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可感的“城市奇迹”!在美丽北京画卷上“点绿成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9 07:53:3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5年后的今天,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需要青年一代激发新作为,接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即日起,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专栏,通过深入鲜活的报道,呈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探索与实践,记录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画面,为奋进者鼓劲,为开拓者喝彩。

推门见山就是景,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40岁出头的贾晓征开的民宿小院打响了招牌。他的祖父曾在镇里的煤矿干了一辈子,而他带着在外干旅游的经验,两年前把目光转向家乡的好山好水。

门头沟区自2008年起全域转型,关闭煤矿后,当地人虽依然“靠山吃山”,但换了方向,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京西之变,是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绿色北京”成为北京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也是北京努力的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北京“逐绿向新”的路径更清晰,提出了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等新目标。近期,一份美丽北京建设的实施意见更是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绿色北京”到“美丽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北京奋楫向绿的过程中,有久久为功的实干笃行,有锐意协同的改革硬招,也有切实可感的“城市奇迹”。

《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北京2023年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比2013年下降64.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比2013年增加95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称之为,世界超大城市大气治理的“北京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长期关注大气治理,近期他在一个专业论坛上再次提及北京大气治理的意义。他说,2016年以来,北京臭氧年均浓度从202微克/立方米波动下降至2023年的175微克/立方米,“给全国树立了治理信心”。

空气质量改善的数字背后,是北京“1微克1微克抠”的努力。当前,北京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在相对低的浓度水平下进一步改善,减排空间收窄,改善难度增大,更要“0.1微克0.1微克抠”。北京提出的解决思路是,生态环境治理模式逐步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最新的进展是,北京提出要用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治污。例如,北京近期发布的大气环境监测垂直领域“三监”大模型实现“监管-监测-监察”一体化运行,为国内首创。大气治理不再靠人工发现哪里“冒黑烟”,而是通过大模型识别隐蔽污染源。2023年运行以来,“三监”大模型已推送1万多条环境问题线索。

这是一种新型的协同作战、高效运转、科学智慧的工作机制。环境监管部门发挥“发动机”作用,统筹调度,提出重点任务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发挥“哨兵”“耳目”作用,感知发起,模型智慧分析问题线索;环境执法部门发挥“铁拳”作用,循迹打出精准监管合力。

“这种机制是在过往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利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持的2.0版,也是压力之下应运而生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说。

跟以往监测系统最大的不同是,“三监”系统不仅有空气质量、污染源信息,还集合了用电量、工地台账、餐饮企业台账、重型柴油车等经济社会运行各类数据,从原来只监测空气质量,拓展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为北京的绿色转型进一步明晰了方向。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是今年北京提出的新目标。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带动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以绿生金”工作推进体系,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谋划打造一批绿色发展标杆示范项目。“我们着力形成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相互赋能、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继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林业碳汇试点后,又成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在北京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达60%。建设中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既用天上的太阳能,也用地下的地热能,在北京地区首次成功应用中深层地热换热技术。

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用电结构中25.7%是绿电,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总占地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预计到2025年绿电供应达100%,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100%,最终实现负碳运行。

“如果说过去一个时期,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多依靠法律、标准和行政类约束性手段,那么,北京可持续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更要依靠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环境治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说,“ESG(环境社会治理)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

北京城市副中心也是ESG创新发展试点,支持企业开展ESG评价等服务,支持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参与城市副中心政府投资、政府采购项目。

绿色新赛道向年轻人打开大门。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邀请来自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近200名青年代表走进来,开启一场绿色探索。

一名基金公司的青年代表说,副中心金融领域的绿色发展空间广阔,他想在这里寻找投资干事的机会。

贾晓征返乡创业的案例也在同辈中产生了涟漪效应。数千年古韵的潭柘寺镇依托“京西文旅名镇”,布局乡村振兴2.0版建设,以艺术、自然、亲子为主题,打造“慢生活”社交空间,成为青年消费的新场景。今年上半年,当地民宿累计接待游客207万人次,营业额超1.06亿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意参与诗画乡村建设。

一个个美丽细胞活跃起来,如蓝图所描绘的多姿多彩、生态优美的外在美,与绿色发展、低碳高效的内在美互促共融;雄浑厚重、婉约典雅的古都美,与活力创新、智慧高端的现代美交相辉映;丰盈富足、安居乐业的物质美,与文明和谐、自信包容的精神美相得益彰。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国首都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0 阅读:2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