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讲好“人间烟火气”

钱江晚报 2024-08-28 09:32:36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陆遥实习生张铭

[编者按]还记得一年前的8月29日,之江文化中心启用。这个汇集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文学馆四大场馆和一个公服中心的公共文化综合体,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设施。当时,我们曾推出四位馆长的专访,展望这片热土的发展蓝图。

开放后,各馆人气兴旺,活动常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新地标。在之江文化中心“周岁”之际,我们再度邀请四大场馆负责人,看看这一年来的“成绩单”,谈谈各自的特色发展和未来规划。

一年前,浙江省非遗馆开馆前夕来采访,拐进江涵路,远远就能看到省非遗馆三楼的大落地玻璃窗,透过窗口,一个工艺精巧的戏台,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这是当时馆长郭艺重点推荐的“非遗之眼”。古戏台是非遗,由一支平均年龄65岁的匠人团队手工打造;戏台上的演出也是非遗,全省58项传统戏剧将带来自家的“拿手好戏”。

每个周末的下午,这是省非遗馆人气最旺的地方。来自全省各地的戏曲团队轮番登场,从装扮到吟唱,近距离和观众接触。大人们坐在台下,孩子们聚在台前,聚精会神地欣赏着。

一年来,透过这只“眼”,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风景。

成绩单

“好看、好吃、好玩”、“Amazing、Fantastic”……一年来,无论是观众的点赞,业界的调研,还是对外的交流,省非遗馆都收获了很多“好评”。

还是同一间办公室,空间窗明几净、文件摆放整齐,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香味。和一年前工作人员紧锣密鼓搬运办公家具的场景相比,如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

“感谢大家对我们的肯定。”回顾这一年,郭艺觉得过得很累,但是累得值得。

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暑期周末日均接待游客7000人次;

举办到非遗馆过传统节、之江非遗大讲堂、“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等活动21场;

开展木板水印、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非遗传承人活态展示体验895场次;

开展传承•致未来——非遗薪火研学体验活动140场;

……

以数据说话,省非遗馆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

游客进来了,玩得好不好?这是郭艺更为关心的事。她经常点开社交媒体,看大家对省非遗馆的评价。好评要看,差评更要看,针对问题逐一击破。

比如,今年暑期推出的“风华万代——昆剧经典剧目专场”演出,一开始安排在周日晚上。一些外地的戏迷遗憾地说参与不了,后来,演出被调整到周六下午。

在我朋友圈里,几位省非遗馆工作人员每天的运动步数总是名列前茅。一问才知,他们每天巡馆两次,自查问题,更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展品损坏找谁,盖章的油墨用完了找谁……一一责任到人。

这张成绩单,不仅是老百姓批出来的,更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可。

开馆三个月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荣誉理事长刘魁立来到馆里参观。这位几十年来走遍各地,深耕非遗传承保护的专家,在百工墙前久久伫立,看着几百双手的操作活动影像,赞佩、敬仰、感恩……种种感慨油然而生。

他激动地说:“倘使再过300年、500年,我们的后辈发问,你们生活在20世纪21世纪之交的人们,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前进做了什么?我会说,请你们看看这些手,这几百双手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优秀代表。这几百双手的殷勤劳作,应该就是给他们的最好回答,我们中国人是如何保护和传承了前辈的创造经验,又如何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建设好了自己的现实时代,并为你们这些晚辈打下了再创造的基础。”

烟火气

省非遗馆宛如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郭艺发现,很多游客看一次还不过瘾,还有二刷、三刷甚至四刷的,似乎每一次来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频繁的“刷馆”,恰恰证明非遗馆的内容是“活”的。

展馆始终保持着常新的面貌,时刻呈现出更新的气象。“以有限展无限”的理念,正在这里践行。

“省非遗馆的优势,也许就在于鲜活的内容和互动性。这是一个有温度、有传承的场馆。”郭艺说。

这一份烟火气如何常新常“活”?

一方面,是自加压力,更新展陈内容。

开馆一周年之际,非遗馆将全新推出“人间瓷话——走进浙江陶瓷世界”“盛世江南——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展”等多个新展。拿“人间瓷话”来说,包括三个板块,“极目高远”主要展示国家级陶瓷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和成就,“古艺新辉”聚焦新生代陶瓷艺术家的创新作品,“众里寻她”部分是展览的互动区,设计了多种有趣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参与到陶瓷器皿的组装和釉色拼接中,解锁陶瓷“基因密码”,通过各种陶瓷釉色的组合,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和奥妙。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一个龙窑复刻场景,观众可以通过温度感应设备体验不同温度下陶瓷的烧制过程,这种沉浸式互动极具吸引力。

一方面,是调动资源,活化活动。

最近几周,全省各地非遗项目组团而来。“秀山丽水,非遗探秘”带来了云和木玩、缙云剪纸、龙泉宝剑、畲族民歌等多项体验;“匠心独运,甬艺无双”捧出木莲冻制作、面塑制作等“宁波味道”……

“就拿之前金华的画糖人项目来说吧,传承人的糖浆配方更纯正,绘制的图案也更精湛。不仅展示了画技,也能吃到美味,体验队伍从摊位排到了门口。”郭艺说,通过这样的展示,一方面推广了地方非遗项目,一方面也让传承人真正受益。

省非遗馆如同圆心,带动全省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画出更大的圆。

年轻人

“从事非遗保护20年来,我深深感到,非遗传承的核心是人,要‘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扶着老人’,让非遗得到传承,让文脉得以赓续。”

还记得今年1月,郭艺在浙江省两会委员通道说的这番话。如今,她也特别为馆里的年轻人和孩子而感动。

社交媒体上,省非遗馆被称为“遛娃圣地”。统计省非遗馆的游客群体,30岁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45%,其中将近一半是0到16岁的未成年人。

郭艺想起三个自己巡馆时遇到的小孩子。

第一个,在古戏台旁,孩子哇哇大哭,因为“爸爸妈妈说要回去了”,爸妈也很委屈,已经看了一天了;

第二个,在展厅,还躺在婴儿车里不会说话的孩子,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看着花花绿绿的展品;

第三个,在体验区,四岁的孩子认认真真地敲着锡器,身边的母亲耐心地给他讲解步骤。

更让她感触的是,大家对传统戏曲的喜爱。郭艺说,折子戏的演出时间大约是40分钟,小朋友们就安安静静地坐在台前,认真而投入地享受这40分钟。“从神态和肢体语言中就能看出,孩子们非常喜欢。”郭艺说以前浙江的乡村有句俗语“锣鼓响、脚板痒”,现在通过省非遗馆的戏台,来到了现代都市的孩子身边。

“来浙江省非遗馆听一首昆曲吧”“最值得看的一次展”……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浙江省非遗馆,这样的帖子有很多,作者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也是让郭艺自豪的地方。“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省非遗馆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中,一系列“小目标”正逐步铺陈。

导览内容更精准。省非遗馆的分众式导览手册,将导览体验细化为低龄版、青少年版和成人版,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是观众探索非遗内容的“小助手”。

互动体验更有趣。想象一下,戴上AR眼镜,亲眼看到陶瓷制作的全过程,甚至还能“参与”其中。未来的省非遗馆,将让观众们“空降”到非遗工坊,体验精湛技艺的魅力。

数字化共享更广泛。提升非遗数字文献中心的共享功能,将非遗保护工作成果逐步与社会共享,这将成为所有非遗爱好者的“资料宝库”。

与社会力量共创未来。比如,引入有趣的养生咖啡项目,让年轻人一边品味咖啡,一边感受中药文化的魅力。未来,省非遗馆还将探索更多可能性,让文化传承变得更加有趣和亲民。

“期待大家有空常来。”郭艺发出邀请。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