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祺欲追击红军,刘湘婉拒:给红军留活路,就是给自己留活路

家琦说科 2024-09-25 15:46:54

1935年,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目的是彻底消灭共产党力量。在这一背景下,蒋介石向四川地区的军阀刘湘发出指令,要求其配合围剿当地的共产党。

刘湘清楚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蒋介石相抗衡,也无意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尽管对共产党不抱希望,并未打算提供帮助,但最终他命令部下郭勋祺秘密地为红军让出一条逃生之路。刘湘此举背后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1935年之前,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国内军阀割据,国外势力虎视眈眈。蒋介石为了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发动北伐,力图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刘湘在四川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击败了邓锡侯、刘文辉等对手,成为四川的霸主。然而,由于武器装备的匮乏和军力的薄弱,他始终感到如履薄冰。他曾尝试自制飞机、建立空军,但因技术不足而失败。为了弥补武器的不足,刘湘不得不从百姓中榨取资源来购买军火。

蒋介石的北伐军势不可挡,这让刘湘感到震惊。他意识到,若与蒋介石正面冲突,无异于自寻死路。经过深思熟虑,刘湘展现出了他的胆识,选择暂时屈服,立即表示投诚,并计划未来的行动。刘湘在政治立场上迅速与蒋介石保持一致,为了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在南京的国防会议上,他主动表示愿意提供30万兵力和500万壮丁支持蒋介石的抗战。这一举动赢得了蒋介石的赞赏,刘湘获得了国民党政府的合法地位,避免了被讨伐的命运。尽管在表面上服从蒋介石,刘湘内心并未真正归顺,他对蒋介石保持警惕,始终在寻找摆脱控制的机会。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怀鬼胎。蒋介石与刘湘的关系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1935年,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蒋介石决心消灭共产党。在共产党四次渡过赤水河时,蒋介石希望乘胜追击,不给共产党任何喘息之机,于是发电报给刘湘,任命他为围剿红军的总司令,要求他协助消灭四川的红军。蒋介石此番举动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他希望利用刘湘消灭红军,同时削弱刘湘的力量。待红军与刘湘两败俱伤之际,蒋介石再出手控制局势,确保刘湘的服从。然而,刘湘的判断力被蒋介石低估了。刘湘凭借其教育背景和军事经验,迅速识破了蒋介石的计谋。他召开会议,向部下传达蒋介石的命令,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对蒋介石计谋的分析。

部下们被刘湘的分析所震惊,纷纷表示愿意遵从他的安排。会议结束后,刘湘留下了他的心腹郭勋祺,商讨对策。郭勋祺自年轻时就受到刘湘的赏识,成为其军队的旅长。刘湘深知郭勋祺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与他商讨了应对策略。郭勋祺内心不愿与共产党为敌,但作为刘湘的部下,必须服从命令。他希望刘湘能够放红军一条生路,让他们安全撤离。

郭勋祺与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渊源,视红军为朋友。他曾在“三三一”惨案中帮助红军撤离,并掩护陈毅安全离开四川。他对共产党抱有深厚的好感,愿意不计后果地提供帮助。刘湘指示郭勋祺表面上执行围剿任务,实际上为红军让路,上演一出暗渡陈仓的戏码,以避免蒋介石的责难和利用。郭勋祺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赶往江津一带。他决心完成任务,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在执行任务时,他表现出极大的矛盾和焦虑,但最终成功地为红军让出了一条逃生之路。

红军撤离后,郭勋祺向刘湘汇报了战况。刘湘对郭勋祺的表现感到满意,他的决策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力量,也为红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刘湘的这一决策,虽然起初是出于自保,但客观上为四川红军提供了生存的机会,展现了他在复杂局势中的策略运用和政治智慧。

1 阅读:296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