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骗子的各种套路,你能更好保护自己和家人!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4-06 01:52:21

每当有人遭遇电信诈骗,网上的舆论往往带着偏见,但现实数据却揭示了惊人的真相。仅 2020 年,全国公安就破获 32.2 万起诈骗案件,抓获 36.1 万名嫌疑人,成功劝阻 870 万群众被骗,挽回损失1876亿元。可即便如此,还有更多的受害者选择沉默。

这种舆论环境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值得我们深思。希望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能清晰认识电信诈骗,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认知偏差:受害者不是 “笨蛋”

许多人误以为,被骗的人都是因为贪便宜、接陌生电话,甚至认为他们 “蠢”。但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如今的电信诈骗手段早已升级,骗子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逐步诱使受害者入局。

即便主动屏蔽垃圾短信、陌生电话,也难以完全避免被骗。毕竟,人只要有社交需求,骗子就能找到机会。

骗子不仅利用人们的贪欲,还深谙恐惧和好奇心的力量。他们会冒充公检法、领导、客服和运营商等,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让受害者陷入紧张焦虑的状态,一旦被心理防线,就会像提线木偶一样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一步步掉入陷阱。

你一定听过这些常见的诈骗话术:“工号8027320,你好,之前您购买的商品赔付款已经申请下来了。您方便撤销差评并提供一下个人账号吗?“

再比如“他们准确说出我的身份证号、大学名字还有银行卡号,说我的银行卡涉及电信诈骗。”

又或者,对方打着保健品的幌子说 “我们的药保证药到病除,无效全额退款,假一罚十。阿姨这款保健品保证能让你的病情缓解。”这些话术极具迷惑性,让人防不胜防。

那些被广泛讨论的案件,舆论除了聚焦于为何被骗,如何能防止被骗,还有一部分偏见是指责受害者的。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更容易被骗,但实际上,骗子早就盯上了年轻人。早在2020年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90 后、00 后才是被骗的重灾区,占比近70%。

年轻人上网频繁,信息泄露的风险更大。骗子通过购买手机号,精准掌握受害者的各种信息,为其量身打造骗局。

新闻中实际不乏反诈宣传员、安全信息人员被骗的报道。据新闻报道,江苏常州一名女子遭遇电信诈骗18万,但她此前多次接受过反诈宣传。”

这充分说明,被骗与否与学历、阅历无关。你以为“被骗的人都是因为”人傻钱多“,实际这都是骗子营造的假象。

即便你至今未被骗,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傲慢,自以为是只会直接暴露你的弱点,骗子可能正在为你量身定制骗局,甚至没钱也能让你借钱。

请谨记这些反诈规则:

1、没有公检法会打电话执法办案

2、领导不走正常财务流程要求你转账一定有诈

3、没见过面的网恋对象不要谈钱

技术升级:高智商犯罪

一起精心策划的骗局背后,是一群高智商的犯罪团伙,他们不断迭代诈骗手段,对受害者实施降维打击。

据新华记者报道,近期侦破的诈骗案中,不乏知名大学的高学历学生参与,他们凭借专业技术,精准捕获技术漏洞,从事跨境赌博、炒股以及倒卖手机号、银行卡等非法活动。

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例如广撒网模式,很多人都接到过国外号码的骚扰电话,对方带着浓重口音的电话,也许你觉得对方的招数很笨拙,实际它们是在筛选受害者,总会有“鱼”上钩。

而伪基站的出现,更是让诈骗变得防不胜防。正常情况下,手机信号通过移动基站传输,然后传送到运营商的通讯网络,但伪基站可以插入信号传输过程,它能让境外电话显示为国内号码,还能群发诈骗短信,伪造运营商和银行的号码,诱使受害者点击链接,从而窃取信息。

还有骗子将目标锁定为有婚恋压力的单身女性、寂寞的宅男以及有点钱的老年人。他们花费大量时间与受害者培养感情,让受害者逐渐放下防备,最终实施诈骗。骗子利用的就是人性的弱点,通过不同的情景去刺激人的情绪,一旦你处于惊吓、恐惧、焦虑的状态,就会进入应激模式,此时人就会丧失冷静思考的能力。

尽管大家对一般的骗局已经提高了警惕,但互联网发展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加上AI技术的发展,AI不仅能换脸,还能模仿你或者你身边的人,骗子不仅对你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还能伪装成你认识的人。

AI诈骗常用套路:1、伪装熟人,语音诈骗 2、视频造假,眼见非实 3、社交伪装,诱导投资

如果你遇到“钱财”的问题时,心里就要拉响警报!

记住四个一定:一定多方核实、一定谨慎转账、一定保护隐私、一定保持警惕。

追赃难题:为何被骗后难以挽回损失

当前,电信诈骗行业规模仍旧庞大,从业人数超过 160 万。许多受害者事后都会感慨:“我没想过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 “我知道这可能是假的,但我就想试试”。

近日,江苏连云港的李女士在网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慷慨”地给她转了50万元让其帮忙投资。看起来,对方不过是想让李女士帮个忙,但实际上,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

陌生网友居然给自己转了50万元,她到取款机上真的取出来了4万元现金。李女士先是惊喜又是一阵后怕,很快就报了警。

警方调查发现,发这笔50万元实际是赃款,骗子是把李女士当成了“工具人”。

骗子试图让人们相信,被骗的人都是 “蠢”,导致很多人对他人被骗的经历缺乏耐心和同理心。只有当自己遭遇诈骗时,才会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一旦被骗,想要追回钱财几乎是难上加难。

诈骗团伙在收到钱后,会迅速将资金分散到多个账户,短短半小时内就能将钱转移出境。

而受害者从发现被骗到报警,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很难在半小时内做出有效反应。再加上境内外诈骗团伙相互勾结,资金一旦流入海外,警方的办案难度大幅增加。

现在各银行都加大了“涉诈风险识别”,当涉及大额转账,银行会进行异常交易拦截,协助公安机关阻断骗子的阴谋。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能高效预警有诈骗嫌疑的电话,大家一定要下载安装,并且打开预警功能。

面对电信诈骗,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骗子时刻都在通过实操提升诈骗技能,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多了解他人被骗的经历,增强防范意识。多一份警惕,就能多一份保障。

文章素材来源科学旅行号

0 阅读:2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