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踏着春天的脚步,孩子们背着爱心人士捐赠的书包走进校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跳绳、玩滑梯、打乒乓球,初夏的微风拂过绿荫渐浓的操场,孩子们最喜欢在阳光下玩耍……
这一幕幕美好瞬间,都定格在海原县李旺镇七百户小学教师韩志婷的手机相册里。几千张照片,韩志婷的眼睛里、镜头里,全都是孩子!
亲眼看到乡村文化的落后,看到乡亲们的渴望与淳朴后,韩志婷再也迈不开离开乡村的脚步,从青丝到白发,扎根乡村教育28载。
“不能让我的学生再过这样的生活”
“乡村教师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韩志婷说,姥爷是教书先生、父亲是民办教师,从小浸润在教育环境下,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1996年毕业后,韩志婷满怀教书育人、躬耕桃李的热情,毅然选择回到梦想“生芽”的家乡执教,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上世纪90年代,宁南山区的学校条件艰苦。三间挤着所有年级学生的土坯房教室、用墨汁刷黑的水泥黑板、挡不住风雪的窗户,甚至吃的水是收集的浑黄的雨水。
“这样的生活条件,我已经习惯了。但是不能让我的学生再过这样的生活。”怎么办?好好学习走出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韩志婷深知,农村孩子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去过上更好的生活,她立志要潜心教育、孜孜耕耘。此后,韩志婷在学校一住就是20年。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韩志婷坚守的日子里,家长对教育的观念一度成为教育最大的绊脚石。韩志婷步行或骑自行车,一趟两趟去家访。“说到底就是个观念问题,不少人觉得读书不如打工挣钱快。”韩志婷说,经过长年累月不断劝说,加之看到有孩子学业有成,一些家长的思想才慢慢开始转变。
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有困难怎么办?韩志婷索性周末也不回家,在学校宿舍里开起了义务教学小课堂,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提高成绩。
彼时的乡村,不少学生家庭困难,学习用品无法保障,一个本子即使正反面都写满,孩子们还会想方设法找空白处练字;一小截铅笔短得不能再短,孩子们就在铅笔尾包上纸卷,继续使用……不忍心看到学生受委屈,韩志婷四处奔波,时不时垫上微薄的工资,买些学习用品悄悄塞给学生。
从业多年,平时衣服也舍不得多买一件,从不乱花一分钱的韩志婷,记不得为学生贴补了多少学习用品,“虽然我生活很清贫,但是我内心很富有,我尽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提及现如今的教学环境,韩志婷连连点赞:重新修建的学校窗明几净,所有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自来水接到学校厨房,孩子们还有免费的营养午餐,“最令人高兴的是,现在不仅国家对于乡村教育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了,乡村老师越干越有劲了。”
“让每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叮铃铃……开学前几天,韩志婷接到了学生家长的电话。“韩老师,我想把娃也转到城里去上学,可以吗?”
可以吗?可以!支持吗?支持!
“如今家长都在外打工,手头逐渐宽裕,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自然就跟着出去读书。”韩志婷说,虽然看到学校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心里滋味也不好受,但是想到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更大了,怎么能不支持呢?
59名学生,虽然孩子不多,韩志婷的活可不算少。不仅需要带不同年级的语文课、数学课,还要带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身兼数职。“农村小学就是这样,每名老师都像‘万金油’,样样都得能上手。”韩志婷笑着说,考虑到农村孩子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她在与孩子相处时仔细观察分析,对班上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因材施教。
田雅琴安静腼腆、喜好文学,韩志婷便鼓励她参加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如今已经上初中的田雅琴成绩优异、屡次在学校获奖;蔡佳尧英语成绩不理想,韩志婷便为他义务补课,陪着他一遍一遍练习,劝说蔡佳尧父亲要多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上学期期末,蔡佳尧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里,韩志婷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授予、生活的关爱,还有人生道路的引领。学生马兰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她告诉韩志婷,报考师范学校,就是想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赓续韩志婷的梦想。“我还记得马兰考上大学后向我报喜时的样子,瘦瘦小小的姑娘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韩志婷说,这就是一个老师最满足的时刻——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青丝到白发,韩志婷用坚定、坚持、坚守诠释了乡村教师的精神,她以爱育爱,种下了一份责任、一份情怀,让这片土地上开出绚烂的教育之花。2016年,韩志婷荣获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