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心,总是有璺(wen)的”,司马迁也不例外

极目新闻 2024-09-30 13:10:04

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摄影记者肖颢

通讯员王雨蝶何怡佳黄钰涵

在刚刚举行的“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上,来自上海的作家、评论家黄德海携新书《史记今读》,与湖北作家舒飞廉展开了一场对谈。

这也是一场高手过招的《史记今读》读书会,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把课堂搬到了读书会上。

把司马迁还原为一个人

司马迁的寿命很短,但《史记》已经活了两千年。

“应该读经典”,在我们时代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共识。那么,经典与我们的今天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又能从经典中收获什么?

黄德海的主业是文学批评,他也钻研过古典,写过《诗经消息》,这次他带来《史记今读》。

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本书?黄德海坦言说,随着读书越来越多,他越发有一个感受,经典也不是天然成立的,时代发展了,经典需要每一个人重新检验。一些经典维持在死而不朽的地位,而重读《史记》,他认为这仍然是一个可以吹捧的经典。人们读《史记》的时候,很容易心里装着一个伟大的作家,黄德海说,他写《史记今读》的时候,是把司马迁看成一个人。

舒飞廉在对谈中,特别提到了黄德海在《史记今读》中用“璺”(wen)这个字形容司马迁,是非常有新意的。

两位作家介绍,“璺”(wen)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的本字,璺是指砂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最下面。

黄德海说,我们对于伟大的作者,往往求全责备,就是他受了伤,他有自愈功能,但是我们想过没有,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也会受伤,“受伤的心,总是有璺的”。司马迁是怎么完成对这个“璺”的克服?一般人受了伤,往往迁怒。司马迁受了伤以后他为什么不迁怒,因为他认为他的老师是孔子。孔子的教育中说颜回的好处是,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司马迁他受了这么大的伤,他不迁怒,也不“贰过”,他把自己改过的心放在了《史记》里面。他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伤害,和他天性里略有一些“热衷”有关系,“热衷”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对权力和地位的靠近。

从《史记》中选择一篇给青年,黄德海推荐的是《高祖本纪》

在黄德海看来,《史记》看起来是一本历史之书,实际上是饱怀着司马迁的喜爱、冷落、伤害和对这个世界的感情。

舒飞廉提出,“璺”这个字特别深。一块玉破了,一个铜罐破了,破成了碎片,我们可以看到,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它们一块一块地重新补起来,这个新的东西跟原来是一样的,但是也不一样,它必须聚拢这些碎片继续活下去,而且活下去之后慢慢地变成了兴高采烈的。

活动主持人、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肖海鸥说,《史记》可以说是司马迁的心理治疗之书,是他抵抗伤害,到最后让他所受的伤害与屈辱变得值得的一本书。

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提问黄德海,今后作为语文老师,推荐学生读《史记》篇章,最值得推荐的是哪一篇?黄德海说,他希望推荐的是《高祖本纪》,他认为高祖的气象比项羽大多了,在一个人的青年时代,需要了解大气象和大胸怀。

0 阅读:7

极目新闻

简介: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