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捕捉人性光亮的决心讲述民警生活——简评骏马奖获奖小说《月光紧追不舍》

潇湘晨报 2024-09-12 14:58:51

湖南常德作家少一的《月光紧追不舍》日前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作者奉献给我们的第三部小说集。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十五部优秀短篇小说,以巍峨延绵的武陵山区为创作背景,将普通的人民警察作为主人公群像,满怀深情地记录了湘西北土家族地区在近些年时代大变革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鲜亮真实的警民镜像。以恢弘的艺术伸张和栩栩如生的踅摸显示出作者游刃有余的创作功力,一骑绝尘地斩获了第十三届骏马文学奖。

我对少一这位作者始终是比较关注的,每每从国内的文学大刊上读到他发表的小说新作,都会很认真地阅读。我个人特喜欢他擅长的那种立足于现实主义基底的写作。我特别注意到他的作品很有个性特点,打破了公安题材的传统写法,往往让我们感觉到主题鲜明突出而且主旨积极向上;所呈现的故事一波三折又悬念跌宕,常常在不经意处表现出别样的深意;细节随手拈来,很自然地贴近活色生香的生活;语言诙谐生动,简洁明快;作品中塑造的各色人物都可亲可感,有血有肉。比如在《月光紧追不舍》这部集子中,像《去背牛岭》《月光紧追不舍》《突如其来的中午》《相逢原是故人》《偷风》等等篇目,都曾经给我们留下过很深很深的印象。

少一的全名叫刘少一,是一位多年工作在公安基层的民警。多年的文学创作使得他在文学圈里收获满满、风生水起,现任湖南常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获得了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家称号。从2013年起开始文学创作,累计发表中短篇小说200多万字,先后有小说集《看得见的声音》《绝招》和《月光紧追不舍》结集出版,曾获2016《民族文学》年度奖、首届“中国土家族文学奖”、公安部第12届、13届“金盾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入选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他这次所获得的骏马奖小说奖,既是对他多年笔耕不辍的褒奖,同时也填补了全国公安系统在此项大奖中的空白。

《月光紧追不舍》讲的全是“警察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来自基层:急于“出成绩”的年轻人,深藏身与名的老警察,刚入职就“耿直”地向领导坦承不愿“真刀真枪”直面罪犯的会计,一心想和犯罪分子“真刀真枪地干”却被安排搞宣传的“笔杆子”,此外还有许多辅警、巡山员、联防队长等等,鲜活灵动有血有肉。十三届“骏马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在《现实世界的精神探索,或平凡人物的动人故事》一文中对作者有着如此评价:少一的小说故事总是在最后时刻出现情节陡转,“突显作者于现实的‘芜杂’中竭力捕捉人性光亮的决心”。

例如:《月光紧追不舍》这个短篇,作者就表现了乡镇派出所的警察小关一天之内连“破”“玉米案”和“萝卜案”的小故事,将基层公安工作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苦累,和“破案”后的欣喜展示得淋漓尽致,作品里很少有惊心动魄的时刻,更多的则是“鸡零狗碎”。但就是这种烟火气息浓郁的文字,才使得作品有了令人感佩的掷地有声。

少一的小说作品,都是日常中很小很小的事件,几块腊肉被偷,一袋鸡饲料遭窃,这边山头的村民的一只公鸡自行“入赘”到对面山头的母鸡群里,田坎坡边争议引起的吵闹斗殴,类似这样的小事件,很耗费乡镇民警的体力与心神,还上不了大台面。但作者正是紧紧地抓住这些“小案件”的蛛丝马迹,尽心尽力地用平和的心态书写着基层民警工作的“大不易”,以小见大地烘托出作者文学情怀的丰沛“在文学创作中,我试图探索人性的幽微,也赞美高尚的情怀。我先把他们当普通人写,写他们和普通人相同的生活与情感;再把他们当‘非普通人’写,写出他们的不同凡响。”

少一的警察题材小说很好读也很有卖相,我觉得除了得益于作者的语言特色外,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这类作品饱含着丰厚的少数民族生活特征,这也是我非常关注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作者生活在湘西北的武陵山区,他和那里的山水民风早已水乳交融,不论是对民族风情的拿捏还是对山水田园的勾画,我都能够感受到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闪展腾挪,故事和情景的再现,从文本逻辑看中规中矩,但不时闪烁的人性辉光,也非常地有“小说”范儿,往往在结尾处突兀地达到高潮,荡气回肠后又心有不甘。即使你不了解公安系统,尤其是不了解乡镇的读者,你也很容易通过故事的细节看到一种近似“乡村警事纪录片”的生动质感。

文|周其伦

0 阅读:12

潇湘晨报

简介: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