00:58

    又不是鱼雷舰的克星驱逐舰,如果2艘都是大型驱逐舰,只怕鱼雷舰有来无回!

白驹过隙呐

简介:白驹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