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有一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曹丕为了表示儿子对父亲的担忧和不舍,在曹操出征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曹操及其身边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此觉得不对劲,反而都认为曹丕是大孝子一枚!
在和曹植争夺储位时,曹丕因为文采比不过曹植,就采纳了吴质的建议另辟蹊径,在曹操率军出征的时候痛哭流涕,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孝道。
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大家都觉得曹丕真情实意,是一个大孝子!反倒是认为曹植只会卖弄文采,不像曹丕那样感情真挚。
可是,难道就没有人觉得奇怪吗?
如果说,一直以来曹丕都是这么多愁善感的话,那么有这样的表现还比较正常。
可事实上,没有任何记载说明曹丕以前也是这样的哭哭啼啼的。
我们能看到的记录是,曹丕的上述哭泣表演,是发生在曹操称了魏王,并且打算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选一个立为世子之后!
所以,我猜测,曹丕表现的哭哭啼啼,和之前相比,就算不是判若两人,应该也是区别明显。
难道这不是曹丕的一个巨大破绽吗?
既然这样,曹植及其党羽,如杨修等人,为什么没有人利用这一点来攻击曹丕呢?
他们完全可以说曹丕这个人表里不一,之所以对曹操表现的那般难分难舍,只是为了曹操的王位罢了。
如果这些话传到曹操耳朵里,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应该会对这个儿子心生不满吧?那曹植的机会不就变大了吗?
可是,这么明显的一个破绽,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呢?
难道是因为疏不间亲?所以杨修等人不敢在曹操面前搬弄曹丕的是非吗?
还是说有别的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
不知哪位大神可以帮忙答疑解惑的?