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龙卷风》:美国中心灾难片

钱江晚报 2024-08-19 15:03:58

潮新闻客户端张杨思颉

2024年版《龙卷风》(Twisters)翻拍自1996年的好莱坞同名灾难片《龙卷风》(Twisters)。

二十多年中气象科学与特效技术的进步使得新版电影对龙卷风形态的呈现胜过老版电影。而影院的4DX版本也让2024年的观众较之上世纪90年代的观众可以获得更多具身体验。但在视听表达层面,新版《龙卷风》没有任何超越好莱坞灾难类型片既有技术规范和套路的创造。

除此之外,24版《龙卷风》的故事几乎复刻了老版电影。科学家主角一样经历了三角恋,一样在追风中找到真正的爱情,收获事业。

新版《龙卷风》似乎是近年来好莱坞原创力下滑的又一例证。但与好莱坞炒的其他“冷饭”纷纷遭遇票房滑铁卢不同,《龙卷风》在北美院线收获了出乎意料的票房成功。其北美首周末票房(超8000万美元)几乎与《奥本海默》同期票房基本持平,打破了自然灾害类电影的历史最好开局纪录。

《龙卷风》的编导一定做对了某些事。

可以注意到,在今年的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中,“内战”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沙丘2》中主角保罗与恋人契尼在结尾的分道扬镳彰显出对历史前进方向的不同态度。《猩球崛起:新世界》中主角诺亚与反派塞撒关于猿类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构成电影的高潮段落。《美国内战》除了题目已经点明的虚构美国内战,新老两代人对待战争的态度差异是更为根本的“内战”。《头脑特工队2》中焦焦赶走乐乐的过程近乎政变。

《龙卷风》延续了今年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中常见的“内战”母题。而且恰恰由于《龙卷风》是非常套路化的商业类型电影,其对这一主题的表达较为通俗流畅。尽管设置了与原版电影非常相似的三角情感关系,但新版《龙卷风》编导为主角的情感关系注入了更多社会与政治经济元素。新版电影主角是年轻的科学家、追风天才凯特。她在一次试图探索人工削弱龙卷风方法的试验性追风行动中遭遇意外。尽管凯特与一位朋友幸存,但她的男友及另外两位好友身故。经历这次创伤事件后,凯特离开了家乡。多年后,在纽约做气象预测工作的凯特在另一幸存者哈维的劝说下,回到家乡俄克拉荷马追逐龙卷风。追风途中,她遭遇了行事张扬的网红追风者泰勒。凯特与泰勒的身份及显然与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左右两端对齐。凯特尽管在俄克拉荷马出生、成长,但在电影开始不久后就已经搬到沿海大城市生活。她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是标准的城市精英。而泰勒乡土气息浓郁,一副牛仔硬汉扮相,带领团队拍摄追风视频成为网红。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暗示了两人社会身份与价值观的差异。凯特加入的团队以蓝色为主色调而泰勒的团队则身着红色,很难不让美国观众联想到驴象两党。电影开场基本以女主角视角串联叙事,与泰勒的初遇并不令她感到愉快。泰勒这位男性角色随时透露出非常强烈的大男子主义气息,对龙卷风毫无畏惧,一副民科做派。而在泰勒眼中,女主角则是不接地气的城里人。凯特参加的研究团队背靠资本,而泰勒的团队是民间爱好者的自发组织。

双方身份与理念的差异构造了电影前半段的戏剧冲突。泰勒一度让观众联想到老版电影中那个最终死于龙卷风灾难,与女主竞争的反派角色。但龙卷风灾害这个特殊的他者,破除二人隔阂,带来了一个剧情上的小反转。在追风的过程中,泰勒注意到凯特追风的天赋,了解了她与家乡俄克拉荷马的深刻联系。而凯特注意到了泰勒有专业学术背景,她的团队一直积极帮扶受灾民众,并非唯利是图的民粹网红,反而自己一开始参加的科研团队,事实上服务于发灾难财的大资本。最终男女主一起合作,凯特提供思路与数据,泰勒提供工程和技术手段,一同带领受灾的民众应对龙卷风灾害,并成功验证了凯特关于人工削弱龙卷风的设想。男女主的爱情在新版《龙卷风》中事实上是社会和解的“标记”。《沙丘2》《猩球崛起:新世界》《美国内战》对美国社会撕裂的观点都颇为悲观,《头脑特工队2》中内斗双方的和解过于儿戏且以很多编导设定的世界观为前提。相比之下,《龙卷风》中女主作为知识精英,回归乡土接受再教育的过程,至少较为正面且具体地呈现了一种弥合社会对立的可能性。而保守且套路的剧作、视听呈现乃至选角有效地服务于这一主题的呈现与传播,是该片在北美市场收获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是,与前作在北美及全球都收获票房成功不同,《龙卷风》在北美之外的全球市场遭遇彻底的票房惨败。在中国大陆上映近两周,该片票房仍然未突破2000万人民币。这是一部美国中心的灾难片,只关乎美国,也只能吸引美国人的关注。在这个意义上,新版《龙卷风》尽管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推出的产品,却只能算一部美国电影而非好莱坞电影。

作者简介:张杨思颉,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远读看片”栏目主理人。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