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民党十六兵团筹划起义,兵团司令孙元良却直接逃窜到台湾。 这支

鸿史观 2024-09-23 16:09:12

1949年12月,国民党十六兵团筹划起义,兵团司令孙元良却直接逃窜到台湾。 这支谋划起义的兵团正是组建于1948年8月的十六兵团,司令员正是著名的川军元老孙震的侄子。

按理说兵团中最重要的决策者就应当是司令员,但直到1949年12月25日,十六兵团通电起义后,大家才发现司令员孙元良早已逃窜到了台湾。 孙元良作为赫赫有名的孙震的侄子,在军事上却一点都没有同孙震一般的能力,1948年十六兵团组建的时候,参与兵团的两大军队41军和47军便都曾隶属于孙震的管辖,而另外的99军则曾是“土木系”军队。 十六兵团组建以后,孙元良作为整支队伍的核心领导人并没有肩负起他应当肩负的责任,无论对于部队的管理还是在军事的统筹管理方面,他做得都十分逊色。为此,孙震还曾把自己的两大心腹派来辅佐孙元良管理军队。 但孙震派来的董宋珩和曾甦元二人在来到部队后,没多久便因为看不惯孙元良的跋扈行事,各自找理由离开了十六兵团。 失去两大优秀管理者的十六兵团很快便在淮海战役中跌了很大的跟头,那场战役中由于司令员孙元良的错误决策,直接导致十六兵团四万多兵力全部牺牲。 四万兵力全军覆没,只剩一个“光杆司令”活着回来,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战况怎么样也会遭受处罚。 但令人诧异的是,孙元良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而得到了蒋介石的允许,让他重新组建一支十六兵团。 在国民党大领导人的全力支持下,孙元良很快便再次组建了一支十六兵团,这次孙震还亲自出面帮他请回了董宋珩和曾甦元等人协助他管理军队。但军队毕竟不是菜市场买菜,部队的士兵早已听说过之前发生的事情,结合亲眼看到的这位司令员的行事作风,不少人心里怨言都颇深。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不少国民党高层管理者都悄悄携带家眷和黄金逃到了台湾。 同时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军队看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朽与如今的形势,不少军队纷纷揭竿而起,12月9日,著名的四川大将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等人在彭县通电起义。 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环境影响之下,时任十六兵团副司令的曾甦元和在十六兵团指挥军队的董宋珩也不由得产生了起义的念头。 有了起义的想法之后,董宋珩便开始主动接触那些已经成功起义的部队领导人,随后他又想到了自己的老上司孙震。 在来到十六兵团之前,董宋珩曾与孙震并肩作战多年,他深知孙震这位川军老将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无比希望这位老将也能够看清楚如今的形势,和他一同起义。 孙震又何尝不清楚如今的形势,但那时的他已垂垂老矣,经历过手下将士的多次索要“安家费”的闹事之后,他开始有了逃走的想法。 他另一个老部下雷云仙在得知他想要逃走后,不惜找到孙震的女儿向其陈述利弊,然而尽管孙震十分犹豫,但最终他依旧于12月18日携带五百两黄金踏上了逃往台湾的飞机。 孙震去往台湾后,董宋珩想要尽快起义的决心更加坚定。那时的十六兵团中身担要职的几位军人几乎全都希望起义,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十六兵团那位司令员孙元良。 孙元良的亲属几乎都在国民党身担要职,他本人又没有什么领导才能,他同意起义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那么如果十六兵团的司令员拒绝起义的话,董宋珩等人又如何带领整支队伍一同起义呢? 他们一行人思来想去,似乎只有除掉孙元良或者赶走孙元良才能够确保他们能够起义成功。12月19日,曾甦元派人向孙元良送去了一封信。 信中明确地将他们的计划告知了孙元良,并告知孙元良如果他拒绝起义,他们也将不会对他顾及任何情谊。孙元良收到信后果然如董宋珩等人预先设想的那样,他当然不会同他们一起起义,事实上他在收到信之后便辗转跑到了台湾。 孙元良这个阻碍十六兵团最大的绊脚石离开后,12月25日,包括十六兵团在内的川陕鄂边绥军队一同起义,他们很快便被改变成为了解放军。 事实上,他们起义后没多久,国民党军队就几乎全都撤离或者被改编,新中国的建立必将是大势所趋。

0 阅读:121

鸿史观

简介: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