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豹-‖A优于苏-34的原因:智/信一体

晋激 2025-04-12 11:36:42

近日,乌克兰雇佣军拍摄到一架俄军苏-34抵近投弹的视频:雇佣军们发射了一枚单兵防空导弹,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命中目标;由此可见,俄军苏-34还是采取了传统低空突防投弹战术:危险系数极大,战果与损失不成正比;

目前,苏-34是俄军主要对地打击主力之一:根据Oryx开源情报网统计的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多以来,迄今为止俄罗斯在冲突中大约总共损失127架固定翼飞机(包括事故损毁和友军误伤),其中有35架是Su-34(其中一架是Su-34M),包括4架是在非战斗中被毁,另外4架是被评估为受损,战斗中损失超过24架—造价数千万美元/架的苏-34损耗巨大对俄罗斯空天军造成严重的战斗力缺失;

理论上,苏-34可以挂载各种电磁战吊舱和制导弹药,可是在实战中,轻敌和军费匮乏的俄罗斯人却让苏-34采用低空突防、近地投弹战术,为此,乌克兰雇佣军们乐不可支:只用单兵携导弹就可以击落他们(说明俄军军改严重失衡,制导弹药储备和产能严重不足)!而苏-34的航电系统是否可以支持高科技战争也成为问号?(他们遇到北约优势电磁压制之时,俄军无法有效支持他们作战)

与苏-34功能大致相当的中国飞豹-‖A依旧在役:数量维持稳定,新闻出镜率不高,持续改进搭载弹药和吊舱—妥妥的不倒翁!为何如此呢?

歼轰-7‖A早期批次专为反舰和对地攻击设计,可挂载4枚鹰击-83K反舰导弹(射程250公里以上),在台海和南海方向是中国海军航空兵执行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的关键平台;它的大载弹量(6.5吨)和长航程(3,650公里)在针对第一岛链的饱和打击任务中仍有战术价值;

相比歼-16(单价约8,000万美元),歼轰-7‖A的运营成本仅为前者1/3左右,且机体寿命剩余充足(部分批次生产于2010年后)。在非高烈度冲突中(如巡逻、威慑),其经济性优势明显;它们通过加装新高速三军数据链(可与歼-20/35和空警等特种机协同)、换装JL-10A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150公里)和综合电子战吊舱,态势感知能力接近三代半战机水平,可融入现代化作战网络;

由于歼-16目前产能优先保障北部/西部战区,东海/南海方向需要歼轰-7A维持战术轰炸机规模(中国空军对地攻击机缺口约200架)—这个不是致命缺陷,因此,飞豹-‖A更新效率并不着急—外界产生错觉:忽略了飞豹-‖A后续批次的升级;

歼轰-7‖A早期/中期武器与任务配置:

反舰导弹鹰击-83K/鹰击-12: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

空地导弹:KD-88(射程180公里)精确打击地面固定目标

制导炸弹: LS-500J激光制导炸弹 针对雷达站、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

电子战吊舱:KZ-900电子对抗系统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系统

侦察吊舱:YJ-9G光电/红外复合侦察吊舱 负责战场监视与目标指示

制导弹药:搭载雷石系列、雷霆系列、FT系列、天罡系列等;

其实,中国海/空军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升级为AESA(外国高大上,中国白菜化)批次:它们可以搭载隐身巡航导弹/防区外隐身制导弹药、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吊舱、反潜导弹等—它们对各国属于大杀器,足以震慑宵小—因此,中国官媒很少报道新批次飞豹-‖A的具体消息;

同时,这种防区外打击能力也是飞豹—‖A(AESA)优于苏-34的所在:远程防区外分布式火力打击,全信息化、智能化、模块化……

预计2025年后,他们或由歼-16和隐身无人机(攻击-11)接替其高威胁环境任务,但低强度任务中可能服役至2030年;预留部分机体改装为电子战平台(类似美军EA-18G);

歼轰-7‖A的持续存在体现中国空军“高低搭配”的战略思维:这是中国特色的网络空战模式。

7 阅读:2351

评论列表

哥爱大欢喜

哥爱大欢喜

7
2025-04-12 16:16

毛子就是没钱,有钱了就能吃细粮

嗨!朋友 回复 04-13 06:56
他们没钱吗!错,他们的钱被那些财阀控制了。

taoyunhua

taoyunhua

6
2025-04-12 12:46

说白,苏34太久没更新了,至少都30多年了30多年前产品……没可比性

秋天的回忆

秋天的回忆

1
2025-04-12 20:46

苏34用了滑翔制导炸弹后损失大降,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实装的滑翔制导炸弹,用导弹打地面目标又显得成本太高,激光制导距离又太近,类似jdam的滑翔蛋,根本没见过实装

小飞 回复 04-13 10:39
雷石六了解一下中国精确制导弹药非常多

3821954

3821954

1
2025-04-13 02:08

鸭嘴兽至少有实战,飞豹没机会实战,话别说那么慢,任何东西都是拉到战场上才能证明好与坏

晋激

晋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