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李弥是3个成功跑出来的兵团司令之一。跑出去后,他得意洋洋的说:“王

喷火龙来了 2024-09-07 16:45:07

在淮海战役中,李弥是3个成功跑出来的兵团司令之一。跑出去后,他得意洋洋的说:“王耀武虽然是山东人,但是不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被俘虏了,而我就不一样了!”

这个人就是国民党陆军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人送外号"逃跑大王"。说他是大王自然有些夸张了,不过他在内战时期,大逃亡的种种经历,确实可圈可点。

打从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开始,李弥这个人就扮演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当时正值国共内战白热化阶段,蒋介石竭尽全力,想要在淮海战役中击溃解放军,夺取最后的胜利。李弥麾下的第十三兵团,便是蒋介石的主力之一。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弥的表现却令人失望透顶,他竟然临阵脱逃了。

按照原定部署,李弥兵团当时的任务,是协同黄百韬部队突围,共同收复徐州。当时的形势看似对国军有利,只要将黄部队解救出来,徐州就能作为根据地,为未来的进攻赢得主动权。

然而李弥行事处处自私,对黄百韬不肯出手相助。说穿了,黄百韬麾下兵力太多,李弥妒忌他,就想着他有事,那就让他自己去处理。明摆着只顾私利,对大局全然漠不关心,李弥这一任性,直接导致了黄百韬部队被华野包围歼灭,损失惨重。

眼见黄兵团被消灭,李弥依旧我行我素,置刘峙、杜聿明的命令于不顾,悻悻然退防徐州。当时徐州城已是九鼎之野,李弥部队到达后,也未能什么建树。最后解放军对徐州发起了总攻,杜聿明决定放弃徐州,准备突围西逃。这个时候李弥更是狼狈不堪了。

按理说,李弥和孙元良两人被命令断后,掩护徐州大军撤退。可孙元良一接到命令马上就跑了,李弥见状也蠢蠢欲动。杜聿明愤怒之下狠狠训斥了两人,但李弥临阵却又再次脱逃,连副手也没去,只派了个副司令敷衍搪塞。

眼见同袍拼死一搏,撤离徐州,李弥早已逃之夭夭了。从此徐州告破,解放军兵临城下。但事后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蒋介石不但没有惩处李弥,反而重用于他。

这还不算完,随后的一幕更加匪夷所思。就在徐州告急之时,李弥手下一个师竟然集体投降了。作为一个尚在位上的兵团司令官,自己的部队竟胆敢公开叛变,他的威信可见一斑。此时,李弥身陷绝境,左右为难之际,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逃命!

一想到自己身陷囹圄的下场,李弥吓得魂不附体,对着手下大喊:"我死不得,我死不得啊!"看着众口难调的部下,他唯有向一个叫周藩的师长求助,托他去向解放军投降,自己则趁乱逃跑。

于是,这位曾经坐拥十万雄师的兵团司令官,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逃亡。凭借手中的黄金,李弥虽吃尽了千辛万苦,但终于逃离了淮海战场,一路辗转来到了潍县。在这里,他混入了一个戏班子,打算乘机逃往青岛,再渡海逃亡。

但就在戏班子行经青岛郊区时,竟然被一伙民兵盘查了。按理说李弥手无缚鸡之力,应该是难逃法网。谁知他竟然临危不乱,假借是个戏班子的老师傅,当即在民兵面前表演了一出《珠帘寨》,赢得了民兵们的喝彩和放行。

用戏曲求生,可以说是李弥逃亡经历中最精彩的一段了。从此之后,李弥便逃脱了解放军的重重封锁,最终仓皇来到了上海,暂时解除了燃眉之祸。

这一系列经历,着实让人咋舌不已。一个国民党兵团司令官,临阵脱逃、丢盔弃甲、欺骗手下,甚至还亲自上演了一出逃亡大戏,前所未闻。

让人感叹的是,蒋介石对李弥依旧是重用有加,对于李弥这样的投机分子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重的鼓舞,也是对他逃亡行为的认可。难怪李弥后来更加目无尊法了。

内战结束后,李弥辗转来到了缅甸,在那里重新整编了残余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对他当时已经是明哲保身了,毫无顾忌地将这个"逃跑大王"重新扶植起来。就这样,李弥在缅甸金三角一带,又作威作福了几年,对边境安全和当地民众造成了严重威胁。直到五六十年代,残余的国民党军队才被迫回到了台湾。

不得不说,李弥这一逃亡史,他的种种行事风格,体现了国民党军队内部,一度腐朽堕落到了何种地步。幸亏人民军队纪律严明,才没有被这种散兵游勇所裹挟,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否则,像李弥这样的"逃跑大王"们,只怕会祸害更大。

信源:淮海战役国军将领李弥 两度弃部下躲麻袋逃跑(图),2013年08月24日14:06    来源:扬子晚报

0 阅读:326
喷火龙来了

喷火龙来了

你喜欢的,才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