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便利生活让很多人都成了晋惠帝,他们读书少,却很善于反思,诞生了像《1942》中的范地主为何不用现代交通工具逃难,南京民众为何在日军屠杀前不逃等疑问。
这就是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因为整个民国一共才有几万辆汽车,能拉着家当跑的大卡车就更少了。1927年,整个民国总共才有汽车1万8677辆,截止到1933年,整个国统区的汽车总数也只有3万3000多辆,加上东北的8424辆,中国的汽车总数才是4万零707辆。汽车的分布还很集中,上海一个市就集中了一万出头的汽车,占了民国汽车总数的三成。
整个中国的汽车分布主要集中在有租界和政府机关所在地,民国时期的广东是数一数二的财政大省,它的汽车总量是3728辆,不如政府机关扎堆的江苏(一万7890辆),也不如上海,甚至不如河北。河北有汽车4102辆,因为河北有著名租界城市——天津。1933年的河南只有汽车164辆,整个河南110个县城(有些时候是108个,有时是111个),一个县最多也就能分到一辆汽车(县上还有地级市)。范东家所在的县城,地主上百个,恐怕只有城里的首富才有汽车,县长都不一定有汽车用。
这是当时内陆城市的平均水平,陕西也只有汽车190辆,人口远超河南的四川只有汽车478辆,富庶的浙江也只有汽车647辆。抗战期间,中国还有半数汽车在政府手中。按照委员长自己的统计,整个军政部总共才有一万出头的汽车。戴笠戴老板巴结上美国海军后,才从美国爸爸那里要到了2000辆卡车,一下子就成了各方势力都巴结的人物。地主家没余粮是哭穷,地主家没有汽车,可是大实话。
因为民国汽车少,一些重大行动,民国政府也集中不了多少汽车。南京沦陷前,民国政府进行大转移,总共才在一个月内动员了600多辆汽车,南京的土豪们要是不加钱,还真抢不到。淮海战役时,80万国军总共才有2000辆汽车,剿总总部才能直接动用600辆汽车。在南京大屠杀前,一般的地主、富人真没本钱用汽车跑路。
即便土豪们有了汽车,抗战时期他们也弄不到油料。抗战前两年,民国政府总共才储存了18万加仑的油料(68万1374升油料),民国的汽车平均只能分到20升左右的油料,你说它们能跑多少公里?到抗战中后期,委员长不惜老婆闹绯闻,才从盟国进口了两百多万加仑的油料,但空军的油老虎就用掉了足足180万加仑,剩下的油料还要被陆军疯抢。
民国时期还没有随处可见的加油站,内地省份一个省往往只有上千公里的公路,就算有汽车,土豪们也跑不出多远。除了油料,民国还缺少轮胎。1949年整个民国的轮胎产量都只有8000条,进口轮胎更是50银元一个(是民国士兵近半年的收入)。更惨的是,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占领了东南亚,中国的轮胎更是稀缺,不少会战,战区司令都要数着轮胎开战。
至于飞机和轮船,一般地主也弄不到票。就算他们弄到了,也会遭遇日军的袭击。范东家带着家人,用板车逃难,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你可以质疑他的人品,但你真不能怀疑他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