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破曹仁,大败曹休,摸过孙权胡须,猛将王双也是其手下败将?

黑白说历史 2025-02-02 13:16:13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由于吕蒙背刺关羽事件,东吴的风评在后世一直比较差。

实际上,江东子弟多才俊,东吴名将还是不少,只不过人们并不愿意去了解。

今天,聊聊一位实力大于名气的东吴将领,曹仁、曹休、王双均是他手下败将,更离谱的是,孙权的胡须他都摸过!

两千变一万,率队平叛乱

他是吴郡吴地人氏,名叫朱桓,字子穆。

当时孙权刚继承江东霸业,被曹操表奏为讨虏将军,朱桓就在此时替孙权做事,担任余姚县县长。

在遭遇病疫和灾情后,当地粮食减产,物价上涨,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不少人因此生病。

朱桓命令部下,暗中安排人去给民众就医和送药,并陆续送粥,关怀倍切。老百姓对朱桓感恩戴德。

由于有这样的政绩,朱桓荣升荡寇校尉,并能够统领2000精兵。

不仅如此,在短短1年时间,他就整合了吴郡和会稽两个郡的散兵游将,最终收编了一支万人出头的作战部队!

我们都知道东吴的山越一直是比较常态的内乱。

在丹阳、鄱阳的贼寇举兵反叛的时候,当地的官员经常被杀害,一些城池甚至被攻陷。

朱桓很快带领他的万人大军,三下五除二,所到之处,贼寇很快就被剿灭。

他也因为平叛之功,被封为裨将军,拜为新城亭侯。

无畏破曹仁,反击擒王双

在周泰病逝后,朱桓接替其濡须都督的职位。

222年,东吴打赢夷陵之战后,曹魏趁机大举发兵,企图偷孙权大本营,庆幸陆逊提前预判,有所防范。

当时三路大军之一的统帅曹仁,带着数万人马出征濡须,并分兵佯攻羡溪,实则进攻州上。

朱桓派出援军前去羡溪,后来才发觉曹仁的调虎离山之计。

等察觉的时候,曹仁的主力部队已经快抵达濡须了。

当朱桓派人召回援军尚未完成的时候,下一步,曹仁军就兵临城下!

朱桓当时城中仅有5000士兵,5000对决数万人,这悬殊的兵力,看起来是那么绝望。

但朱桓没有畏惧,反而激励众将士,分析了守城的优势,并指出曹仁并非智勇之人,比不过我朱桓的!

朱桓下令偃旗息鼓,营造一种空城的假象,示弱引诱曹仁进攻。

仗势欺人的曹仁,分兵5000,由常雕统率进攻中洲,企图通过虏获朱桓和他部下的家属来瓦解其士气,并派了儿子曹泰带兵进攻濡须城。

朱桓亲率士兵抵抗曹泰,并派人攻取乘船直指中洲的常雕、诸葛虔和王双等魏将所率部队。

结果,曹泰被击退,深入吴军阵地的常雕等人,不仅没拿下中洲,反而是被包了饺子。

常雕、诸葛虔临阵战死,王双被朱桓生擒!魏军5000人被杀了1000多,剩下的不战而降。

演义中王双是后期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

正史里,王双最终是在228年追击诸葛亮的时候被蜀军所斩杀。因此,朱桓所生擒的王双很可能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位魏将。

随军败曹休,奈何未追击

228年,立功心切的曹休被周鲂计赚,十万人马被骗到了石亭。

在这里,陆逊率中军,朱桓率右军,全琮率左军,每支军队各三万人马,给了曹休大军一顿亲密夹击。

仓促遭遇让曹休部队迅速败退,一路被追杀至夹石一带,朱桓等人,最终斩杀和生擒一万多魏军,缴获不计其数的物资与器械。

在东吴追击至夹石之前,朱桓曾上表:

曹休只是因为亲戚关系才被委以重任,并非智勇名将。

他如今败走,必定会经由夹石和挂车这两条小道,请让我率领一万部队,埋伏在这两处地方,必然能生擒曹休!

如果能将其生擒,就能趁势进取寿春,拿下淮南,谋取许都和洛阳,这是实现霸业的大好时机啊!

可惜陆逊战术更为保守稳健,最终孙权没有采纳朱桓的建议。

因为此战,朱桓升迁为前将军,领青州牧,被授予假节。

高傲耻受制,轻财还重义

朱桓是一位比较高傲的将领,每次行军打仗,他都耻于受他人指挥督领。

由于这个问题,朱桓曾经与全琮闹过矛盾,还因此杀了胡综的使者和进谏的参军。

孙权对于朱桓,还是比较宠溺的,并没有因为杀人而给他治罪。

有一回,朱桓准备带军离开建业,孙权为其送行。

喝酒喝到一半,朱桓突然站起来说:

陛下,臣如今要远行,如果能在离开前摸一下您的胡须,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孙权没说什么,直接把头伸过去,给朱桓摸了摸胡须。朱桓满足之后, 说:

臣今天可算是摸到老虎的胡子了!

孙权听完,哈哈大笑。

朱桓虽然性格高傲,但是他仗义疏财,对属下非常体恤,同时还将自己的家产拿去接济亲戚,甚至拿出来分享。

令人吃惊的是,朱桓有着几乎过目不忘的能力。

只要他看过的人,几十年过去,他依然记得那人的长相,他部下和他们的妻子、儿女们,朱桓基本上都能认全。

238年,62岁的朱桓因病去世。他的部下,无论男女,回想起朱桓的种种,都痛哭不已。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你看来,朱桓是东吴的名将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164
黑白说历史

黑白说历史

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