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航天员大队:98年成立,第一批14名队员8人晋升少将6人大校

兰台说历史 2025-01-24 22:38:48

中国航天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解放军最神秘的大队——航天员大队。

这个大队有几个别人没有的特点:

首先,军衔特别高,第一批航天员大队的14名成员里涌现了8名少将6名大校;截止目前,航天员大队的成员最低军衔是中校。

其次,学历特别高,平均学历硕士。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以及第一批14名成员。

中国航天

01、

别看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是在1997年,但是有关方面早在1968年就开始为组建新中国自己的航天员大队默默做着准备工作。

1968年4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也就是现在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这个研究所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与航天相关的各种关键技术,并着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而向国防科工委打报告要求成立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正是钱学森教授。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开国大校何权轩。

1970年,也就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2年后,有关部门就批准了“曙光”1号载人飞船研制任务,计划用10年时间将中国首位航天员送上太空,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内部代号:“714”工程。

钱学森

虽然该项目在1978年下马了,但是载人航天技术跟踪研究、人体科学研究、卫星搭载生物研究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研究所甚至为了“714”工程建立专门的试验区。

虽然1978年“714”工程下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停止了载人航天的研究。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默默为载人航天进行着前期研究。

1990年10月,中国“尖兵”1号卫星用研究所研制的生物舱搭载小白鼠进行8天轨道飞行,这是中国第一次高等动物太空飞行试验。

1992年1月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则专门负责航天员系统以及飞船系统中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任务。

199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向有关方面呈报了关于选拔航天员的请示,航天员的选拔正式启动。

而这时距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成立已经过去了27年。

1998年1月5日,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接下来的两年,航天员的选拔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1997年12月,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

1998年1月5日,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成立。

第一批入选的航天员分别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费俊龙、刘伯明、潘占春、赵传东、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陈全、李庆龙、吴杰。

这其中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费俊龙、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均获得了少将军衔,其余6人则为大校军衔。

杨利伟将军

02、

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申行运虽然参与组建了航天员大队、并且负责挑选航天员,但是他本人并不是航天员。

而他没能成为航天员的原因可能是他本身的身体素质不行,2018年申行运先生在一次演讲里公开表示他曾进行过宇航员的“前庭功能训练”,结果才三圈他就受不了了:

才转了3圈,我就已经受不了,我们的航天员很不容易。

前庭功能训练:就是模拟太空失重状态的一个转椅,航天员坐上去之后,旋转15分钟,观察他们是否会眩晕。转椅转动的角度不仅仅是180度、360度,各个角度都可能转到,确保航天员训练时体验失重的感觉。

申行运在担任航天员大队的大队长时是大校军衔,2009年,申行运不再担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2024年,他晋升为了少将。

有意思的是他当年的队员杨利伟在2008年晋升为了少将。

申行运

第一批航天员里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都没能获得少将军衔,究其原因,和他们年纪偏大有关。

除了潘占春大校出生于1966年,吴杰、陈全、赵传东均出生于1963年,李庆龙最大,出生于1962年。

这其中李庆龙与吴杰是新中国最早的航天员,两人1995年就被选拔为了新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并且在第二年就被送到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培训。

央视网

当航天员大队正式组建后,李庆龙与吴杰作为唯二接受过俄罗斯正规航天员培训的两名航天员,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搭建起航天员训练中心整个组织架构上了,李庆龙退役后接受采访时说他在1998年回国后,身兼数职:

那个时候我们缺的不光是具体的训练要怎么搞,当务之急更是要搭建起整个组织架构。为了协助建立中国的航天员训练体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帮助成立航天员教员队伍,准备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具体到每个科目的训练组织、训练方法以及各种教案的编写我都有参与;同时我作为航天员也要接受训练;还有关于一些飞行器的设计,我们也在工程设计上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多咨询服务——当时国内的飞行器设计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能一点一点地改进。

这种忙碌,当然会影响到李庆龙与吴杰的训练状态。

这可能也是两人明明是最早赴俄罗斯进行正规航天员培训,却最终没能实现“飞天梦想”的原因。

2003年,第一次神舟载人任务时,当时香港媒体都在传很可能是李庆龙执行神舟五号飞船的飞行任务;不过最终还是杨利伟执行了飞行任务。

2014年,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都因为年龄原因,退出了现役航天员的行列。

除了李庆龙与吴杰外,航天大队第一批航天员里最晚“上天”的航天员是邓清明大校。

邓清明大校

邓清明大校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记录:在2014年李庆龙、吴杰、陈全、潘占春、赵传东5名第一批航天员因为年龄原因退出航天员队伍后,他就成为第一批航天员里唯一在现役却没有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

他虽然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的飞行任务中,先后三次入选备份乘组,但最终均未能成功飞天。

不过这个尴尬的记录在2022年被终结了,2022年11月29日,邓清明与费俊龙、张陆组成飞行组,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执行飞行任务。

邓清明大校也终于圆了自己的“飞天梦”。

不过这一次,邓清明大校又创造了一个记录:他从成为预备航天员到正式飞天等待时间长达24年10个月,创造了世界航天员“待机”时间最长的记录。

END

参考资料:

《邓清明:我国唯一未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中国军网;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基本情况》,中国新闻网;

《太空漫步:40年圆梦》,张建魁,《环球人物》2008年第19期;

《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记中国航天员大队》,中国航天局官网;

《这位航天员来自定远》,澎湃新闻;

《他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却未能飞天,但他的故事值得所有人知道!》,央视新闻客户端;

《申行运|航天员选拔,全国范围万里挑一,胖了不行,瘦了不要》,中国江苏网;

1 阅读:267
兰台说历史

兰台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