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持续生存到距今约4万年前

中科院之声啊 2024-07-06 17:36:06

7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类的研究成果(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e Denisovan subsistence at Baishiya Karst Cave)。

在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年代学、环境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该团队结合新发展的古蛋白质分析技术,对在白石崖溶洞遗址发掘出土的2500余件动物化石遗存进行了系统的种属鉴定、部位鉴定、骨骼表面痕迹等分析。

白石崖溶洞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南高原的甘肃省夏河县甘加盆地。该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年代从距今至少约20万年延续到历史时期。自2018年以来,该团队对这一遗址开展了发掘工作,收集了上万件石器和几千件动物骨骼。

▲白石崖溶洞遗址洞口

该研究是关于白石崖溶洞T2和T3探方2018年至2019年发掘材料的部分成果。科研人员对2000余件缺乏形态鉴定特征的碎骨进行质谱动物考古学快速筛选,确定了出土于第3层(形成于距今约4.8-3.2万年)的一件肋骨标本属于人类化石。进一步,研究通过古蛋白质组学分析,确认该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

该成果为白石崖溶洞遗址的晚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活动提供了确凿的人类化石证据,将丹尼索瓦人最晚的生存时间延伸至距今约4万年,为丹尼索瓦人体质和遗传特征、活动历史及其高海拔环境适应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并为丹尼索瓦人与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共存及其基因和文化交流等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新发现的丹尼索瓦人肋骨化石

同时,该研究剖析了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的动物资源利用策略。研究鉴定出已灭绝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以及现今广泛存在物种等的20余个脊椎动物类别,包括岩羊、盘羊、野牦牛、马鹿、藏原羚、麝、野马、披毛犀等大中型食草动物,斑鬣狗、豹、鼬、石貂、狼、藏狐等食肉动物,雉鸡、金雕、鹑等鸟类动物,以及高原兔、鼠兔、沟牙鼯鼠、旱獭、田鼠、豪猪、甘肃鼢鼠等小型哺乳动物,揭示了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的脊椎动物群情况。

▲白石崖溶洞遗址不同地层中主要动物类别变化和权宜性骨质工具

综合分析显示,丹尼索瓦人曾在该洞穴进行剥皮、肢解、剔肉等完整的动物资源加工和消费行为,以及尝试利用骨骼制作简易工具等行为。该研究通过古蛋白组学和动物考古学的综合分析,首次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生存过程中(距今约22.4-3.2万年)的动物资源利用策略,为探讨早期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历史提供了可靠证据。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12-9

来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责任编辑:刘映含

0 阅读:0

中科院之声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